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算数评课.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5989834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话算数评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说话算数评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说话算数评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说话算数评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说话算数评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话算数评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话算数评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话算数评课稿首先感谢三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受益匪浅!我们三年级组从接到同课异构的任务后,齐心合力,结成一个共同的整体,先集体研读教材,然后由程老师说课,李老师上课,我来评课。我关注的角度是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这节课李老师略读教学意识明显,整堂课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展开教学,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改变了“教”与“学”的主次。学生先自学,然后兵教兵,最后老师再重点解决学生难理解的地方,体现了教在疑惑处,学在不懂处,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整节课条块清晰,结构严谨,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想各位同仁也是有

2、目共睹的。下面我从整个教学的流程谈谈李老师的目标落实情况。一、 辅助环节:明确学习目标,突出单元重点作为学习者,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他们就会自觉地、 努力地学习。国内外的学习实践都证明,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 制约等心理作用。一上课,李老师直接板书课题,告诉学生这是一篇略读课,然后让学生用22课珍贵的教科书中学到的从课题入手的方法来提出问题,回顾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这堂课我该做什么。提问时,教师没有单纯让学生简单地提出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运用22课学到的从课题提问的方法来提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全文信息的高度浓缩,或

3、直露或蕴含着文章的主旨。学习略读课文从课题质疑入手可有效将编者预设的提示与学生的年龄、认知实际有效结合,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体现了精读课是指导,略读课是应用。二、 先学后教:渗透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益在第一次先学后教前,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在23课学到的预习方法,归纳出预习五部法,然后结合课前预习,勇闯第一关, 方法的有效引领,使得预习更富有实效,也体现了本单元前后知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出示自学指导(一),让学生在自学指导规定的内容、要求、方法以及时间限制内,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接着进行检测,主要采用“兵教兵”办法解决学生之间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主要教在有难度的地方。

4、通过“我会认”环节对课文要求会认的生字进行了解性检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我会读”环节了解课文朗读情况,教师教在有难度的地方,通过“我会说”环节了解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掌握情况。这样设计主要是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思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机会,是体现从教会知识到学会学习的过程之一。三、再学后教:抓住关键语句,提问题并解决略读教学有别于精读课的教学。李老师充分挖掘教材,找准教学的切入点。什么是切入点?王松舟说是“语言的秘妙”;支玉恒说是“最触动自己的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我的理解是能引发学生触及作者“情动”的一道“门”,找到这个“门”,老师就可以“造势”与“顺势而导”,学生就能进入了课文的情境

5、中,顺着作者的“情感历程”感受语言的魅力。如何找准这道“门”?立足于全篇、指向学生体验。不是唯一答案,空间大,学生似懂非懂,不能纠缠于内容,应关注于内容升华为情感的突破口(词句)或问题。具体而言指文章的感点、重点、疑点。 “说话算数”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多次出现,是文中的关键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对此提出问题,师生共同交流解决,是对本单元教学重点的又一次体现和落实,给孩子主动求知自我发展的自由。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育规律:教育就是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是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四、当堂训练:创设情景写话,实现读写迁移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通过内化把

6、积累的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提高。“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抓住阅读与写作的联系点进行读写迁移。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目的。中年级学生所积累的语言不多,已掌握的句式、段式较少,写作能力不强,正是写作打基础时,这个阶段非常需要老师扶学生一把,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否则将出现怕写作文的现象,李老师在带领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创设情景:一个星期后,林林收到了圆圆捎来的山里红,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想象他当时的表现写一段话。这一设计即考察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实

7、现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提高了整堂课教学的实效性。总之,这节课落实了单元训练重点,从开课伊始围绕课题提问题到两次先学后教,把训练的重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完文章之后,又回顾总结本单元学到的提出问题的各种方法,使单元训练重点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为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缺憾的地方: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还不是十分适应,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教师有些地方还对学生不放心,有重复学生发言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室,却有着不一样的精彩。同课异构让我们有幸欣赏到了这五彩斑斓的课堂教学。兄弟学校的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

8、的地方。我的思考:略读课文是小语教材安排的一种内容,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基本上占每单元四分之一的篇幅。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有关略读的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看似容易的略读课文,教学起来却不容易,因为这里有个度的把握:怎样的略才叫略?略到何种程度才是正好?如何提高略读课教学实效性呢?我们期待专家的引领和各位同仁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