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593917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 2006年高考中,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种类型均出现在考卷中,特别是材料作文,在沉寂数年后,出现在全国I、卷中,着实让师生感到意外,因为许多学生的训练功夫都下在了话题作文上,一旦接触了似曾相识的材料作文,难免有无处下手的。某省高考评卷现场,阅卷主任拿着几百份抽样作文惊讶不已,因为这其中关涉材料的文章寥寥可数,以至于不得不重新调整评分标准,以适应这“后话题时代”的到来。三者命题、材料、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命题作文是从传统中走来的长者 中国自有科举考试便有了命题作文,从赋得古原上草送别一路走到解放后的一年来我在努力地工作虽

2、则内容因时代不同而不同,可命题这种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命题作文这位从传统中走来的长者才结束了他一统天下的权威,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日益活跃,但话题作文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越来越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的特色。2004年北京的包容、2005年天津的留给明天、辽宁的今年花胜去年红、重庆的自嘲、北京的说安、2006年天津的愿景、辽宁的肩膀、上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北京的北京的符号,都显示出命题作文这位鹤发童颜的长者的无限魅力,特别是今年北京的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高考命题,赢得一片喝彩。 命题作文的题目是确定的,不可另起炉灶、改换题目,这是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最大区别。命

3、题作文一般不提供材料,但也有例外,如2006年北京的北京的符号,就列举了故宫、四合院、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的吆喝、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王府井的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等这与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很相似,此中材料可以作为帮助理解题目的桥梁,也可以作为写作发挥的内容。命题作文对文体的限制性最强,这也是它同其它两类作文的差别所在。如2005年北京的说安、湖南的淡意气,题目具有明显的文体指向议论文,其它文体就难以吻合题目要求。而2006年北京的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之所以倍受好评,原因也正是它在文体方面显示了相当大的自由度:作家梁晓声认为:过去的高考作文题目要么是感性的,叙事的;要么是理性的,议论的。北京的

4、符号模糊了这两者的界限,是理性和感性的交融,有悟性的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落脚点,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比如擅长感性写作的同学,他可以写北京的建筑物、时尚、民俗,甚至可以具体到庙会、抖空竹这样特别细小的地方。擅长理性写作的学生则可以写北京经济和文化的能动力、时代的脉搏;他甚至可以说,他说不出北京的符号在哪里,但足可以感觉到它无处不在。 材料作文是富于思辨的成人 材料作文兴盛于上世纪90年代。因为它思辨性强,并且符合高中毕业生思维发展实际而备受命题者青睐。2006年高考I、卷材料作文似稳重而博厚的成人,在稳定了三年的关系型话题作文之后又走到高考作文的前台。 材料作文不限制标题,命题灵活度比命题作

5、文和话题作文大,提供的材料对作文主旨及内容的限制远大于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如果是记叙文,必须根据材料提供的情境写人、记事,至于扩写、续写更足必须以材料为根本;如果足议沦文,必须从材料所包含的角度提炼观点,发表看法,材料提供的角度又远少于话题作文提供的角度。材料作文所附材料必须辩证地全面、具体、历史地分析。材料作文必须紧扣材料,不能象话题作文那样确立话题后可以不顾及所附材料。 思辨性是材料作文最重要特征。2006年全国卷I作文题所用的材料是经过改编的拉封丹寓言,原来寓言中的鸟鸦是个愚蠢、盲目、缺乏自知之明的被讽刺对象,而作文材料中“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多可爱啊!”是命题者加的。这样就增加了

6、,材料的辩证意味,审题难度增加,尽管题干中还要求“可以选择一个侧而、一个角度构思”,但还要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框架下,在对寓言的全面而不是片面的理解下,才能做到恰如其分,才能体现客观辩证的态度,才符合命题暂对丰题思想的要求。 材料作文对文体的要求同话题作文一样,是比较自由的,考生尽可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运用不同表现形式,甚至创造性地发挥:但如果足写c义论文,试卷所附材料足必用的,关键是运用得巧妙,富于概括性,突出重点,小可面而俱到,兼收并蓄,这同话题作文的材料有很大差别,材料作文的材料在于“用”,话题作文的材料在于“引”,话题作文的材料只起引出作文话题、提示话题内容的作用。 话题作文是跳街舞的

7、青年 话题作文源于电说节目中的话题讨论,作为命题形式的话题作文及其际志是“三自方针”: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因为它比其它命题形式更符合文章生成的规律,因而倍受师生的欢迎,近三年来,独领风骚,成为较为稳定的命题形式。它收放有度,便于发挥,如当今流行的青年街舞,传统与创新,流行与高雅,异彩纷呈。 话题作文的题目应是考生自拟的,话题不是题目,但对于议论性文章,题目包含话题,可以有效避免离题。话题字数少的,话题前可加“关于”、“说”,或在话题后加“断想”、“联想”、“沉思”等,如关于问、走与停的断想、二的联想、雨燕减肥的沉思。话题字数多的可以直接用作文章题目,如雕琢心中的天使、帮一点空白。

8、话题作文的材料不同于材料作文的材料。“话题作文所用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是帮考生理解话题。”(张伟明语)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宜拿材料到文章中去分析,话题才是话题作文的核心,要分析的恰恰应该是话题。材料不同于话题,材料的内容大于话题,分析材料容易离题,话题本身就是生成文章之树的种子,而材料是堆土,其中可能有无数颗可以长成文章之树的种子,过分分析材料,就可能选错种子,这就是过分留恋材料容易造成离题的原因。所以张伟明先生明确地说:“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话题作文对文体要求较松,考生可以用不同文体,发挥各自的优势。由于话题由谈

9、话而来,不同说话人对问题有不同看法,要让自己的看法成立,就少不了对话题的分析和综合,这样,话题作文本质上是趋于议论性或思辨性的,而关系型命题更要求作文的思辨性。当然,作文并小意味着只能如此,如果你习惯于编故事,就不妨写故事性文章,只是要注意主旨或写作对象要与话题相符;如果你习惯于写象征性文章,那么,象征意义或描写对象要与话题相符。但主旨意义和象征意义不能埋得太深,要让阅卷人能较快发现,一般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题,其至可以明白地在文章前写上提示主旨的题记。 总之,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命题作文可以看作是对某个话题的具体限定,材料作文可以从材料中挖掘出多个话题。可以看出,话题

10、作文仍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不是“只领风骚二三年”而已。难怪有人面对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慨叹:“后话题作文”时代到来了。高考作文命题的“回归”对作文训练的启示 2006年高考作文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从这些试题中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高考作文从命意到形式,都呈明显的回归趋势。把握这种趋势,对我们以后的作文训练无疑有借鉴意义。尊重自我,回归写作主体 多年来,高考作文较多地把考生的眼光引向自身以外的世界,要求考生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社会,评论当前的文化现象。这种命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不少作文空话、套话连篇,写不出年轻人应有的朝气与活力。今年的作文命题则注重唤醒写作者的自我意识,引发考生重

11、新认识自我,设计自我。 全国卷I作文由一只乌鸦的寓言引出。乌鸦模仿老鹰,不但没抓住山羊,反而破牧羊人抓住,这表明乌鸦就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现实中许多入也容易忘记“我”的身份,“我”的位置:这个文题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我,不要忘记“我”是谁。带着自省上路、认清自己,为成功插上翅膀、心如明镜知自我等优秀作文都是对“自我”价值的充分认同。 上海的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表现出来的那种热情、主动,真挚,是近年高考作文题中少有的。“我”是施动对象,要讲述一个属于“我”的故事,在文章中要凸显“我”。许多考生写“我”想握住贫困生的手、残疾人的手、农民工的手,都体现了“我”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体现了

12、“我”忧国忧民的宽广胸襟。 作文命题回归主体是对新课改的回应新课标要求学生“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优秀的文章应该是从生活中来,从作者真切的体验中来,是心灵与生活的碰撞而激起的美丽火花,。因此,作文训练要注意练好内功,增厚生活积累,丰富情感体验。健康地张扬自我,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有刨意的文章。 承接薪火,回归传统文化 北京题“北京的符号”,具有很浓的文化意味和鲜明的地域特色。符号就是一种文化的直观呈现,北京的符号是丰富多彩的,建筑符号如故宫、胡同、四合院;艺术符号如北京琴书、京韵大鼓;饮食符号如焦圈、豆汁、艾窝窝、驴打滚;老字号如全聚德、同仁堂、内联升透

13、过这些符号,要求考生把握住北京文化的精神命脉。 湖北卷的作文材料也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要求考生对带“三”的词语进行联想写文章。在中国人的认识论里,“三”是意义宏大的哲学建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包含“三”的熟语中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比如阳关三叠、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三足鼎立、三阳开泰、三生有幸、三坟五典、三纲五常如果我们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汉,就不难从中选取最佳的联想触发点。 全图卷作_文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推重,两组数字进行对比,一组表明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一组表明网上阅读正在迅速增长。题意中涉及到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现代人为什么不爱读书了?网上阅读率上

14、升是忧还是喜?传统书籍会不会被电子信息取而代之?阅读的低俗化现象如何应对?网络快餐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致命的吗?只有背靠着传统文化这厚实的大山,才能从容地回答这些问题。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最基本的识别标志,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年轻一代不能数典忘祖,对祖先创造的文化遗产,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因此,高考作文引导考生关注传统艾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舍远求近,命题材料回归课本 高考具有强大的导向性,高考命题(尤其是阅读材料)不来源于课本,直接导致了学生不注重读课本,老师 不重视教课本,教材被弱化,经典课文受冷遇,因此,高考作文命题材料选自教材,是对这种现象的有力反拨和矫正。 浙江卷以“生无所

15、息生有所息”为话题,话题材料有好几则直接取自教材,仲尼曰:“生无所息。”康德说:“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让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歌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这都出自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是什么一课。江苏卷作文材料,“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出自初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鲁迅的小说故乡。 如果说在上面的两个作文题中,课本中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福建卷则要求考生必须熟悉相关经典课文。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2)戈多来了 (3)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

16、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题目导向非常明确要求考生回归经典。第一条与三国演义相关,三国演义是新课标向学生推荐的课外必读书;第二条取自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等待戈多;第三条“留一点空白”作为一种艺术思想,渗透在高中课本米洛斯的维纳斯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等课文中。不熟悉这些课文,联想就失去了依据,有的考生不知“戈多”为谁谈何创新? 命题材料回归课本,对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鞭策。新课程中多种教材并行,无沦选哪种版本,经典课文都要认真地品读涵咏,吸收精神滋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才能提升作文的品位。 切合意旨,回归审题要求 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高考作文一直把审题当作重要的能力来考查。进入话题作文时代以后,淡化了审题,让考生有了自由开放的写作空间。但是,真理往前走一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