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662828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报告 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较强的技术进步能力和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一个区域主导产业确立需要遵循二个基本原则:一是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该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支柱作用,对区域经济贡献突出;二是从产业自身来看,该产业在市场、技术和产业关联度等方面有着持续发展空间和潜力。 苏州工业园区经过十五年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56%)、机械制造(31%)、化学制品及医药制造(5.8%)、造纸及纸制品制造(2

2、.9%)、金属及非金属制品制造(3.1%)等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生产体系。其中电子信息制造和机械制造两大产业更以高度产业集聚规模(两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7%,吸纳就业人口约占全区78%),成为引领园区工业经济发展龙头。同时,这两大产业由于市场需求大、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度高,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大而被国家和省市列入了新一轮产业振兴规划,加以大力扶持。 因此,为做好与国家、省市相关产业振兴规划的衔接,抢占产业制高点,形成发展新增长点,加快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打 造创新型、生态型高科技产业园区,经调研分析,形成了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

3、发展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该建议报告。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概况 经过十五年开发建设,园区经济总量规模日益扩大,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两大产业发展迅速。XXXX年,电子信息制造:(不含软件)实现规模以上产值138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6%,占苏州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的19.2%,已成为园区工业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形成了集成电路、液晶面板、计算机及外设、通信设备制造四大行业,吸引了三星、超威、日立、和舰、志合、大众、方正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电子制造企业,构建了从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相关原材料、设备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及以中游面板模组制造为主的包含上游材料及相关电

4、子材料制造的产业集群(具体产业构成见表1)。 机械制造:XXXX年实现规模以上产值77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成为园区第二大产业。形成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3大类,涉及80行业近百种产品的产业发展体系。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航空零部件、医疗器械设备、电子专用设备及模具、电梯、电机、空调制冷等初步形成了以部分重点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群 (具体产业构成见表2)。 (二)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园区主导产业发展主要是通过引进而逐步形成的,客观上造成了产业发展的外向度偏高,产业形态上以外资为主(规模以上企业产值中的外资企业产值占比达到99%),市场以出口外销为主(规模以上企

5、业出口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达到72.5%)。应当看到,园区主导产业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直接结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然而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以及在园区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低成本和政策优势不断弱化的背景下,产业发展外向度偏高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已成为制约主导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急需转型升级。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外向依存度过高,企业经营模式单一。园区大多数企业是国外垂直整合制造企业的生产工厂,其特点是产品以出口为主,市场、供应链均在境外,核心原材料、关键设备、生产组织及市场严重依赖母公司,直接受母公司操控,企业实际上以生产车间的形式存在,

6、缺乏独立采购和销售职能,生产经营模式单一,无法有效利用内需市场,抗风险能力差。 2、产业发展仍处于附加值较低装配加工层次,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企业生产方式以产品代加工为主,产品主要是 以加工装配的劳动密集型中间产品为主,处于价值链两端的研发设计、成品制造和销售服务等环节缺失,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核心技术主要依赖境外引进和母公司授权,企业研发机构明显偏少,与本地科研机构缺乏互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机制尚未建立,产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 3、行业发展不均衡,产业集聚优势和竞争优势不突出。虽然两大产业生产规模占比较大,但由于行业比较分散,规模以上630多家企业分属近90个行业,且零部件配

7、套或中间产品居多,受制于下游企业的市场和发展,龙头核心企业和规模型、品牌型、总装类企业(集团)比较缺乏,产业集聚优势和规模竞争力不突出,产业话语权偏弱。同时,少数早期引进的龙头型规模型高科技项目,也随着产业升级加快,新技术不断涌现,而被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反超,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日益弱化。 二、发展思路及主要目标 (一) 发展思路 以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和新技术转移为契机,以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突破和改善两头在外的车间式生产经营模式,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和规模能级,引导和推动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端延伸,努力打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内外销 相对均衡、

8、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1、电子信息制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着力引进高端的掌握关键技术的龙头项目及国内外有影响力规模企业;引导企业合理设定内外销比例,鼓励企业增加销售、采购等职能,加快推进企业经营模式转变;通过引进和培育企业研发机构,建立和完善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再创新机制,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项目和企业,推动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端延伸,将园区建设成为国内乃至世界重要的电子信息生产和研发基地。 2、机械制造:围绕交通运输设备和医疗器械设备等优势行业,加大对龙头型总装企业引进和规模企业培育,加快产业规模集聚;积极关注国家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布局,着力引进和发展国家急需的技术和装备,培育产业新增长点;依托重点行业、重点项目,推进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和内部经营模式转变,突破产业分散弱小现状,加快机械制造由单一制造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最终形成以规模总装企业为核心,企业相互配套,互为依托较为完整的机械制造体系。 (二)主要目标 1、电子信息制造:到XXXX年,园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10%左右,规模突破2000亿元。重点突破集成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网规网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