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7742213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其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工作目标,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农村人口的家庭财产性收入无疑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点。2008年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进一步明确农民家庭财产的法律地位保障农民对集体财产性的收益权,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性的发展思路,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具

2、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所谓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居民以资金储蓄、借贷入股以及财产营运、租赁中所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租金等收入。对于农民来说,土地作为最重要的财产,不仅是“养家糊口”的生产要素,也是提供社会保障的重要载体。因此,明确农民财产的法律地位首要的是明确农民土地的法律地位;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创造条件让农民从土地的保值增值中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从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看,无论从总量还是比重,财产性收入还远未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0-2006年,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呈逐

3、年上升的趋势,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比2000年增长了90,说明农村家庭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巨大。但从绝对额看,2006年农村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仅为100.50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农村居民的收入还主要来源耕作和打工收入,财产性收入还远未发挥主要收入来源的作用。 (“三农”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土地制度,保护农民土地财产的权益,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提供最基础的制度保障,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

4、得财产性收入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 )1.赋予农民具有物权性质的土地产权是保护土地财产和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基础条件。在工业化、城镇化新阶段,土地增值的幅度非常大,但并未为农民带来多少收益。据中国(XX)改革发展研究院2007中国改革调查问卷报告显示,72.39%的专家认为,使农民拥有物权性质、可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之一。 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据调查,中国农民的土地所有权,91%是归村民小组所有,但这一级组织却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致使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这是征地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根本原因。为此,要明确界定国家作为土地终极所有者的权能

5、,各级政府要尊重农民土地产权主体的地位,把主要精力放在土地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上,主要扮演服务者、监管者和仲裁者的角色;规范集体(乡、镇、村或村小组)享有对农村部分土地的所有权,使其主要扮演农民土地权益维护者的角色;明确农民土地产权的范围、国家公共利益的边界,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让农户享有农村土地使用权、继承权、收益权、流转权,使农民成为独立的产权主体。 2.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获得土地财产性收入实现条件。从长期来看,我国要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新突破,必须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土地制度。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正是近年来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一个新事务。比较典型的模式有X

6、X南海模式、XXXX模式、XX辽中县模式、大兴区西红门镇模式等。尽管各地做法不尽相同,但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将集体土地与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一起折股量化,明确每个社员的股份,经营收益按股分红;二是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组建新的股份合作公司,对入股土地实行统一规划、开发和经营;三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参股,组建股份XX,村民可以承包园区内的农业项目,又可以为公司打工,股民可以优先在园区就业。 农村土地制度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产权分解为土地股权、经营权和使用权,让农民拥有股权,集体经济组织掌握土地经营权,土地租佃者享有土地使用权。土地量化为股权,均等分给农民,实现了所有权主体和

7、经营权主体互相换位,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新的实现形式。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和规模经营,有利于维护农民合法的土地财产权益,有利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新的历史时期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的实现条件。二、实地调查报告一、#村发展变化情.q301.中_国教育文摘况#村隶属#县#镇,全村共有#户,人口#人,其中劳动力#人,耕地面积#亩。近年来,该村认真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农村特色主导产业的号召,大力发展以#为主的特色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农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好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2004年,实现经济总收进3210.5万元,同比增长1

8、85%,是2002年的4倍;农业总收进2894.8万元,同比增长224%,是2002年的7.6倍;农村人均纯收进8301元,同比增长132%,是2002年的3.5倍。#村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经济结构过往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目前粮经比例已经达到4:6,特色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黑木耳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2003年,全村产量只有400万袋;2004年,一跃达到了1658万袋,实现了“一年翻两番”,黑木耳销售总收进达到2478万元,纯收进1313万元,仅此一项拉动村民人均纯收进增加5426元,走在了全县乃至全省的前列。烤烟和果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该

9、村发展烤烟面积达到700亩,实现销售收进80万元,村民人均创收300多元;果树面积达到2600亩,瓜菜面积达到500亩。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该村土地市场日益繁荣,土地流转加快,每亩土地的承包费由过往的几十元增长到了500余元;经济人队伍不断壮大,已发展到三、四十人,长年从事各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购销,有力促进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进一步活跃了农村经济。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劳动力转移步伐也逐步加快,2004年全村外出打工职员300多人(其中赴俄罗斯100余人),年创收300多万元。二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随着该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较好发展,村民生活水平进一步进步。商饮服务业初具规

10、模。过往该村只有一处国营供销社。目前,不仅已有9个商店,而且出现了2个饭店、3个肉串店、2个歌舞厅和1个网吧,经营得十分红火。加产业逐步兴起。该村已经发展起3个小木加工厂和1个草帘厂,主要为村民发展黑木耳生产提供锯沫和草帘。医疗体系日益健全。过往村民看病得找“赤脚医生”,如今村里已经有3个卫生所,从业职员达到6人;较大型的医药连锁店也在村里落户,村民不用进城就能买到与县城一样品质、一样价位的各类非处方药品。文体事业十分活跃。村民有了钱,将该村传统的端午节运动会的规模和档次进一步提升,每两年都邀请邻村和当地林场共同举办一次端午节运动会,共同参与、全民健身。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过往,特别是冬季,村民

11、赌博成风、饮酒成风。现今,大部分村民都从事黑木耳栽培,赌博的人少了,饮酒的人少了,打架的人少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生产、忙致富,历史上形成的“猫冬”变成了“忙冬”。村民生活水平明显进步。过往的“万元户”,现今对村民来说,已不再是荣誉,而是没有能力、没有致富本领的代名词。一般从事黑木耳生产的农户,每年的收进都在4、5万元以上;搞搞其它副业每年也能挣几万;为村里农户打工,天天都能挣30元;就连外地长年在村里打工的人,管吃管住一天还给20元。村民富裕之后,消费水平也大幅提升,2004年全村购买四轮拖拉机110台,摩托车150台,还有10户购买了电脑,实现了家庭上网。三是一事一议得到较好落实。农村税费改革

12、后,村集体原来的提统费收进变成了转移支付,“两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也全面取消,村集体财力严重不足,出现了筹资难、筹劳难的现象,致使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维护、公共服务等项工作难以开展,小学的经费也出现困难,加之历史上遗留的三角债务等题目,村民和集体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村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逐渐富裕起来,为重点、难点题目开展一事一议奠定了物质基础,一系列的困难已寻求到解决的突破口。针对街道年久失修,车难行,人难走,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四溅的现状,该村采取了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群众管的办法,利用2005年初的农闲时间先后组织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

13、、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村民在议事过程中受到了教育,达成了共叫,掀起了文明村建设*。在短短的三天半时间内,535户农户参加了文明村建设活动,全村共出劳动力2200多人次,出车1200多台次,清理生产、生活垃圾2500多车,为路面展垫砂石料1500多立方米,村委会还与村民签定了村屯环境建管自治责任状,达到了条条道路有人修的效果。二、对农村发展的理性思考#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正是#县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以该村为切进点,通过对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深进分析,发现农村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可回纳为四个方面。1、农民的致富热情空前高涨。随着中心一号文件的下发,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一免两补”扶

14、持政策的出台,给农村带来了深刻影响。我县于2004年初,抽调县、镇两级干部300余人进镇包村,深进贯彻中心一号文件精神,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并开展百名干部下村促农增收活动,通过积极努力,使“一免两补”政策全部落实到位,2004年累计兑现“两补”资金、免除农业税及附加1712万元,户均受益630元,人均受益169元,人均增收62元,使广大农民真正感觉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与支持,也真正得到了实惠。在减轻了负担,得到了实惠后,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地调动和激发起来,全县农村和广大农民创业致富的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了比着干、抢着干的生动局面,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

15、要条件条件。2、农民的致富形式日益丰富。县委、县政府捉住了农民增收致富热情高涨这一有利时机,立足县情,在深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县大力发展以黑木耳、烤烟、果菜、特色养殖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采取政策扶持、宣传引导、强化服务等有力措施,使农村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致富的形式,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2004年,全县农村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9亿元,其中黑木耳完成产值4亿元,烤烟、果菜、养殖业分别完成2500万元、7948万元和8732万元,实现纯收进3.6亿元,拉动农民人均纯收进增加3043元,仅此一项,就高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进

16、33元。2004年,全县发展袋栽木耳总量突破2.4亿袋,占全国黑木耳总产量的六分之一;落实烤烟面积3.72万亩,比上年增长5200亩;稳定发展蔬菜面积5万亩,新建标准化果园110个;马鹿、貂貉、肉牛、绒山羊存栏达2.4万(头)只。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劳务经济,特别是发挥口岸上风,向俄、韩、日等国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004年,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3.38万人(其中向俄、韩等国输出3586人),实现劳动力转移收进1.56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进的10%,一些镇村出现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带活一方”的可喜局面。县委、县政府为农民开辟出形式多样的致富渠道,丰富了农民的致富形式,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新华网8月28日电(记者周英峰王飞)中国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说,2004至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量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