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重点知识总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5678987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识判断重点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常识判断重点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识判断重点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识判断重点知识总结(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识判断重点知识总结: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解读(经济)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 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1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3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国际地位稳步提高国际影响持续扩大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

2、就系列报告显示,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比重,从2005年的5.0%上升到2010年的9.5%。“ 一五”时期,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去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1.09倍。进出 口贸易总额近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其中货物出口额在2009年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仅次于美国,居世 界第二位。此外,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迅速发展。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发展协调性增强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扩大内需政策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与 2005年相比,去年我国国内

3、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 15.2个百分点。同期,我国服务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9%,比“十五”时期加快1.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步伐 快速推进。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6%,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过去5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投资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增强的趋势。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薄弱环节过去5年,我国城镇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2.1万亿元,年均增长21.8%。其中,铁路运输业累计投资22688亿元,年均 增长46.0% ;城市公共交通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

4、和能源等基础产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累计投资年均增 长30%左右。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2.5%,实现连续七年增产,连续四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2005年的7.5万公里增加至去年的9.1万公里。旅客周转量由2005年的17467亿人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 27779亿人公里,年均增长9.7%。去年,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5339万户,比2005年增长55.1% ;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85900万户,比2005 年增长1.18倍;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文章称,如果说,“十五计划”(2001-2005)为中国航天事业打下

5、了坚实基础;那么,中国的航天事业在“ 一五”期间在此基础 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外,这份白皮书称,“十二五计划”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将会给中国航天事业带来新的机 遇。确实,中国计划在此期间通过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航天技术的大发展。文章称,2006-2010年期间,中国的成功发射次数几乎是前一时期的三倍,从24次增加到了 67次,其中仅有两次发射 失败。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大于94%,完全符合发射火箭的国际标准。2010年对中国来是一座里程碑,因为在这一 年,中国的发射次数达到了 15次,与美国齐平。而中国在2011年的发射次数为18次,超过了美国。“十二五”期间,中国 计划利用100枚

6、火箭发射100颗卫星。同时,中国还计划研制三种新型长征火箭实现“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 运载火箭首飞;它们将最终替代目前使用的长征系列火箭。作为同一个系列,这些火箭能够发射更大载荷的卫星,能够为中 国空间站和探月项目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国在这些发射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中国的载人航天 项目。2007年,中国发射了“神舟-7号”飞船,实现了中国的首次太空行走。2011年,中国发射了“天宫-1号”空间站,并实 现了与“神舟-8号”的对接。中国在2012年将继续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将会发射“神舟-9号”和“神舟-10”号飞船,与“天宫-1 号”进行对接。此外,虽然

7、不太明显但更重要的成就是中国发射了遥感卫星。2006-2010年间,中国总共发射了 19颗遥感卫 星;这其中包括光学成像系统、合成孔径雷达、电子情报卫星、气象卫星、气象和海洋监控卫星。中国发射遥感卫星是为了 加强国家安全,因为它希望建立C4ISR系统,来支持“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的发展。白皮书中表示,中国将在未来四年 内建立“全天候、全天时、多谱段、不同分辨率、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第三个显著成就是,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 建立。2011年12月,由10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导航系统开始为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试运行服务。再加上中国在2012年发 射的另外6颗“北斗”卫星,这一服务的范围还

8、会进一步扩大。“北斗”系统提供的定位精度为10米,远低于美国GPS定位系 统的定位精度。文章称,中国还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了两次探月活动;2007年发射的“嫦娥-1号”和2010年发射的“嫦娥-2号”都对月球 进行了勘测。未来几年,中国将会在月球表面进行软着陆,以便部署月球巡逻车。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表述就是,“开展载 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根据有关中国航天技术研究和发展过程的资料,“方案论证”阶段是确定某一项目具体使用何种具体 技术的阶段,是在相关部门正式批准项目立项后才会进行的。这表明,中国已经完成了载人登月的可行性研究,而国家领导 人也最终批准了该项目的实施。如果该情况的确如此,中国没有选

9、择在专门介绍项目的时候宣布该消息则令人感到奇怪。事 实上,在2004年2月中国领导人批准无人探月计划之前,人民日报就曾发表一篇有关载人登月的文章;随后在2004年 的两会期间,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此外,在有关该白皮书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发言人张炜并没有提到 探月计划得到了最高层领导的批准。她表示,对于载人登月没有设立时间表,登月取决于包括重型运载火箭等技术的发展。文章称,中国在发展自身技术的同时,也注重加强与他国的合作。过去的十一年里,中国在航天方面的合作活动不断增 加。2001-2005年期间,中国列出的技术发展或空间任何合作活动为5项。2006-2010年期间,这一数字增加

10、到了 9项;这些 合作中的大多数是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间展开的。这份白皮书指出,中俄两国已在空间科学、深空探测等领域签署多项 合作协议;中国与俄罗斯互设国家航天局代表处。它还提到,中国与乌克兰开展了广泛合作,但并未就此进行详细说明。此 外,中国与欧洲空间局在“常娥-1”号、“常娥-2”号探月任务上进行了合作;而且,还与英国和法国进行了航天科技方面的合 作。未来四年内,中国将会在天文、物理、微重力、空间生命科学、深空探测和空间碎片等方面与其它国家开展合作;将在 地球观察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导航、空间站技术和空间科学研究方面与他国进行合作;将在空间遥感勘测,跟踪和指 挥方面与他国进行合作。商

11、业活动文章称,中国还希望,推进参与空间领域的国际商业活动。它已经重新开始提供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并且首次进行了卫 星出口活动。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委内瑞拉通信卫星、巴基斯坦通信卫星的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已 为印度尼西亚的帕拉帕一D卫星和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W3C卫星提供商业发射服务;还与玻利维亚、老挝、白俄罗斯等多 个国家签订商业卫星及地面系统出口合同。中国积极参与商业航天活动发生在发射服务和卫星制造市场竞争因卫星购买减少 而发射提供商增加,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背景之下。中国希望,在未来四年内能占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5%的份额,以及卫 星出口市场10%的份额;这一目标将进一步加剧已

12、经激烈的竞争。例如,中国将在2012年进行五次商业发射活动,并将向 印尼交付首颗出口遥感卫星。白皮书还称,中国还会进行卫星整星与零部件出口、卫星地面试验设备出口、卫星地面测控和 应用设施建设及服务。中国航天政策白皮书表示,“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 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维护 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文章称,这份白皮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淡化了航天事业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应用;只是提到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是为了“增 强国家安全,保护中国的国家权益”;还尽量

13、淡化了卫星在军事方面的角色。例如,在提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称它“已 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通信授时、电力调度和减灾救灾等领域得到应用”;但并未提及任何军事应用。而军方 则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斗”系统将会使解放军的作战效能提高100-1000 倍,作战费效比提高10-50倍。中国的白皮书并 没有提到2007年和2010年进行的两次反卫星试验,也没有提及中国对攻击性空间对抗活动的政策。白皮书称,“中国始终 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不过,这是中国在进行反卫星试验前的政策。另外,它也没有 提及2007年反卫星试验产生大量空间碎片的事情;只表示,中国会“

14、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空间环境”,并“愿与国际社会一道, 共同维护一个和平、清洁的外层空间”。这表明,中国不会在进行产生空间碎片的反卫星试验。换句话说,也意味着中国将 会利用其它方式减少外空的空间碎片数量。例如,白皮书称,中国将开始对空间碎片进行监测,并对任务后的航天器和运载 火箭积极采取空间碎片减缓措施。文章称,2011年的中国航天是中国政府在加强航天事业透明度方面做出的重要努力,而且也对自己项目进行了积极 的介绍。从这方面讲,这份白皮书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它对中国过去五年的航天活动进行了很好的说明,并对未来四年的活 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从这方面讲,中国的白皮书比美国在航天方面类似的文件提供了更多信息。不过,尽管使用大量篇幅 介绍中国的航天活动,但它对自己航天活动的目的则说明不多。从这方面讲,这份白皮书比不上类似的美国文件(如国家 空间战略和国家安全空间战略)。因此,该白皮书并不能减轻国际社会对中国军事能力增强的担忧。很明显的是,中国会 在前两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自己的空间项目;中国已经从测试个人平台,发展到了建设卫星系统方面。在这个阶 段期,中国将能够充分利用其空间项目所带来的好处;而在此阶段,其空间项目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商业用途也会更加明 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