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良好数学审题习惯的研究(洲泉镇中心小学胡雪芬).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612156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良好数学审题习惯的研究(洲泉镇中心小学胡雪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良好数学审题习惯的研究(洲泉镇中心小学胡雪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良好数学审题习惯的研究(洲泉镇中心小学胡雪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良好数学审题习惯的研究(洲泉镇中心小学胡雪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良好数学审题习惯的研究(洲泉镇中心小学胡雪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良好数学审题习惯的研究(洲泉镇中心小学胡雪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良好数学审题习惯的研究(洲泉镇中心小学胡雪芬).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良好数学审题习惯的研究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一)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建议。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阅读教材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并自觉检查的习惯等等。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为其终身学习打基础、做准备的。(二)审题习惯研究的意义。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是进行正确做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数学审题即对数学题目提供的情节

2、内容和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在数学教学中,低段学生大都可以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但在实际操作和解题时,却不尽如人意。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再把题目读一遍,或者让他们自己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那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深入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我们会发现在粗心和马虎的背后暴露的其实是学生审题习惯差、审题能力薄弱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做错题不能光归结为不仔细、不会,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不会读题审题,没有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就去盲目解题。学习数学,是需要用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的,对于普遍存在的审题习惯差的问题,是需要去关注与解决的。因为学会正确地审题习惯也是一种

3、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够获得成功。让学生摆脱过去一目十行、看到问题就简单加减乘除的毛病,学会读懂题目,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怎么做、怎样做,以便很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低段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而低段的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够集中,外加缺乏做题的经验,所以他们做题往往不审题凭感觉做题,或者仿照以前做过的题做,有的甚至记住了上次的答案抄下来。针对以上现象,我们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审题习惯,并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审题习惯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通过相关资料的阅

4、读和学习,我们发现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改变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重计算轻算理,重结果轻过程,重方法轻思想等做法,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能更多地从“生本”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的教学工作,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数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并进行了研究工作。如澄江小学郭艳红老师负责的在数学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中提出了:一年级学生审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克服心理障碍,才能更好的审题;一年级数学中常见的题型的审题方法等研究成果。又如丰台一小梁慧清老师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审题习惯

5、的研究,从操作层面提出:寻找“题眼”,读懂题意;动手操作,理清题意;动脑思考,理解题意等策略。这些成功经验为我们研究工作起到了借鉴的作用,让我们在这些老师研究的基础上,在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这方面做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探寻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合理的的操作策略,形成相对系统的理论素材,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三、课题的界定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和谐教育。新课程下小学生良好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就更要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科学的审题方法,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提高数学审题能力。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

6、重要体现,也是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重要体现。在数学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和培养学生学会读懂题目,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获取正确的解题信息。即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能快速的理清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1.通过实践研究,探索适合我校低段学生良好数学审题习惯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2. 通过实践研究,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审题习惯。3. 通过实践研究,提升努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五、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一)造成学生审题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教材的

7、编排特点干扰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的教材,在素材选择上,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题材涉及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这些固然从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探索、交流提供了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但从另一方面也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低年级,题目的呈现大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对教师把握、呈现教材的能力、技巧提出了考验。从学生的题意叙述中可以看出,学生没有理解提供的文字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只是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规矩在

8、念句子,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模糊了学生思路。 2.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生活经验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儿童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在丰富、拓宽着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丰富了尽管是好事,但有时生活经验并不一定完全从正面影响学生学习。如学生刚接触“小红今年15岁,比小明大3岁,小明今年多少岁?”这类应用题时,由于生活中表达的习惯使然,往往发生理解上的错误,需经过一定的练习训练后,方能正确理解、解答。另外,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时也不一定完全正确,而且对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不管对错,一经形成,往往是根深

9、蒂固的,这对于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是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3.学生的认知水平低下。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形象思维占主体,事物的表面形象往往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但对于事物存在的一定内在联系往往会忽视或敏感度不高。我们知道,数学审题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审清题目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而对这种具有抽象性关系的解读,恰恰并不是小学生认识特点中所擅长的,这为学生正确审题造成了一定困难。4.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能否准确地表词达意或理解文字传递的信息,这是准确审题的关键。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入学之前可以说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完全有接受学习的基础,但在对语言的深刻理解和使用技巧上,却还有待完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10、,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相对较弱,这就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对题意的正确理解。如前面所述案例,由于对图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很好地进行组织,因此也就根本不能对这些信息材料进行积极、主动的加工,对信息作出解释,正确地解决问题。 5.学生思维以形象为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他们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初始阶段,不具备有条理地思考条件与问题,因此,一些新的题型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往往只有依靠教师或家长的讲解才能明白其意思。而当孩子们审题时看到繁多的问题与抽象的条件时,就更容易产生心理畏惧,认为这道题肯定难,要不怎么一两遍都看不明白呢?心情立即紧张起来,再也不愿

11、把题目多看一遍,更谈不上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分析了。(二)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实施策略1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读题是初步了解题意,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读题时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把题目读顺。通过读题,让学生正确地找出条件和问题,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总括的了解。首先,教师要帮学生解决音义,读通题目。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教师把有文字的题目出示给学生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其次,教师要提醒学生认

12、真仔细,读准题意。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是用眼睛扫一遍题目,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比如说这样一道题目:( )比48多3;59比()少24;36比一个数多7,这个数是( )。第一空学生很容易地填成51,第二空则会填35,第三空则会填43,其实这道题目很简单,无论在做之间,或者是做之后,都应该要求学生再读一读,这样就不至于出错了。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可让他们出声轻读、用

13、手指读,这样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2培养学生画示意图或线段图的习惯线段图具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直观性强,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分清数量关系,理清思路,把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化难为易,它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辅助工具。在教学中,可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讲图,或根据线段图编应用题等。坚持让学生画线段图来分析,避免教师把图画好后让学生看的现象。3培养学生圈重点字词或关键句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来圈画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像“”、“?”、和“”等都可以找出题目条

14、件、问题,提醒自己注意,使其参与认知活动。审题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感知。小学生有意注意的集中性差,维持注意的时间短,注意的范围窄,在注意的方向上往往趋易避难,他们的感知比较粗略,题目的条件、问题、情节不能至始至终准确无误地保留在头脑中参与解题全过程。因而他们经常“跑题”,被表面现象迷惑,找不出隐蔽条件和问题,而被引入歧途,作出错误解答。尤其是记忆力与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更为明显。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时,让学生圈出重点字“比、多”,判断哪个多、哪个少,到底是求较大的数,还是求较小的数。正如在“我们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我们二(2)班比你们少3面,是( )面。”这个问题

15、中,让学生圈圈画画后,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理解题意,正确解答此类题目了。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4培养学生说题的习惯“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生对题的理解如何,若不通过自己语言的表述,教师难以及时得到输出的反馈情况。所以,通过说可以了解学生解题的情况。在这里的说是指复述题意,探求解法,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审题中,不管学生审题正确与否,都要培养学生说理的习惯,要养成想说、会说、敢说的精神。通过说,学生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争论探讨,可以去伪存真,在思辨中加深理解,提高审题技巧,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判断等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的品质。如上

16、面所举例子中,求二(2)班得了( )面红旗,可让学生说就是求“比16少3是多少”。另外,“说”的形式也有不同。诸如计算题可以用文字形式来再说,文字题可以用类似语文上的缩句来再说,如“35减10与2的和,差是多少?”可以说为“35减和,差是多少?”良好的审题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它要求教师必须有目的地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渐渐地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全校一、二年级学生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一)准备阶段 (2013年3月2013年4月)1收集低段孩子审题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写出书面报告。2学习相关理论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3制定研究工作计划。(二)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