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417388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户镇太平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教材让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的课堂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概论二、教学设计三、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前 言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群体中一门新学科,它以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方法。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概论一、 教育技术1、现代教育技术概念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 教育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实现教育的优化,而不在于发现教育规律。教育

2、技术包括有形的物质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两方面。物质技术有:计算机、投影、网络、电视、音响等。智能技术有: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2、教学媒体概念:当某一种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育信息的载体,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源,并且是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分类:教学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高互多媒体。视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如:教科书、挂图、标本、幻灯、投影等。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如:广播、录音等。视听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听器官。如:电视、电影等

3、。高互多媒体:指使用多种感官且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3、课程整合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与课堂有机结合,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1)整合的阶段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刘儒德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们将计算机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首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第二阶段,人们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或者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第三阶段,人们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书本、粉笔和黑板以

4、及幻灯、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传媒为基础的课程。第四阶段,人们要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moodle平台)(2)整合给教学带来的变化A、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过程之后,教师由原来处于教学中心位置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学生的地位则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接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和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B、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过程之后,使教学方式由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和实践能力。教学

5、模式也由符合工业时代人才标准的单纯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为特征的劳动程度高、效率低、科技含量低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依托网络和多媒体的、开放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C、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过程之后,使教学手段在传统的书本、粉笔和黑板的基础上,发展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随着个人、家庭电脑的普及和网络化发展将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逐步形成一个网络化教育体系和开放式教育环境。4、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 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

6、、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这一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准备、教学技能等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在使用时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一模块系统的讲。(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课件和电子教

7、案。)(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或专题学习网站等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 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特点是: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学生依靠自我评价和反馈信息控制学习的进程。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控制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 是指用虚拟(Virtual Realit

8、y)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教室、虚拟情境,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下进行学习、训练的形式。虚拟可用于真实实验无法实现或者表现不清楚的教学中,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如临其境,融入其中去感受、体验现实生活。这现实生活虽不是用实实在在的实物构成,但却可见、可模、可动,甚至可吃,起到十足的仿真效果。仿真实验课件入机交互界面接近真实实验,学生可以操作任何东西,而不必担心损坏该物。 (4)因特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远程教育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教师作为信息的提拱者,采用HTML、VRML、Java等语言组织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动态三维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编写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则通过浏览器以主动

9、探索的方式学习,从而在与外界交互的活动中来获得与建构新的知识。5、关于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21世纪人才的通行证,信息素养包含了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含义。具体而言,信息素养一般包括八种能力:(1)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即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如各种计算机、传呼机、传真机等,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2)获取信息的能力,即能有效地搜集各种信息资料,能熟练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各种方法;(3)处理信息能力,即能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筛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4)生成信息的能力,即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达所需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顺流畅,富有

10、特色;(5)创造创造信息的能力,即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最全面地搜集信息,并观察研究各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利用新信息做出新预测、新设想,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创造新信息;(6)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即正确评价信息,掌握各种信息的各自特点、运用场合以及局限性,并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7)信息协作的能力,即在跨越时空的、“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通过信息和信息工具同外界建立多边和谐的关系。(8)信息免疫能力,即能自觉抵制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能从信息中看出事物的趋势、变化的模式,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生存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

11、改革中基础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一、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D)也称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2、教学设计的特点A、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B、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

12、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C、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循环过程,所追求的目标是实现目标的最优化过程。 3、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心理学、教育学、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学习需要分析二、教学设计的内容及过程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设计评价方案。(1)学习需要分析: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学习需要分析的实质就是就是分析教学设计的必要

13、性和可行性。要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并辨明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同时它还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2)学习者特征分析: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教学设计中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于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正真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学习者在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其特征主要包括一般特征和学习特征。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是其在一定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例如在中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迅

14、速得到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思维的预设性,形式化,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化,思维能跳出旧框框。学习特征与学习直接相关,它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学习特征包括初始技能、终极技能、学习技能、态度以及学习风格等。分析学生特征的主要途径与方法:通过查阅材料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通过阅读有关学生的心理发展方面的书籍,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特征。查阅学生档案、学生成长记录等材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特征。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初始和终极技能 。对学习目标进行层次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然后把起点以下的只是技能作为初始技能,为了确定学生是否是已经掌握了初始技能要对其进行测试。(3)学习

15、目标的阐明学习内容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各学科的学习内容和目标都有明确规定,教师应该仔细研读课程标准,以便确定每堂课的知识点与学习目标。新课程标准把学习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种类型。利用外显的行为术语阐述学习目标,能将学习结果表述为一系列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其更加清晰明确。 (4)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而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教学策略的制定就是完成教与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主要有:A、 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由教师讲解或呈现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信息加工掌握知识。B、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教师演示实物或者事物变化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建立直接经验,并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密度概念时,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进行归纳总结。第一步演示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长方体块,其重量不同;第二步演示试管中放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其体积不同。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一过程,总结出定理。C、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D、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具体例证进行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学生通过探索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圆内接四边形定理(圆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