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7612463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级考试解析一、知识结构 1、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2、公共基础知识二、考试方式和内容无纸化考试中,传统考试的笔试部分被移植到计算机上完成,考核内容和要求不变。无纸化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40分,上机操作题60分。总分达到60分,且上机操作题达到36分,方能取得合格证书。合格证书用中、英文两种文字书写,全国通用。成绩合格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合格证书。成绩优秀者,合格证书上注明“优秀”字样。没有获得合格证书的考生,下一次考试不再安排补考,考生下一次考试需重新以新考生身份报名参加考试。系统环境:操作系统升级为Windows 7,MS Office 版本升级为2010

2、。二级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可以从事计算机程序的编制、初级计算机教学培训以及企业中与信息化有关的业务和营销服务工作。二级所有科目均需考核二级公共基础知识。NCRE 所有级别证书均无时效限制。 题型:(1)选择题:(40分,各章,包括公共基础部分)(2)基本操作题(18分,第2章) (3)简单应用题(18分,第3章) (4)综合应用题(24分,第4-9章)考试时间为每年3月份的倒数第一个周六与9月份的倒数第二个周六。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第一节数据处理的发展过程;第二节数据库相关概念;第三节数据模型;第四节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第五节数据

3、库设计基础;第六节Access简介。第一节数据处理的发展过程 数据处理技术由低级到高级总体上经过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人工处理阶段;二、文件处理阶段;三、数据库处理阶段。 一、人工处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数据管理的任务完全由程序设计人员自负其责。 特点:数据与程序无独立性、数据无法共享、数据冗余度高。 二、文件处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开始大量用于管理中的数据处理工作。操作系统中的文件 系统是专门管理外存储器的数据。 特点:数据与程序有一定的独立性、数据可共享、数据冗余度下降。 三、数据库处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数据库技术出现。 特点:数据与程序有高度

4、独立、数据高度共享、数据冗余度低。四、数据库系统的发展一般认为,未来的数据库系统应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应该具有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在关于数据库的诸多新技术中,有3种是比较重要的,它们是: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知识库系统、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扩充。1、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用面向对象方法构筑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型,使其具有比关系数据库系统更为通用的能力。2、知识库系统:用人工智能中的方法,特别是用逻辑知识表示方法构筑数据模型,使其模型具有特别通用的能力。3、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扩充:利用关系数据库作进一步的扩展,使其在模型的表达能力与功能上有进一步的加强,如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Web数据库、数据仓库

5、及嵌入式数据库等。五、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数据的集成性、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数据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六、数据库系统的内部机构体系数据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结构的一种表示形式,具有不同的层次与结构方式。数据库系统在其内部具有3级模式及2级映射,3级模式分别是概念模式、内模式与外模式;2级映射是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射和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3级模式与2级映射构成了数据库系统内部的抽象结构体系。模式的3个级别层次反映了模式的3个不同环境以及它们的不同要求,其中内模式处于最底层,它反映了数据在计算机物理结构中的实际存储形式;概念模式处于中层,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数据全局逻辑要求;而外模式则

6、位于最外层,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的要求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和一个内模式,有多个外模式。例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A数据库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C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数据库系统D以上3种说法都不对解析: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管理员等组成。作为处理数据的系统,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例题: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为:BA概念模式 B外模式 C内模式 D物理模式解析: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对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应用)的公共数据视图,它主

7、要描述数据的记录及数据间的关系,还包括数据间的语义关系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3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内模式组成。数据库的外模式也叫做用户级数据库,是用户所看到和理解的数据库,是从概念模式导出的子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子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用户级数据库的记录,还可以利用数据语言对这些记录进行操作。内模式(或存储模式、物理模式)是指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的存储介质上的表示,是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取方式的描述。第二节数据库相关概念 一、数据: 存储在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 描述事物的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语言等,数据有多种表现形式,它们都可以经过数字化后存入计算机。 二、数据库: Da

8、ta Base (DB),存储在计算机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四、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引进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数据库管理员(DBA)和普通用户)。五、数据库应用系统:采用数据库系统资源开发出来的,面向基本用户实际应用的应用软件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第三节数据模型组成要素: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规则3部分组成。数据结构:是描述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因此

9、常按数据结构的类型命名数据模型,例如网状结构、层次结构和关系结构的数据模型分别命名为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和关系模型。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其有关的操作规则。数据库的操作主要包括查询和更新两个大类。 完整性规则:是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这些规则的集合构成数据的约束条件,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一、概念及分类实体模型与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的两种抽象描述。数据库的核心问题是数据模型。实体(Entity) 属性(Attribute) 实体型(Entity Type) 实体集(Entity Set)

10、 实体值(Entity Value) 实体联系(Entity Relationship) E-R模型包括3个组成要素: 实体(集):用矩形框表示,框内标注实体名称。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连线与实体集联系起来。 实体之间的联系:用菱形框表示,框内标注联系名称。二、数据模型分类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石,任何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即根据不同的数据模型可以开发出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常用的数据模型有3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 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面向对象数据

11、模型(Object Oriented Model,简称OO模型) 1.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层次模型是最早出现的数据模型,它用树形结构来表示数据间的从属关系结构。层次模型如同一颗倒置的树,结点从根开始定义,向下发展,如图1.7所示。层次模型的特点如下:(1)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父结点,此结点是根结点。(2)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层次模型适合于表示一对多的联系,直观、自然、方便。2. 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网状模型是层次模型的扩展,呈现一种交叉关系的网络结构,可以表示较复杂的数据结构。其特点如下:(1)允许一个结点有多于一个的父结点。(2)允许有

12、一个以上的结点无父结点。网状模型适用于表示多对多的联系。关系模型中的基本术语如下:(1)字段(Field):从数据库的角度讲,实体模型中实体的属性就是字段;从表格的角度讲,属性称为列(Column)。例如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和籍贯就是字段的名称(即列名)。字段和属性一样,也用类型和值来表示。 由此可见,字段、属性和列这3个术语所描述的对象是相同的。(2)记录(Record):字段值的有序集合称为记录。在表格中,记录称为行;在实体模型中,记录称为实体值;在关系代数中,记录称为元组。 也就是说,实体值、记录、元组和行分别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对象的术语。(3)表(Table):表是具有相同性质记录

13、的集合。表也有型和值,表的型就是表结构,由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宽度、小数位数构成。表的值就是记录的集合。(4)关系(Relation):一个关系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的不可再分的表。 简单地说,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 关系的性质主要包括: 关系中的字段都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项,即不允许表中还有表。 关系中每一个字段的值都是类型相同的数据4、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吸收了以前的各种数据模型优点的基础上,借鉴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而建立的一种模型。一个OO模型是用面向对象观点来描述现实世界实体(对象)的逻辑组织、对象间限制、联系等的模型。这种模型具有更强的表示现实世界的能力,是数据模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4、。目前对于OO模型还缺少统一的规范说明,尚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的定义。但在OO模型中,面向对象核心概念构成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基础。OO模型的基本概念如下:(1)对象(Object)与对象标识(OID):现实世界中的任何实体都可以统一地用对象来表示。每一个对象都有它唯一的标识,称为对象标识,对象标识始终保持不变。(2)类(Class):所有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集的对象构成一个对象类(简称类)。任何一个对象都是某一对象类的实例(Instance)。(3)事件:客观世界是由对象构成的,客观世界中的所有行动都是由对象发出且能够为某些对象感受到,我们把这样的行动称为事件。如鼠标的单击事件、移动事件等。例题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为了建立一个关系,首先要构造数据的逻辑关系B表示关系的二维表中各元组的每一个分量还可以分成若干个数据项C一个关系的属性名称为关系模式D一个关系可以包含多个二维表解析:元组已经是数据的最小单位,不可再分;关系的框架称为关系模式;关系框架与关系元组一起构成了关系,即一个关系对应一张二维表。在选项A中,在建立关系前,需要先构造数据的逻辑关系是正确的。例题: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是:CA关系模型 B网状模型 C层次模型 D以上3 个都是解析:数据模型是指反映实体及其实体间联系的数据组织的结构和形式。在关系模型、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等。其中层次模型实际上是以层次型为结点构成的树,它把客观问题抽象为一个严格的、自上而下的层次关系,所以它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第四节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一、关系术语;二、关系的特点;三、关系运算一、关系术语:1、关系(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