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电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40644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电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1电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1电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1电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1电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电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电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九年级物理第三章第1节电现象 (1)设计人: 合作人: 审核人: 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 教 学(学习)目 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3、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明发现公路上油罐车在运输汽油时,下面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是司机粗心大意,没装好车吗?小明思考了一会,想到了答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 :静电现象1、 观察:摩擦起电用摩擦后的塑料笔杆去靠近轻小的碎纸屑,会出现什么现象?现象:摩擦后的塑料笔杆 吸引 轻小的碎纸屑2、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4页下面内容,并完成下面填空 。一个物体,如

2、果有了吸引 轻小物体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也就是物体带了静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 摩擦 起电、 接触 起电、感应起电等(3)自然界中只存在 两 种电荷(4)人们把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叫正电荷,把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叫负电荷。3、 听老师讲解摩擦起电的原因,然后完成下列问题:(1) 原子是由 原子核 和 电子 组成的, 原子核 带正电, 电子 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是 电中性 的,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 电子 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 弱 ,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失去 电子的物

3、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 有了多余 电子带等量的负电。(2)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荷的转移 及时练习 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导致 带电 ,埋下火灾隐患知识点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实验探究请两个同学到讲台来演示图3-1-4所示实验(把塑料球换成橡胶棒),其他同学观察现象,并总结规律。规律:同种电荷 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 互相吸引 2、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验电器看课本P35页图3-1-5,完成下列填空。(1)验电器的作用:是检测物体是否 带电 的仪器(2)验电器的构造: 金属球 、 金属杆 、 金属箔 。(3)演示

4、实验:让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到的现象是:金属箔 张开 验电器的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及时练习1、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鉴定( B )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C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带正电 D小球一定不带电2、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D )A. 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 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C. 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 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D ) AB一定不

5、带电,C带正电 B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C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D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三分钟后小组展示。 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盘点收获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 达标检测1.三个小绝缘球,两两之间都可以相互吸引,则( B ) A.三个小球一定都是带电的B.只有两个小球是带电的,且带异种电荷C.只有一个小球是带电的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 ( D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 可能不带电3关于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同种电荷互

6、相吸引 B金属中电子带正电 C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 D绝缘体中没有电子4甲、乙、丙、丁四个小球,若甲与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乙排斥甲,丙(带电)吸引乙,丁吸引丙,则丁球( D )A.一定不带电 B.不能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 D.不带电或带负电5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段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摩擦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A细丝张开的原因是带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B细丝张开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C细丝带了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D细丝带上电的实质是分子在物体间的转移6.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气

7、球( A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带电情况无法判断7、 甲、乙两个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乙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8、小伟同学参观科技馆时,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家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 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发现小球B均偏离了竖直方向,其具体偏转情况如图所示。

8、(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2)请根据题图提出一个猜想。答:(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2)小球B均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与距离 A球的远近有关。要求:独立完成。积极动脑,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1节内容课题:九年级物理第三章第1节电现象 (2)装 订 线设计人: 合作人: 审核人: 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 教 学(学习)目 标1、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2、了解电池的作用。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荷的转移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

9、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思考: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就张开,说明箔片带了电,那么,电荷是怎样从带电体转移到金属箔上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三:电流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6页第1、2自然段,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 电荷的 定向移动 形成电流。2、 规定: 正 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及时练习1关于电流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电荷的运动形成电流 B.电子的定向移动不能形成电流C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D正、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能形成电流2.在避雷针的尖端不断向空中释放电子的过程中,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是( C )A从地面流向尖端 B.没有电流 C.从尖端流向

10、地面 D.无法确定知识点四:电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6-37页内容,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 电池有 正负 两个极。 电流从 正 极流出,从 负 极流回电池。2、电池的基本原理:把 化学 能转化为 电 能 3、 电池的作用是: 提供持续电流 常见的电池有: 干电池、 蓄电池、 锂电池、 手机电池、 电脑电池 及时练习 水果电池是把 化学 能转化为 电 能 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三分钟后小组展示。 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盘点收获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 达标检测1关于电流,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只要有电荷,就有电流 B电荷的定向移动

11、形成电流C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 D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2关于能量的转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干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蓄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核电站发电时。原子能转化为电能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C电源的作用就是不断产生电荷 D用电器的作用就是消耗电荷4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 B )A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B有电子发生了转移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5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

12、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C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D接有电源的电路中一定有电流流过6.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金属棒中( A ) A.有电子从A移动到BB.有正电荷从B移动到AC.电荷的移动是持续的D.如果不用绝缘柄,用手直接拿着金属棒,也会出现这个现象7.带正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解释中正确的是( B ) A验电器带正电,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 B验电器带正电,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物体上 C验电器带负电,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D验电器带负电,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物体上要求:独立完成。积极动脑,做完后,举手回答。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1节内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