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984356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作者:夏增民 摘要:春秋以降,学术百家殊方,虽互相辩难,然亦皆是“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战国之季,荀子、庄子天下篇、吕氏春秋、韩非子显学篇以及易传所代表的各家学派,都趋于总结综合的道路,而儒学渐成主流。汉初,学术传衍未断,“一”于一家的精神相沿不绝。陆贾、贾谊承儒学之要,采获各家,造新汉代“新儒学”。他他们的思想本同而末异,各各自代表了向汉代儒学衍化化的不同路径。百家由独立立而“一致”为以儒为宗的的几家,亦是学术整合的第第一步。至董仲舒,儒学发发展成更为精巧严密的思想想体系,始完成此一波的学学术整合。陆贾与贾谊的思思想,前承周秦之季,后开开董子新风,实为汉代儒

2、学学发展的一个阶段。 关键词:儒学学陆贾贾谊思想史一周秦之季的学术术综合周自平王东迁迁,“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持国命”,学术术散于四野,遂有诸子之学学,其可观者乃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横、杂、农九家,其中儒、道、法、墨、阴阳为世之之显学。诸子驰说列国,“各引一端,崇其所善”1,皆欲取合诸侯。是是故儒墨互绌,儒道相非,儒法互克。然而,诸子“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成也”2。诸子思想具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与战战国中后期逐渐形成的“一一”的社会思潮达成了默契契。战国中期以降,“一”的思想成为诸子的的共识。孟子最早提出了这这个思路。他在回答梁

3、襄王王“天下恶乎定?”的问难难时,说“定于一”3。这个思路不仅要求思想想的“一”,还要求“一”天下。吕氏春秋不二二篇曰:“有金鼓所以一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则乱;一则安,异则危。”4其执一篇也说说:“王者执一,而为万物物正。军必有将,所以一之之也;国必有君,所以一之之也;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则乱。”5在“一”的的思潮下,诸子走上了学术术综合的道路。这种学术的的综合,是以自家学术为体体,兼采他家;而且,是在在与他家的相非过程中完成成这一综合过程的。这一过

4、过程,我们可以从韩非子子显学篇、庄子天天下篇、荀子、易易传及吕氏春秋中可可以窥见。韩非子融融法术势于一体,集法家之之大成,使法家思想达至极极致。“道生法”,韩非子子“归本于黄老”6,以喻老、解老发发扬老子思想,进而吸取了了其自然天道观、先王的否否定论、仁义无是非论。不不仅如此,韩非子于他家亦亦有采获。韩非子显学学称“世之显学,儒墨也也”,述其学术支流甚祥,然亦讥儒墨为“愚诬之学学”、“杂学缪行同异之辞辞”7,因而黜儒墨以以倡耕战、行赏罚、明法度度。其实,就其思想传统而而言,其于儒墨,也是相反反相成。韩非子为荀子门生生,其思想受荀卿影响自不不待言。尤其是荀卿之唯物物论,承认分、辩、别、养养之“礼

5、”论,认识事物之之“参验”思想,以及性恶恶论和积习说,皆深刻地影影响了韩非子的思想。而韩韩非子思想源于墨子者,一一在于名理之承继,二在于于其强调非命强力、贵贱无无常8。诸子相灭相生生,此可力证不诬。庄子天下篇概为庄庄子后学所作,成书亦在战战国之末,距荀韩之时不远远。其总结各家思想,亦主主张“一”的思路,“天下下之治方术多矣,皆以其有有为不可加矣圣有所生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天下篇点评墨子、宋尹学派、彭蒙田骈慎到到、关尹老聃、庄子、惠施施桓團公孙龙诸派,是是非非非,深感“天下之人各为为其所欲焉以为方”,“百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道术将为天下裂”,以致“内圣外王之道,暗暗而不明,郁而不发

6、”。而而欲发明“内圣外王”之道道,须“一”于儒学。所以以其言君子,乃“以仁为思思,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其述六经,“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99。意在说明体现在儒家家经典六经中的理论,是最高最完美的理论。以以故,天下篇是在道家家术语下,全面阐述了儒家家的观点10。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个大儒儒。荀子之意,“凡人之患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蔽于天而不知人”11。所以,荀子非它嚣、魏魏牟、陈仲、史鰌、墨子、宋鈃、慎到、田骈、惠

7、施施、邓析、子思、孟子等十十二子,认为其虽“饰邪说说,交奸言,以枭乱天下,譎宇嵬琐,使天下混然不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然然而亦皆“持之有故,其言言之成理”12。是故故,荀子对各家也非一概否否定,而是加以分析,承认认各家也是各有“有见”。“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13如如此,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吸取道墨名法特别是道法法的思想,对儒家进行改造造和充实,集先秦思想之大大成。所以,傅山说,荀子子思想实际“近于法家、近近于刑名家”,而且在一些些观点上,“又有近于墨家家者言”14。易传亦成于战国之末末,作者不专一人,也非一一时写

8、就,然其基本思想“大抵和思孟学派邹衍衍阴阳五行学派相符合,无无疑地多半出于他们后学之之手”15。孔子“晚晚而喜易”,“读易易,韦编三绝”16,易很受儒家重视。儒者读易,非为占卜卜,而重于义理引申发挥,于是始有易传。易易传隆礼、明德、慎罚,援引道家之天道观,“神神道设教”以及综合阴阳五五行、稷下黄老学说以总结结各家思想,在学术路径与与荀子一致,在思想特质上上亦大用共通之处。吕氏春秋号为杂家之之作,恰好说明其欲总结先先秦思想的意图。其述先秦秦诸子,云“老耽贵柔,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骈贵齐,阳贵己,孙膑贵势势,王廖贵先,倪良贵后”17。吕氏春秋集论成书,杂取诸家之说说,

9、对于各家,较少批评,而偏重于吸取可取之处,力图超出门户之见。它在在兼收并蓄各家思想时,用用儒家思想改造了各家思想想18。其书强调仁政政、德治、王道、爱民,强强调文化、知识及教育,“无论是在世界观或政治思思想方面,都与荀子最最为接近”19。这与与易传是极为相似的。综上所述,在战国国末的学术综合总结过程中中,各家均欲以自家的思想想体系整合先秦各家学术思思想,但事实上,儒学占了了上风,而且儒学中的荀学学一派风头独健。这必将深深刻影响汉初学术流变,预预示了其可能成为社会的思思想主潮。蒙文通先生讲:“盖周秦之季诸子之学,皆互为采获,以相融合。韩非集法家之成,更取道道家言以为南面之术,而非非固荀氏之徒也。

10、荀之取于于道法二家,事尤至显六艺经传之事,盖亦类此此。汇各家之学,而综其旨旨要以于儒家。”20也正揭示了这种趋势。汉初儒学的传播发展亦亦与荀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系。荀子后学曾言:“今之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所存者神,所过者化。”21汉初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流传传,均与荀子传授有关。汪汪中荀卿子通论说:“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尤有功于诸经”,“汉诸儒儒未兴六艺之传赖以不不绝者,荀卿也。”222荀子于汉初儒学发展,有先开风气之功。汉初儒儒者不仅坚守儒学基本价值值,还承继了周秦以来学术术走向总结综合的精神和路路径,儒学开始在儒者对他他家学术批判扬弃之下,逐逐渐形成新的思

11、想体系。二汉初儒家的发展展:陆贾与贾谊汉初初,陆贾和贾谊对儒学发展展功莫大焉。但由于他们思思想的综合性,却常被目为为道家或法家。实际上,陆陆子与贾生,不过是汉初儒儒学演进过程中两个不同发发展路径的代表。陆陆子守本于儒家,自古即有有定评。史记郦生陆贾贾列传载:“陆生时时前前说称诗书。”这这一点,今本陆子著新语语可证,新语凡引文文处,除一处出自老子外,其他皆出自儒家经典典如诗、论语、易、孝经等223,而称述先圣孔子及及孔门弟子言论更是比比皆皆是。可见史记所记不不诬。班固汉书艺文志志列陆贾二十三篇,而本传不载,其中当有新语各篇。隋书经经籍志亦列新语入子子部儒家类。四库馆臣相沿沿不改,认为“据其书论之

12、之,则大旨皆崇王道,黜霸霸术,归本于修身用人。其其称老子者,惟思务务篇引上德不德一语语,余皆以孔氏为宗。所援援多春秋、论语之之文。汉儒自董仲舒外,未未有如是之醇正也。”224由上可知,就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历代均均归陆子为儒家,这从其学学术传承上也可得到佐证。王利器先生认为,陆子之之学,盖出于荀子。盐铁铁论毁学篇说:“李斯斯与包邱子俱事荀卿。”汉书楚元王传也说,楚元王刘交“与申公受诗诗浮邱伯。伯者,孙卿门人人也”。浮邱伯即包邱子,亦即鲍丘,文献所载不同同,实为一人。荀子晚年适适楚,终老于楚之兰陵。而而陆贾为楚人,从浮邱伯游游学,也是意料中事。新新语资质篇说:“鲍丘丘之德行,非不高于李斯、赵高也,

13、然伏隐于蒿庐之之下,而不录于世,利口之之臣害之也。”盖陆子与鲍鲍丘游,因得以闻荀子说于于鲍丘25。由此可推推知,陆子学宗荀子,而陆陆子及新语宗法儒学可可以明辨。陆子以儒儒为宗,但不斥黄老道家,尽管其书中仅一处引老子子“上德不德”之言,但对对老子精神的阐述却可遍见见于全书,如此陆子也有尊尊崇黄老道家的倾向。其述述老子清静无为,曰天地万万物“为宁其心而安其性,盖天地相承,气感相应而而成也”26;而“道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谨敬”。不过,“无为者乃乃有为也”,目的是达致“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无夜行之之卒,乡无夜

14、召之征”27的为治理想。其述道家之精神专专一,曰“专心一致”,“同一治而明一统”,“天天一以大成数,人一以成成伦”;又曰“正心一坚”,“执一统物”28,然后“壹其道而定其操操”29,与太史公司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说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动合无形,赡足万物”之意意甚合30。另另外,老子思想的朴质精神神也多见于陆子书中,如曰曰“不违天时,不夺物性,不藏其情,不匿其诈”31,又说“朴质者近近忠,便巧者近亡,”“谗谗言似贤,美言似信”332,皆近老子本义。而柔刚转化更是老子子真义,新语辅政篇曰:“怀刚者久而缺,持持柔者久而长,躁疾者为厥厥连,退重者为常存,尚勇勇者为悔近,温厚者行宽舒舒,怀急促者必有所

15、亏,柔柔懦者制刚强”。反反观以上所述,综览新语语全书,陆子仍是以儒为为主,而不斥黄老道家。陆子虽宗儒尚道,却却也多表现为力辩之士,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云云:陆贾“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游游走于诸侯群臣之间,以知知辩行纵横之事。他虽说项项羽归刘太公吕后未果441,但两赴南越,数服服赵佗,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见其谈辩的能力422。扬雄法言渊骞篇篇评价说:“言辞:娄敬敬、陆贾。”司马迁也说:“余读陆生新语十二二篇,固当世之辩士。”43及陆贾纵横群臣间间,促周勃、陈平联手翦灭灭诸吕,拥立文帝,苏秦、张仪亦不过如此。亡吕而而继刘氏,功可以周、陈两两人比侔,其纵横之术可谓谓精矣。以是观之之,陆子的思想乃是宗儒近近于黄老而好纵横。而贾生的思想倾向与陆子子有大同,但亦有大异。贾生“年十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