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7傅雷家书两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12978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7傅雷家书两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7傅雷家书两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7傅雷家书两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7傅雷家书两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7傅雷家书两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7傅雷家书两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单元导读 一主题分析 1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文章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雨果。这篇演说是对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伏尔泰的崇高礼赞,是对他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赞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所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呼唤。 3傅雷家书两则的作者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这两封书信是他与儿子傅聪(音乐家)之间的两次心灵的沟通,分别写于傅聪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和

2、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表现了傅雷的舐犊深情以及对艺术的真切感受。 4、致女儿的信的作者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是他回答十四岁的女儿提问“什么是爱情”时,给女儿讲的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意在告诉女儿,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这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二、学法指导 1本单元的文体为演讲和书信。把它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演讲的口语性较强,要注意讲话时的现场感、交流感,有时还要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书信的书面语色彩较浓,可以更多一些细腻的抒情和描写。关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在学习中,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死记硬背所谓的“知识、技

3、巧”。 2这几篇文章都蕴涵着很深的人生哲理,都是作者人生感悟中的精华,这些精神食粮足以濡养年少而需滋润的心灵。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进行交流,这将有益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我们的观点应新颖而不偏激,独特而不拙劣。 3要注重积累。这几篇文章中经典的句子,有的是作者苦心孤诣的独创,有的是信手指来的借鉴,但都可以“为我所用”,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不妨在适当的时候灵活运用,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4要重视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要进行反复阅读,这样既可以揣摩文章的意旨,又可以给自己带来美的享受。反复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加

4、深对文章的理解的过程,决不能只满足于点滴的阅读感受,忽视阅读,从而失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的最好途径。 5综合性学习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每个同学都应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提高演讲水平和写作能力。单元目标1、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有益启示,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2、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3、学会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整个人类、形成健康个性。4、对某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具备有主题演讲的能力。7.傅雷家书两侧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殷切期望。2、体会作者如何

5、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对儿子的舐犊情深。3、学会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学会坚强。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谀词( ) 扶掖( ) 庸碌( ) 枘凿( )气吞斗牛( ) png吊( ) ku( )然无累 涕s( )横流 x( )皇上人 重do( )覆辙2.根据下列词语的解释,在其相应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语。(1)正确地认识到自己优缺点的能力。( )(2)再再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3)眼泪鼻涕纷纷落下。( )(4)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深刻、永远难忘。( )3.本文作者_(19081966),是著名_家、_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

6、_部,主要有_、_等。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傅雷的这两封家书写的背景不同,因而内容也不同。第一封信写于_,目的是劝慰儿子_;第二封信写于_时,目的是激励儿子_。三、研读赏析阅读第一封信,回答下列问题1、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有怎样的期望?2、“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用的是什么修辞?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3、文中“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了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一句中的“安慰”和“鼓励”两个词颠倒顺序好不好?为什么?4、说说下面句子的深层含义。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

7、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的凭吊的心怀。5、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上有什么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从这两封信的选文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四、课外类文拓展致 吾 女陈建功几天前我和你妈妈一起翻找东西,意外发现了你来到人世间时穿的第一件宝宝装。我看着那长不盈尺的衣裤实在有些意外,以致一时转不过弯儿来,以为面对的是一件芭比娃娃的衣服。我相信你妈妈也和我一样感到意外,因为随后我们都忍不住异口同声地感慨起来:“啊,好像我们的女儿昨天还不过是这么一点点,怎么今天忽然就成了一个大姑娘!”真是巧

8、得很,今天贵校来了一纸信函,说是小姐您18岁大寿将至,为父母者须出席您的“成人典礼”且给您一番成年的训示。我真后悔平常净和你嘻嘻哈哈地穷开心了,现在可好,哪儿还端得出丝毫为父的威严。呜呼,年过半百才忽然发现,我居然一次也没有享受过一个中国老爷子发号施令的权力。岂止是我,令堂大人也是如此啊!还记得你小时候吃药的细节吗?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你讲道理,最终让你满噙着泪水,自己张嘴把药吃下去。我们甚至未曾捏着你的鼻子灌过一次。我们更是一次也没有打过你,没有训斥过你。你当然做过错事,可我们除了认认真真地和你讨论是非曲直,从来也没有强加给你任何你尚未理解的东西。这个世界上不给人以平等、不给人以尊重的事情

9、太多太多,你的父母一生所见所闻、亲身遭遇的屈辱和不平也太多太多。我们相信,你既然来到人世,所遭屈辱所遇不平在所难免。可是如果在我们自己的家里,我们自己的女儿都得不到平等的尊重,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我和你妈妈都在庆幸,庆幸我们一直坚持着既定的原则。否则,我们还能培养出你这么一块料吗?女儿,说老实的,你老爸老妈为你感到骄傲。骄傲的决不是世俗的所谓成绩与名次,而是你的尊严并没有被摧毁,你不会蝇营狗苟、察言观色,活得猥琐而可怜;你的个性没有泯灭,你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活得圆滑而压抑。你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和个性,又懂得尊重别人的尊严和个性,这是一种健康、健全的人格。能以这样的人格追求去做学问,

10、将会坚守自己的发现与创造,也尊重别人的发现与创造。这就是我一直和你说的“北大精神”。我为自己的女儿能在18岁前奠定健康的人格基础而欣慰。人生得吾女足矣。我知道,你妈妈知足,你可千万别知足。你得想想,18岁以后你应该怎么做?我们对你有如下建议:第一,18岁你得抱定主意去“行万里路”了。我知道你会笑我假模假式地说套话。可是你爸18岁那年去挖煤了,你妈18岁那年去种地了,而你,或许能够自省到自己的视野尚嫌狭窄、性格尚嫌脆弱吧?除了抱定领略大千世界拓展人生视野的渴望,去经风雨、见世面,又有什么办法?18年来,我们对你的一切培养,其实都是为了让你能够离开我们,自己去面对世界。第二,又是一句套话,18岁你

11、得开始“破万卷书”了。我早就说过,读书的妙处,就在于它能使有限的人生得到无限的拓展。我是从15岁开始手不释卷的,如今仍觉“书到用时方恨少”。“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年一过往,何可攀援?”逝者如斯夫,望吾女莫做老父蹉跎之叹。第三,18岁,你得准备迎接挫折磨难。“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须牢记,一切磨难都是对有声有色的人生新的赐予,因此,从事人文科学的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是对降临人生的磨难永远作艺术化或哲学化的观照,将其变为丰富自己、激励自己的机会。太史公日:“自古富贵而名磨灭者,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愚以为,富贵无须羡,名利亦不足道,做一个倜傥非常之人,无论面对什

12、么挫折,永不委顿,永远生活得豪迈而乐观,是为至要。好啦,吾家有女初长成,老夫不能不唠叨。杂谈如上,不知能复命否?陈朗小姐,前进前进前进进!爸爸(执笔) 妈妈(圈阅) 1999年6月11日1、作者说“我真后悔平常净和你嘻嘻哈哈地穷开心了,现在可好,哪儿还端得出丝毫为父的威严”,作者真的“后悔”吗?他为什么这样说?2、“这就是我一直和你说的北大精神”。请摘录文中的话,揭示“北大精神”的内涵。3、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对他18岁女儿提出的三条要求。(1)_(2)_(3)_4、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1)18年来,我们对你的一切培养,其实都是为了让你能够离开我们,自己去面对世界。(2)读书的妙处,就在于它能使有限的人生得到无限的拓展。5、作者认为“一切磨难都是对有声有色的人生新的赐予”,你能列举一个事例证明作者的观点吗?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