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74014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学内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材第4346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让学生会用列举的方法求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地思考。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积累经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难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发达。教学工具 课件、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8张;边长6厘

2、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各一个,准备自己的学号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班级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学号,下面我们一起进行“举学号牌”的小游戏。注意按老师的要求做。 1.请学号是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拿出自己的学号牌挥手笑一笑。(找3名学生进行判断) 2.请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拿出学号牌起立,请你们拍拍手点点头。(抽2名学生进行判断) 师:想一想,为什么有点同学两次都不起立呢? 生:因为有的同学的学号既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 师:刚才的游戏中有没有两次都起立的同学?你能不能说出他们的学号?(15,30,45,60)为什么他们要站两2次?15,30,45,60,等数与3

3、和5是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举学号牌”的游戏既帮助学生复习的倍数的知识,又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学习提供了知识的生长点,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有了学习新知识的心里需求】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1。 师: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为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铺时要注意不重叠、不分割,猜一猜可以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可以拿出教材放在桌子中间,同桌合作铺一铺,也可以自己想办法验证。 学生进行验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用铺的方法验证得出:能正好铺满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

4、方形。(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铺的效果图) 用除法算式验证得出:632,623;8322,824。 师:用这样的正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生1:能正好铺满边长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 生2:能正好铺满的正方形,边长的厘米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两个数的公倍数有多少个? 生:8不是2和3 的公倍数,因为8不是3的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要用省略号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借助图形边长

5、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数的公倍数,再利用反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公倍数的概念,明白尽管8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因此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1.教学例12 师: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你能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找一找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 学生可能会说: 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倍数,再找一找6和9的公倍数。 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简捷一些? 学生自由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些6和9的公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6和9的公倍数中,18是最小的一个,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师

6、:可以用图表示6和9的公倍数。(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集合图)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方法找6和9的公倍数,通过交流进一步打开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寻找简捷的求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从而优化解决策略。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的公倍数,发现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之间的关系】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引导学生在

7、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五、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