《《面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说课教师:王石宝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面积单位的换算。下面就将我对这节课设计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五方面向大家做一粗浅的汇报,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 说教学内容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第五单元第56页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本课内容的安排源自生活中人们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需要对不同的面积单位进行转换,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因此,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本节课力求让学生感知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奥妙,从而激发学生
2、热爱数学学习兴趣、敢于探索的学习精神。二、 说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面积的概念,认识并在自己的意识中建构了面积单位,并且经历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得出原理。可以说,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为进一步探究、学习、掌握本课知识做好了基础铺垫,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 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自身的教学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设计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体会面
3、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数一数或算一算”等实际验证、迁移类推、实践应用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换算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和小组互动交流中,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一节课的灵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挖细琢,我设计的重点是: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设计的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五、说教学策略本课是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环境下,老师采取情境导
4、入、引导探究的方法指导引领学生进入思考探究状态,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尽量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钻研、获取知识,从而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六、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的重要载体,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因此,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让我的教学策略真正受益与学生,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从“创设情境探究新知知识迁移巩固练习课堂检测总结归纳”等六个环节预设了教学过程。1.教学情境 设计小明买卡纸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校需要型号为1平方分米的卡纸,而商店提供的卡纸包装袋上只写的型号是100平方厘米,到底能不
5、能买?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的求知欲。并让学生明白面积单位换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了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画好后,又组织学生数一数或算一算。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和验证,可以让学生非常直观地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即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知道二者之间的进率是100。关系是自己发现的,结论也是自己找到的,学生自然地产生了成就感和喜悦感,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知识迁移 在探究新知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收获了一些方法和经验,那么能不能得出1平方米和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呢?这
6、个时候,我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实践证明,通过讨论和操作之后,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形象或抽象的思维意识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的结论。也能轻松地得出1平方米和1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0。当然,由于这一结论的得出,部分思维能力差的学生没有自己想到,甚至通过讨论也没有搞明白,所以我又设计形象的演示与说明(将原来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成1平方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看成1平方分米)旨在让这部分学生也明白其中的原由。4.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涉及面积单位换算和面积单位选择两部分。学生结合之前收获的知识可以较好地完成任务。也能实现我力求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设计意图。5.课堂检测 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在课堂检测环节也设计了一个和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应用问题,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为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6.归纳总结 在归纳总结的时候,我并没有急着去问学生学到了什么,而是将开头提到的问题重新提出来让学生去回答。由于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学生的回答很顺利。通过这样首尾呼应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所学知识再现于大脑,又能让学生感知到知识水平的提升等于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遵循的原则是“突出重点、降低难点”,但由于自己知识结构的限制和理论水平的制约,所做的设计肯定还有不到之处,因此再次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