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九部分++风险集.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778123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第九部分++风险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09+第九部分++风险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09+第九部分++风险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09+第九部分++风险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09+第九部分++风险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第九部分++风险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第九部分++风险集.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部分 风险集我做了一个梦,走进美好的王国,银行把贷款放出去了,客户平安地购买了原料,生产出商品,顺利销售出去,平平安安地归还了贷款。银行收到了本金利息,在不断循环中,人们都很开心,市场十分和谐。突然间风起云涌,市场丑陋了,有的在变幻了手法在骗贷款,有的经营困难收不到款项,有的无法还贷,有的不肯还贷,逃废债开始了大乱起来。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经营状况下降、挤兑、支付困难,要追究责任。我在噩梦中惊醒,回到了一个表面祥和却充满风险的现实经营世界。风险啊风险,银行最熟悉的告诫,一张入门须知。钱上有个柄,所有的眼睛都盯它这是风险之柄,也是命运之柄,紧紧地握住它,不要失落。经营的表面风平浪静,可风险总不

2、安宁,它貌似水一般温柔,却渗透所有裂纹孔隙;它像风一般无踪无形,却吹得时而清醒时而浑。风险似影,伴随着资金形影不离,一旦交易疏漏,它就登堂入室;风险似魔,窥视着作业居心叵测,稍有疏忽不妨,它就兴风作浪。银行的炼金术就是规避和剥离风险,当你懂得利润与风险缠绵,你就会感受到这个行业经营的艰难和乐趣。进入银行,就注定了一生与风险相伴。观风险无处不在,令当事者畏惧后怕;经营者勇往直前,叫旁观者喝彩赞颂。风险铸成是是非非,却让银行精彩动人,银行家不畏惧风险,不是比试胆量,而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风采。面对着风险,是创新带来的活力,是制度带来的秩序,是技术带来的进步,是竞争带来的生存,是敬畏带来的审慎,是理

3、想带来的和谐,与风险的抗争造就出一个充满生机又有律令的金融世界!幽灵篇 牵手的幽灵视风险成自然,就像天灾无时不在,人们在自然中饱经风雨,却享受美好。更有榜样者,是许多顶级的银行,他们早已建立起成熟的防范风险体系,何所畏惧?这就是银行,天天风险中行,遇到平坦反倒不自信了。一个叫风险的幽灵,始终在银行上空游荡,与我们同在,形影不离,牵手为邻。人在自然界中是那样的渺小,生存的风险有多么巨大,但人类把握着自己的生存规律,风险反倒成为英雄的舞台。银行的经营也一样,人们早已习惯了与风险魔魔共处,把握着经营之规律,百年银行不就这样辉煌地过来了吗?银行并不畏惧风险,只需明白有个恶邻,重要的是识别其伎俩,时时提

4、防着,扎好了篱笆,免疫力在自身,让自己多一分警觉自醒。好银行都能限制其害、规避其祸,与之相安共处。只要自己的内控能力更强,幽灵反倒敬而远之,无事无害,相安共存。幽灵那不安分的本性,总是藏匿在细微处,一有机会便伸手钻营,无孔不入。表面斯斯文文,春风般陶醉人,待你得意自傲时,麻烦己上身,最后露狰狞。在虚拟的金融世界里魇魔特别疯狂,制造着梦幻,粉饰着太平,麻痹那些轻率者、幼稚者、麻木者,与之做伴,蛇一般诱惑着他们的欲望,怂恿他们无知地打开潘多拉盒子。它们一旦窜出来,定会唱起风险进行曲,狂乱作孽一番,留下一片灾难。待当你识别降伏它们时,它们才乖乖地退回盒子去,此时已满目疮痪。与风险角逐,你亢奋才有状态

5、,不能败阵下来;与风险斡旋,你冷静才有思考,不能鲁莽行进;与风险对抗,你谨慎才有周全,务必注重细节;与风险对峙,你主动才有设防,务必积极进取。与狼共舞展示一种生命力,而与魔鬼同行尽管是亢奋的,却也是焦虑、烦恼和折磨的,始终暗藏着一道阴影寒气。幽灵作弄着人们,你焦虑烦恼时,或许正是它们盛大的节日。你麻痹它成功,它作祟你虑忧;你自满它缠绵,它跳舞你松懈;你前进它伺机,它泛滥你哭泣,就这样理不清、剪不断的恼恨。幽灵作孽的日子不会有好心情,你看那些银行家个个都低调而不敢张扬,谁没有后顾之忧?说不清哪一天后院起火,等待的常是责问受过。其实,没有不失误的银行家,有成败才造就了精彩,健康市场也有废弃物,市场

6、不信神也不造神。然而,在天天与风险的交往中,银行家的风险意识非同常人,识别力更强,眼光更深邃,手法更老到,失误的几率更低些。与风险打交道的人该是胆大心细的,起初会小心翼翼,炼成高手就入木三分,懂得了风险的基本伎俩,培养起一种良好的心态,笑傲风险不再惧怕。他们找到了护身符:按授权行事,按流程操作,依法规经营。银行做久了落得个职业病看事,总算着成本经营,总依着制度思考,总防着政策变动这就是银行家。在与幽灵世代相处中,我们彼此都认识了对方的规律。银行风险不都出自失误,有来自违规经营的,也有规则本身的风险,更有不可抗拒的经济规律。公平的市场不能总让银行赚钱,也该承担损失,现实叫完美主义者难堪,幽灵也就

7、有了立足主地。它们徘徊在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之中,成为市场公平机制下的食腐者,净化着市场,尽管是丑陋的,却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它们常从人们麻痹的细节上潜入,惯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工具,叫客户在经营周期中显露溃疡,更在经济周期中瘟疫般爆发。唯有顺从规律,视风险成自然,就像天灾无时不在,人们在自然中饱经风雨,却享受美好。更有榜样者,是许多顶级的银行,他们早已建立起成熟的防范风险体系,何所畏惧?这就是银行,天天风险中行,遇到平坦反倒不自信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银行之舟航行在风险中。有人说我管好这笔贷款直到收回,有风险吗?是的,就当这样一笔笔管好。可一笔信贷的成败只是个别的风险状

8、态,银行众多积聚成的、周而复始的、持续运动的巨量贷款,在此收彼贷的轮回中,总有沉淀的泥沙。而当经济周期来临,更会无情地击碎那些过量贷款的泡沫,让银行经受到风暴式的灾难。银行始终在风险过程中煎熬,熬制出利润,不需要确保百分百优质那只是理想,不符合残酷的现实。哪项资产没有风险?那些收益少的业务风险小,只能是经营的配餐,不是主食。银行擅长控制过程的风险,现实地把风险列为成本,只需将其锁定在额度内,就是个好银行。风险的羁绊让许多银行家都跌过跟斗,也有跌成头破血流的,像孩童学步时难免的经历,只是记性好的少跌跤。哪个行长不是个金人?我曾在一次讲座中说,相当人体重量的赤金价值约600多万元,而哪个支行没有过

9、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更多贷款损失?可是利润更多,但在与风险的较量中,风险之幽灵曾经甚嚣尘上,我们为成长付出过昂贵的代价,如今成熟了,相信历史不再重现。不打不相识,对手成朋友。我们怨恨不死的幽灵,可没了风险,要银行家干什么!有银行家的地位么?法国兴业银行危机法国兴业银行历史悠久,创建于拿破仑时代,一直以全球最出色的风险监控著称。该行长期扮演着世界衍生品交易的领导者角色,是全球另类投资领域最大的提供商,被金融界公认为防范风险的典范,在股权衍生品方面连续5年被风险杂志坪为第一或第二,被英国银行家杂志授予2007年度股权衍生品最佳奖。这样一家著名的大银行,却被31岁的权证市场交易员凯维埃尔(Jerome

10、 Kerviel)拖入欺诈丑闻的阴影。凯维埃尔在两年多时间以欺诈手段从事期货买卖,违规头寸高达500亿欧元,败露后,2008年1月23日紧急平仓,损失金额达64亿欧元。凯维埃尔使用的欺诈手段,一是在起息日、清算或者监控日前取消交易,或使用内部交易,利用交易程序中的时间差躲避确认,隐藏头寸及收入,这类虚假交易总计947次;二是运用成对、相反的虚假交易来掩盖固定收益,这类交易次数总计115次。虽然该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相当.完善,却因前台监控失灵,预警未被重视,交易程序存有技术缺陷,在外部多次警报后仍未警惕。从2006年6月到2008年1月,法兴银行内部28个部门的11种后台风险控制系统对这些交易曾

11、经75次提示警报,其中2006年5次,2007年67次,仅营运部门和衍生品交易部门就发出过35次警报,涉及经纪、交易、流量、传输、授权、收益数据分析、市场风险等各个流程和环节。在案发后的1月24日,该行总稽按部进行内部调查,在4个月后出台一份总结报告中最终认定,其中38次警报与欺诈有直接联系,25次有间接关系。尤其是2007年5月,一个负责监控交易和流量的系统发现某笔交易居然没有交易对手和经纪人的姓名。直到2008年1月连续3次报警的最后一次当法兴银行国次贷危机被迫收紧对一家大银行客户的贷款时,才发现了凯维埃尔曾盗用过该客户的账户,做过至少1次最多8次虚拟交易,造成30亿欧元亏损。在随后的紧急

12、调查中,骗局才败露。 警觉篇 信贷审查的座右铭:“怀疑一切”银行家不轻易采用别人的结论,外来的数字需要再证实,哪怕是优质客户提供的,银行都会用自己的风险标准和眼光,重新审视信贷企业,得出结论银行自己的数字更可靠,这是银行业界普遍的规则。1979年,我刚进银行当学徒的时候,看到信贷员每个月都要对企业报表 进行认真审核,对其中的问题数字再去厂里核实。老信贷员多次告诫我们别轻信企业的报表,说有许多是编造的数字。不少企业有几本账,给税务局报表为了避税,给银行报表为了要贷款,给主管部门报表为了报业绩,各投所需,各部门也都心知肚明。我见过一家企业两种报表数字的差异,那个财务人员懒得动心计,仅仅在几个栏目的

13、金额数字前加上了个1字。师长们的告诫成为我永恒的信条:决不轻易相信报表!任何填报者都有其动机,看报表者应拨云见日,吹沙见金。当初的银行有监管职能,驻厂信贷员管得最严最认真,定额流动资金缺口应从财政拨补,算清账才能严防挤占贷款。老信贷员从来都相信自己收集的各种数字,他们常去车间、仓库、销售、财务等部门核实几乎所有重要的数据,从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及进销渠道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核对,眼见为实,刨根问底,把企业对银行的那本账搞清楚,作为管理企业流动资金的依据。银行仰仗着法定的资金管理权摸清了企业的家底,数字比厂长们知道的更真实,也真替企业办实事。可之后的银行脱去了管理权,信贷制度变了,企业不需、也

14、不让银行介入了,甚至都不提供报表了,缺乏核实的报表假得离奇,毫无真实可言了。银行信贷如入云雾山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据银监会通报, 2006年末19家银行填报的73879条大客户信息中,对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不了解的占比8.46%,不知道企业股东的占比36.74%,更有不计其数的行际间相互矛盾的信息,这正是企业虚假报表信息在作祟。国企有做假业绩的动机,外企也有避税及内部转移成本的技巧,私企还有财富转移的手段,几十万户公司的破产足以说明危险之路就是从虚假报表起步的。报表成为糊弄流程和推脱责任之物,除了书呆子、糊涂人和有心计者之外,谁都不信。当自然生态恶化,人类的生活失去健康和谐,会处处艰难;当金融

15、生态未恢复,银行的经营更当警觉留神,应处处设防。面对做假、失信横行,风险能不汇集银行殃及贷款吗?银行家唯有自信,决不轻信。摘录两则资料,足以警觉:其一: 2003年,工行的注册会计师们对各分行上报需新增授信额度的366户优质客户(有上市公司、多种所有者、多种行业的公司)的1500份会计报表进行审查表明:报表水分超过50%或编报范围严重不当的有35户,占9.6%(其中会计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的有26户,出具保留意见的仅5户,拒绝表示意见的1户);水分超过20%的客户有147户,占40.2%;存在一些问题和疑点的111户,占30.3%;未发现显著异常的仅73户,占19.9%。审核后总行对上述前三类

16、客户分别压缩了综合授信额度65.3%、52%和31%。其二: 2005年1月10日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年会上,国资委统计评价局局长孟建民说:在对181家中央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进行突击检查后发现,有120家有相当部分的财务状况未进入财务审计报告:有30家财务审计不全面或不深入;有13家财务审计报告结论与事实相反;还有13家财务审计报告存在技术问题。这些央企外聘的300余家财务中介公司中,许多本着收入钱财,给人方便的态度做财务审计,走过场甚至帮着企业做假账,成为财务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前,国资委对这些企业清产核资时发现,有40家企业总资产损失超过10%, 40家企业的总资产损失超过20%,不正是做假掩盖着吗? 怀疑一切当成为银行信贷审查的座右铭。银行审视的质疑,总是咄咄逼人,让外界难受。一切善良的人们不会懂得银行面临风险之严峻,也就难以理解银行为何繁规重典。银行家不轻易采用别人的结论,外来的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