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几何光学习题解答.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774114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 几何光学习题解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6章 几何光学习题解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6章 几何光学习题解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6章 几何光学习题解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6章 几何光学习题解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 几何光学习题解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 几何光学习题解答.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章 几何光学习题解答6-1 一束光在某种透明介质中的波长为,传播速度为(1)试确定该介质对这一光束的折射率;(2)同一束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多少?解:(1) (2) 6-2 物体S处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的角平分线上,可以看到镜中有几个像?解: 如图所示,可以看到3 个像。 习题6-3 解图习题6-2 解图6-3 人眼E垂直通过厚度为、折射率为的透明平板观察物体,求像与之间的距离。解:如图所示,物体P发出的光线经平板的两个平面折射。第一次折射成像于P1物距 像距 第二次折射成像于物距 像距 与之间的距离 6-4的容器底放一平面镜,人在水面上看自己的像,设人眼高出水面h1=5cm,镜在水面下深

2、h2=-8cm。问人眼与像之距离为多少?解:人眼经三次成像,水的折射率。第一次成像,水面折射 ,像距为;第二次成像,平面反射,;第三次成像,又是水面折射,。代入已知数据,得,最后像在水面下方,与眼睛距离。6-5 光导纤维是利用全反射传导光信号的装置。纤维内芯材料的折射率n1=1.3,外层材料的折射率n2=1.2。试求入射角i在什么范围内的光线才可在纤维内传递。解:用表示光导纤维内芯和外层材料之间的临界角,则有 习题6-5 解图要把光线限制在光导纤维内传播,图示的应满足 。如图,由几何关系可知 。根据折射定律 将已知代入,求得: 6-6 凹面镜的曲率半径为150cm,要想获得放大三倍的像,物体应

3、放在什么位置?如果是凸面镜则又如何?解:对凹面镜来说,两种情况下可以成放大三倍的像(1),由 ,得 ,实物成放大实像。 (2),由 ,得 ,实物成放大虚像。对凸面镜来说,两种情况下可以成放大三倍的像(1),由 ,得 ,虚物成放大虚像。(2),由 ,得 ,虚物成放大实像。6-7 在水平放置的凹面镜中盛少许水(水的折射率,深度不计),一物点置于凹面镜正上方,在与镜相距和处可分别得到实像。求凹面镜曲率半径及物点与镜的距离。题6-7 解图解:两个实像分别是经有水部分成的像和经没水部分成的像。由于凹面镜中只有少许水,可以认为本题属于近轴光成像问题。设凹面镜曲率半径为,凹面镜的焦距为。下面计算有水部分的焦

4、距。让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入射凹面镜,光线经水面折射、凹面镜反向和第二次水面折射后,最后成像位置就是有水部分的焦点。第一次水面折射时 ,;凹面镜反向时,由凹面镜成像公式,可求得 ;第二次水面折射时 ,由平面折射公式,可得 。得出有水部分的焦距为。设物点与凹面镜的距离为,由题意可列出两个成像式子 联立以上二式,求得 ,。6-8有一放在空气中的玻璃棒,折射率,中心轴线长,一端是半径为的凸球面。要使玻璃棒的作用相当于一架理想的天文望远镜(使主轴上无穷远处物体成像于主轴上无穷远处的望远系统),取中心轴线为主光轴,玻璃棒另一端应磨成什么样的球面?解:要求主光轴上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棒的两个端面折射后

5、成像于无穷远。第一次成像 ,代入球面折射公式,得第二次成像 , 代入球面折射公式,得棒的另一端应磨成半径为的向外凸的球面。6-9 一台幻灯机,镜头焦距是30cm,用它放映时,像的最大放大倍数是100倍,镜头可移动的范围是5.7cm。问此幻灯机最小放大倍数为多少?这时需要将镜头与屏幕间的距离如何改变?改变多少?要再算一遍计算结果解:由放大率公式和透镜成像公式,得 , ,代入数据得:,由 , ,得:,这时镜头与屏幕间的距离最小,须将屏幕移近 6-10 凸透镜焦距为,在它的前方处有一小线状物,在它的后方共轴放置一个焦距为的凹透镜,计算像的位置及放大率。解:物体发出的光线经两次成像。第一次成像 ,可求

6、出,成等大倒立实像,像在凸透镜右方处,在凹透镜右方处,该像是凹透镜的虚物。第二次成像 ,可求出,成等大倒立虚像,像在凹透镜左方处。总的放大率,对整个系统来说,像与物等大正立。6-11 在焦距为的凸透镜左方处放一物体,在透镜右侧放一垂直于主轴的平面镜,试求平面镜在什么位置,才能使物体通过此系统所成的像距离透镜? 习题6-11 解图解:物体要经该系统三次成像,如图设三个像分别为,透镜与平面镜间距离为。经透镜第一次成像,由,得出:第二次经平面镜成像 ,第三次成像为透镜第二次成像 ,如果最终所成的像为实像,得;如果最终所成的像为虚像,得。 习题6-12 解图6-12 某同学按下面的方法测定凹透镜的焦距

7、:首先让凸透镜和凹透镜共轴放置,在凸透镜前面(在主轴上)放一小物,小物发出的先经凸透镜再经凹透镜成像,移动屏幕到凹透镜后面的处,屏上有清晰像。现将凹透镜撤去,将屏幕往凸透镜移动至,屏上重新有清晰像。求凹透镜的焦距。解:实物发出的光经过凹透镜成虚像,测凹透镜的焦距要用虚物成实像。对本题的凹透镜来说,虚物在处,实像在,。由透镜成像公式,可求得:。6-13 设有两薄凸透镜,其焦距都为,相距,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找出该光学系统物像等大且同方向的物和像的位置。习题6-13 解图解:由于光学系统的物像等大且同方向,所以该系统具有对称性。 作一条过第一个透镜光心的光线,该光线经第二个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为。考虑到

8、对称性,如果有一条与对称的光线入射该系统,其折射光线必与。如图所示,由光线与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画出虚物,由光线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画出虚像。由于系统的对称性,物体发出的光线经第一个透镜成像的像距一定为 ,对第一个透镜列成像公式,可求出 。那么,对整个光学系统来说,虚物成虚像,物距,像距。6-14 人的眼睛是一个变焦距系统,有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在看遥远的星球时像距为1.5cm,那么此人眼睛焦距的变化范围是多少?解:看遥远星球时,此时。当人看处的物体时,像距还是,此时的。所以此人眼睛焦距的变化范围是。6-15 一个放大镜,明视距离是30cm的人使用时放大率是6,那么当正常人使用时放大率为多少?解

9、:由题意,对该远视眼人而言,代透镜成像公式,得放大镜焦距。对正常人而言,可算出对应的物距,放大率。6-16 一观剧望远镜物镜焦距为12cm,目镜焦距为-4cm,当观察7.2m处的物体时,最后的像成于目镜前20cm处,求两镜间距。解:对物镜,则对目镜而言,则 物镜成的像是目镜的虚物,两镜间距为。6-17 已知显微镜物镜的焦距为,目镜的焦距为, 光学筒长为,最后像离目镜的距离为明视距离。试求:(1)被观测物离物镜的距离;(2)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解:(1)对目镜,利用透镜成像公式,求得 对物镜 ,利用透镜成像公式,求得。被观测物离物镜的距离应为。(2)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M=物镜的横向放大率目镜的视

10、角放大率 6-18 装在门上的门镜是由一个凹透镜和一凸透镜组成的,其功能是人在室外看不清室内的情况,而在室内的人却能清楚地看见室外的情况。有一种门镜的凹透镜焦距为,凸透镜的焦距为,两透镜之间的距离为,我们以上述数据为例来分析门镜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功能。习题6-18 解图解:人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物体(或像)是否在人眼的明视距离内;二是有没有足够的光能进入人眼。通过门镜在室外看室内物体时,设室内物体到门的距离为。对凸透镜来说 ,可求得 ,成实像。对凹透镜来说,实像是它的虚物,求得。说明室内物体发出的光经过门镜后在门内侧成一虚像,像距相当小。人眼如果靠近门镜观察,人眼与虚像间的距离比明视距离小很多,无法看清。如果人退离门镜观察,则虚像能够进入眼睛的光线太少,同样无法看清。通过门镜在室内看室外物体时,设室外物体到门的距离为。对凹透镜来说 ,可求得 ,成虚像。对凸透镜来说,虚像是它的实物,求得。说明室外物体发出的光经过门镜后在门外侧成一虚像,像距略大于明视距离。如果人眼贴在门镜上看,可以看清门外物体。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