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9701A-表面贴装锡焊件性能测试方法与鉴定要求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754414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PC-9701A-表面贴装锡焊件性能测试方法与鉴定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IPC-9701A-表面贴装锡焊件性能测试方法与鉴定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IPC-9701A-表面贴装锡焊件性能测试方法与鉴定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IPC-9701A-表面贴装锡焊件性能测试方法与鉴定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IPC-9701A-表面贴装锡焊件性能测试方法与鉴定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PC-9701A-表面贴装锡焊件性能测试方法与鉴定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PC-9701A-表面贴装锡焊件性能测试方法与鉴定要求(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PC-9701A表面贴装锡焊件性能测试方法与鉴定要求1范围此规范建立了专用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电子组装件表面贴装焊接件的性能及可靠性。对应于刚性电路结构、挠性电路结构和半刚性电路结构,表面贴装焊接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被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等级。此外,还提供了一种相似方法,可以在电子组装件的使用环境与条件下将这些性能测试结果与焊接件可靠性关联起来。1.1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确保设计、制造和组装的产品满足预定的要求。允许以通用数据库和技术理论为基础进行可靠性的分析预测。提供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和报告程序。1.2 性能分类本规范指出表面贴装组装件(SMAs)的性能是随最终使用的性能要求而变化的。IPC-601

2、1:印制板通用性能规范中对性能等级进行了说明,这些性能分类并不是按照要求的可靠性而特定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可靠性要求需要通过用户与供应商协商制定。1.3 术语解释 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的解释必须按照IPC-T-50中规定的,否则要在第3部分中进行说明。1.4 说明在本规范中,使用“必须”这种动词强调形式来说明此要求为强制性规定的。偏离“必须”要求的,如果可以提供足够的数据来验证的话,可以考虑使用。说明非强制性要求时使用“应该”和“会”。“将”则说明用途作用。为了提醒读者,“必须”用黑体字表示。1.5 版本修订对IPC-9701做了些改变,包括附录B建立了无铅焊点的热循环要求准则。附录B还为目前的

3、IPC-9701提供了有关使用无铅锡焊工艺时的补充要求。2适用的文件资料下面是适用的文献标准以及这些文件的后续版本和修订部分,都属于本规范的内容。下列文件标准分为IPC、联合工业标准、ITRI、EIA和其他。2.1 IPCIPC-T-50 电子电路互连及封装的名词术语与定义IPC-D-279 可靠的表面贴装技术印制板组装件的设计指南IPC-TM-650 试验方法手册2.1.1 手动微切片法2.4.1 镀层附着力2.4.8 覆金属箔板的剥离强度2.4.21.1 表面贴装焊接区的粘结强度(垂直拉伸方法)2.4.22 弯曲与扭转2.4.36 金属化孔的模拟返工2.4.41.2 热膨胀系数,应变计法2

4、.5.7 印制线路材料的介质耐电压, 2.6.5 多层印制线路板的物理(机械)震动试验 2.6.7.2 热冲击刚性印制板2.6.8 镀通孔的热应力冲击 2.6.9 刚性印制电路板振动试验 IPC-SM-785 表面贴装锡焊件加速可靠性试验指南IPC-S-816 SMT工艺指南与检验单IPC-7711/21 维修与返工指南IPC-9252 无载印制板电气检测指南与要求IPC-9501 电子元器件的PWB组装工艺模拟评估IPC-9502 电子元器件的PWB组装锡焊工艺指南IPC-9504 非集成电路元器件组装工艺模拟评估(预处理非集成电路元器件)2.2 联合工业标准J-STD-001 电气和电子组

5、装件的焊接技术要求J-STD-002 元器件引脚、端子、焊片、接线柱及导线可焊性试验J-STD-003 印制板可焊性试验J-STD-020 塑料集成电路表面贴装器件湿度/回流灵敏度分类2.3 国际锡研究机构ITRI Pub#580 锡与锡合金的金相学ITRI Pub #708 电子元器件焊点冶金学2.4 其它出版物2.4.1 电子工业机构JESD22-A104-B “温度循环”(2000年7月)JESD22-B117 “BGA焊球剪切”(2000年7月)2.4.2 OEM工作组SJR-01第2版 “焊点可靠性测试标准”(2001年2月)3术语、定义及概念3.1 概述为确保组装到电路板上的表面贴

6、装电子元件焊点的可靠性,要求采用可靠性(DfR)设计步骤(见IP-D-279),在某些情况下通过试验验证使产品适用于特定产品类型和环境。元器件或组装越复杂,越需要更多的试验来验证可靠性。在使用过程中,表面贴装焊接件可能会受各种加载条件影响,可能会导致过早失效。基本的设想就是将焊点适当地润湿,在焊料、元器件底层金属与印制线路(电路)板(PWB/PCB)之间形成良好的金属粘合。这样就确保不会由于焊点缺陷而造成早期失效。下列加载情况可能是单独、连续或同时存在,加起来足以引起SMT焊点失效:a)热膨胀差b)振动(运输中)c)在从焊接操作或从恶劣的使用环境中冷却过程中的热冲击(快速的温度变化引起瞬时翘曲

7、差)。d)恶劣使用条件或意外误操作造成的机械震动(大加速度)。 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表面贴装器件的可靠性是焊点完整性与器件/印制板互连的函数。通过焊接互连由PWB施加给封装的热机械加载可能会导致封装其它部位失效。在插座上进行的元件级测试不能代表(表明)板上零件加载情况。对于大批CSP结构和高引脚点BGA封装,大量使用非丝焊芯片模互连会增加在板级测试中“未预料的”内部元器件失效的可能性。 为了确保表面贴装电路组装件的焊点在指定使用环境下满足可靠性预期值,通常需要确定某些特定应用的可靠性,即使已经采取了适当的可靠性设计(DfR)方法。因为焊点的蠕变和应力松弛特性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加速试验中的疲劳损伤和

8、疲劳寿命通常与操作使用中的不同,但利用加速试验结果,通过使用正确的加速因子可以得到产品可靠性估算值。3.2 可靠性概念 通过本规范,要掌握可靠性定义、失效机理以及统计的失效分布。3.2.1 可靠性定义 一个产品(表面贴装焊接件)在给定条件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而不超出容许失效等级的能力。3.3 失效机理3.3.1 蠕变 根据时间变化的粘塑性变形是施加的应力与温度的函数。3.3.2 应力松弛根据时间变化的粘塑性变形通过将弹性应变转换成塑性应变来减小应力。3.3.3 焊点的蠕变疲劳模型通过基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模型估算出受周期性蠕变疲劳影响的焊点的使用寿命。可以通过Engelmaier-Wil

9、d模型(见IPC-D-279附录A-3.1)或其它适合的被验证过的模型来确定可靠性试验结果估算值、产品可靠性和加速因子。在Engelmaier-Wild焊点疲劳模型中,变量疲劳延性指数用于说明疲劳寿命与周期粘塑性应变能关联曲线的特征斜率。该指数通过实验得到,是时间和温度的函数,不同于用于Coffin-Manson等式(适用于非蠕变金属)中的常量指数。3.3.4 热膨胀差在操作使用或可靠性试验中的温度变化会导致材料间的热膨胀和收缩差。热膨胀或收缩是通过材料的热膨胀系数(CTE)确定的。热膨胀差分为下列两种:1)“整体的”热膨胀不匹配:元器件与基板之间的热膨胀不匹配。2)“局部的”热膨胀不匹配:焊

10、料本身以及与它连接的材料之间的热膨胀不匹配。3.4 试验参数注:所有标有*的定义说明都是摘自JESD22-A104-B。3.4.1 *工作区在恒温箱内,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加载温度控制的区域。3.4.2 温度循环范围/振幅 在操作使用或温度循环试验期间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差。见图31、表31和表41。温度曲线时间温度最高温度驻留时间最低温度驻留时间循环时间循环范围额定最小Ts容许极限额定最大Ts容许极限图31 热循环试验条件的温度曲线(图31基于JESD22-A104-B附录A中的图1)表31 表面贴装电子元器件的产品分类以及最恶劣使用环境(仅供参考)产品类型(常用分类)温度/最恶劣使用环境存储操

11、作运行Tmin/Tmax/T/TD hrs循环周期/年标准使用年限合格的失效危险(约)消费装置-40/850/550/3260/14035/63123651-31计算机及辅助设备-40/850/550/3260/14020/362146050.1电信-40/85-40/85-40/-4085/18535/63123657-200.01商用飞机-40/85-40/85-55/-6795/20320/3612365200.001工业与汽车乘员舱-55/150-40/85-55/-6795/20320/36&40/72&60/108&80/14412121212185100602010-150.1军

12、用(地面与船用)-40/85-40/85-55/-6795/20340/72&60/108121210026510-200.1太空 leo geo-40/85-40/85-55/-6795/2033/5.4100/18011287603655-300.001军用飞机 a b c 维修-55/125-40/85-55/-67125/25740/7260/10880/1442221001006510-200.01&20/361120汽车(发动机罩下)-55/150-40/125-55/-67125/25760/108&100/180&140/25211210003004010-150.1&=另外的

13、条件 1所有类型的产品可能都会在1826064.4500温度范围下进行操作。 2Tmin和Tmax分别为操作运行(试验)最低和最高温度,不限定T的最大值。 3T表示最大温度范围,但不包括功率损耗的影响;功率损耗要计算T;功率损耗可能会使温度循环加速试验相当不准确。必须注意温度范围T不是Tmin和Tmax之差;T非常小。 4驻留时间TD为每半个温度循环周期内焊点蠕变时间。3.4.3 *样品温度:Ts在温度循环期间,通过附着在或嵌入在样品上的热电偶或其它温度测量仪器测量的样品温度。这种固定热电偶或其它温度测量仪器的方法确保样品总质量达到温度极限和驻留/保温时间的要求。3.4.4 *最高样品温度:Ts(max)样品的最高测量温度。3.4.5 最高额定温度:T(max)特定试验条件下的最高额定温度就是允许的样品最高温度Ts(max),见表41。3.4.6 *最低样品温度:Ts(min)样品的最低测量温度。3.4.7 最低额定温度:T(min)特定试验条件下的最低额定温度就是允许的样品最低温度Ts(min),见表41。3.4.8 平均循环温度Tsj最高额定温度与最低额定温度的平均值,见附录A的公式4。3.4.9 额定T给定试验条件下的最高额定温度T(ma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架构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