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创新教育的一些做法正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6620319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物理创新教育的一些做法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物理创新教育的一些做法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物理创新教育的一些做法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物理创新教育的一些做法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物理创新教育的一些做法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物理创新教育的一些做法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物理创新教育的一些做法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物理创新教育的一些做法孙家湾中学 刘小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一、认真钻研新课程新标准,领会教育创新精神。众所周知,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着某些不足:在内容上重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在方法上单调死板,验证性实验多,探究性实验几乎空白,

2、因为验证性实验只重视知识、重视模仿思维而忽视创造潜能的开发,忽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启迪,思维活动停留在问题的局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它是导致我国高中生在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高中物理教材新课程(人教版),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都有所增加,其中学生实验有23个(增加的6个实验)和20多个主题性研究,其中有多个是探索性实验。因此可见,在新课程增加多个探索性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二、努力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当思维处在积极、敏捷、兴奋、高效的状态下就会产生创新的冲动意识,这就是创新意识。要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创新的学

3、习状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长期以来,由于旧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的教师上课时,仍然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满足于老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没有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我们要改革旧的教育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摆正学生的主体位置,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将课堂营造为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师生之间、学生之

4、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干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在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节中讲有关分子的知识时,演示酒精与水混合总体积缩小的实验,并分析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都缩小呢?有没有增大的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我就感觉到这个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于是,我高度赞扬了这个学生的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虽然他提出这个问题不利于分子有空隙的解释,但不

5、能制止学生提出这个看起来不相关的问题,因为这样就会遏制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质疑,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滋长。三、精心创设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探索性实验,首先需要教师进行创新设计,包括教具设计,实验层次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办法等。这种创新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同时,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如在学“超重和失重”时,指导学生自己设

6、计一个失重实验装置并观察失重现象,有些学生找了一根绳子系一个小球,然后剪断绳子,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有些学生找了一个用过的易拉罐,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个洞,用手指按住洞口,在里面装上水,移开手指,水就从洞中喷射而出;如果放开手,让易拉罐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水将不再从洞中射出。甚至有些同学还搜集了有关宇航员在太空中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生活的资料这样,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实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四、尽量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的、实事求是的、百折不挠的、甘冒风险的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得以

7、充分发挥的保障,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条件。教材中安排学生实验,方法都只有一种,从器材到实验步骤及表格设计都由教材按一定的模式制定,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都进行一下实验,也许这样会造成一些“混乱”,学生得到的实验数据也许有的不够准确,但只要学生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的观点,懂得取舍,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分析、综合,这样的实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例如:在做“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课本上要求同时利用伏特表和安培表的测量值来算出电源的电动

8、势和内阻,能不能只用一个电流表或一个电压表来测量呢?如果能,还需要哪些辅助器材?怎样测量?请说出你设计的方案,画出电路图,并实际操作,分析比较这几种实验结果有何异同?为什么? 这样,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使学生能 加深理解实验原理和相关知识,掌握多种实验方法,同时学会处理一些实验问题,使学生的“方法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五、积极开展物理课外实验,和学生一起共同创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实验和课外活动也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9、。学生获得系统的物理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但大量的物理知识却来自于课外活动的亲身体会和实践。学生参加学科讨论、自制学具、小论文、小实验、小发明等各项活动,不仅能帮助他们认识、理解、应用物理知识,培养他们各种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去探索新的现象、新的规律。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更不是做几道习题就可以替代的。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的创造才能。 例如:在下课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测电笔、指南针等。在学过力后,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会是什么样?摩擦力的实

10、质是什么?在讲库仑定律时,启发学生将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形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且都是距离平方反比规律,但是两者为何如此相似,它们之间到底有何联系至今仍是物理学界的一个谜,鼓励大家敢于设想,勇于探索,使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理论和实验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了学生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总之,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和新标准刚开始启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精心创设探究实验,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积极开展课外实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志趣。这才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为新时代培育出“四有”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