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玉屏景区导游词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59291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玉屏景区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黄山玉屏景区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黄山玉屏景区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黄山玉屏景区导游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黄山玉屏景区导游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山玉屏景区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玉屏景区导游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山玉屏景区导游词黄山玉屏景区导游词 玉屏景区古称文殊院,是黄山的中心景区。这里几乎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黄山绝佳处之称。下面是我整理的几篇黄山玉屏景区导游词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黄山玉屏导游词黄山绝胜处-玉屏景区黄山绝胜处-玉屏景区玉屏景区为黄山中心景区之一。民谚云“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景区内最为壮丽的是松奇、石怪、峰险和云海、摩崖石刻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峰。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回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景区范围:南起半山寺,北至鳌鱼洞,东起天都峰,西至容成峰。区内主要为主体期花岗岩地貌,冰川遗迹发育。山峰高程一般在1700米以上;而深切沟

2、谷的高差,有的可达千米,黄山三大主峰中的莲花峰、天都峰都座落在景区内,体现了黄山地质公园“前山宏伟”的地貌景观特征。景区景观以“雄”称胜:宏伟壮美,奇险天成,巧石如林,名松奇绝。区内可达景点34处,主要有迎客松、蒲团松、陪客松、莲花峰、天都峰、玉屏峰等,可视景点27处,主要有蓬莱三岛、松鼠跳天都、五老上天都等。玉屏景区的地质位置,处在黄山岩体南部主体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内。岩性坚硬,构造节理发育。由于不同方向岩石节理的裂解和冰冻、流水的侵蚀,以及重力倒塌等作用的影响,形成了黄山地质公园内最为奇险的高山地貌景观。“黄山之奇,奇在诸峰;诸峰之奇,奇在松石”(清人赵吉士),“峰峰石骨峰峰松”。“

3、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松埋云上,云掩松中。玉屏景区奇松甚多。被游人称为国宝的迎客松,在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方。破石而生,寿逾千年。迎客松之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高大的古松,一侧枝伸出,似展臂迎客,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劲挺立,落落大方。玉屏西侧道旁壑边的送客松,虬干青翠,侧伸一枝,揖送游人已1000多年;玉屏峰文殊台上,四株古松形如仕女,亭亭玉立,姿态秀丽,常年伴陪游人观景、看“海”,故名陪客松。蒲团松在右侧道旁,松冠盘曲于四周,然后平伸,松针簇集顶部,铺展平整,状如蒲团,古人赞:“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疑是浮丘跌坐处,至今留得一蒲团。”世人也有

4、“苍松之上好安眠”之句。景区内还有送客松、望客松、望泉松、舞松、盼客松、盘羚松等诸多名松。景区内巧石星罗棋布。大者石林耸峙,石笋排列;小者玲珑剔透,造化精致。巧中见怪,怪中见巧,巧得怪,怪得奇,奇得美。文殊台左有“雄狮”盘踞,右有“白象”蹲伏,狮象相距50米,故称“青狮白象守文殊”。立文殊台环眺四方,天都高耸,“天梯”旁的“童子拜观音”,峰巅上的“松鼠跳天都”、“鲫鱼背”、“二僧朝天都”、“仙桃石”、“仙人把洞门”、“天上玉屏”、“五老上天都”、“美女照镜”、“姜太公钓鱼”、“蓬莱三岛”等巧石。回首远眺右侧的莲花沟、有“犀牛望月”、“采莲船”、“孔雀戏莲花”、“望夫石”等。站在立雪台北望有“仙

5、人飘海”、“羊子过江”等奇石。这些巧石,随着欣赏者的立地改变,不断变形,故古人赞美,“他山以形变,观可穷;黄山以变胜,云霞有无,一瞬万变,观不行穷”。乾坤为匠,造化施工,给了我们一座奇伟幻特、漂亮无比的黄山。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造地设之雄诗”,是天地大手笔写的“大块文章”。因此,当我们巡游、阅读这部“雄诗”,观赏这篇大块文章时,要从大处着眼,屏息静气作一次忘我的投入。不在乎黄山峰石的故事听到多少,只要把握黄山精神,使人格与黄山峰石融为一体,那你就是峰,峰就是你。那些奇石也不再是与你无关的历史故事和飞禽走兽,而是今后生命中不再能分开的一部分。闻名作家秦兆阳这样描述:“游罢黄山归去,狂笑泪流如

6、雨;何处失残痴魂,失在奇峰深处!化作苍鹰一只,展翅穿云破雾。看尽千峦万壑,不知此身何与?”文殊台视野空旷,下临深壑,平望即是“南海”(亦称前海),是黄山五海之一。南海的特点是山高、壑深、面积大,当云海形成时,多数峰峦忽然沉入海底,惟朱砂峰、老人峰、紫石峰等,微露峰头,如同大海中的岛屿。这似海非海。非海似海的云海,时而风起云涌,波浪滔天,浩浩荡荡,汪洋一片;时而又雾似轻纱,随风飘忽,时上时下,回旋伸展,变化莫测,尤以日出或落日的霞海最为壮丽。玉屏景区是摩崖石刻荟萃之处,当心坡的“观止”,渡仙桥上的“一线天”,蓬莱三岛对侧的“好”;玉屏峰壁上的“宇宙大观”、“群峭摩天”、“一览众山小”、“不险不奇

7、”、“岱宗逊色”、“奇观”、“气象万千”、“江山如此多娇”、“黄山如画”、“如何”、“果真”等;天都峰顶的“登峰造极”、“探奇”等;莲花峰壁的“一览群山低”、“真如造化”、“玉炉生花”、“天海奇观”、“非人间地”和鳌鱼峰壁的“大块文章”等,均为点晴妙笔,发人深省。石刻书法精湛,篆、隶、草、楷等书体俱全,即点缀了自然,又让人赏心悦目。黄山玉屏导游词现在,我们巡游的是黄山最绚丽的玉屏楼景区。当年陈毅元帅对黄山风景曾作出精辟的概括,说:“前山宏伟,后山秀丽”,玉屏楼景区则充分体现了黄山“前山宏伟”的地貌景观特征。到玉屏楼景区,有两条路途可以选择:一条是从前山上,巡游温泉景区后干脆进入;一条是从后山上

8、,巡游云谷寺景区,再游北海景区,然后进入。我们走的是后一条路途。现在我们下了光明顶,来到鳌鱼峰脚下,你们看前面有个岩洞,洞口呈三角形,有10多米长,这便是“鳌鱼洞”。穿出洞口一看,我们已经落在谷底。抬头望,眼前是百步云梯,有100多级石蹬,真像一列靠在峭壁上的长梯。它的顶上有两块巨石,一个像龟,一个像蛇,左右对峙,这就是“龟蛇守云梯”。过了百步云梯,现在我们到了黄山第一高峰-莲花峰。从莲花岭到峰顶约三华里,这段路叫莲花梗。沿途有很多青松与黄山杜鹃,还有飞龙松、倒挂松等名松。前面四个洞穿过之后就到达峰顶。你们看,这绝顶是一个直径约5米的圆台,人们又叫它“石船”。圆台四周有石柱铁栏,中心有个凹处,

9、里面有积水,人们叫它“香砂井”。置身峰顶,“万峰拜其下”,颇有顶天立地、“一览众山小”之感。从莲花峰下来,我们到达阎王壁,过去因这段山路奇险而得名。现在我们走的是一条新开拓的登山梯道,约800多级石阶。走完后再上行一点,就可见到一株比较奇妙的.古松,主干不过一米高,枝桠全拢在顶部而后向四周伸展,树冠平整,很像和尚打坐用的蒲团,所以取名“蒲团松”。再看松树后面,有块石头很像一只老鹰,松石合起来,人称“老鹰守蒲团”。过了蒲团松,我们便到了玉屏楼。这里被明朝徐霞客誉为“黄山绝胜处”,古时建有文殊院,是黄山一座闻名寺院,后多次遭遇火灾,现在在旧址上建了玉屏楼宾馆。民间有“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之说。

10、楼左面有青狮石,右面有白象石,合称“青狮白象守文殊”。楼后玉屏峰崖壁上刻有众多摩崖石刻,有毛泽东手迹“江山如此多娇”、“风景如画”、“泰岱逊色”、“一览众山小”等,峰顶形成一尊卧佛,又称“睡美人”,维妙维肖。在玉屏楼左边,有一棵奇妙的松树,她一侧松枝伸出,似乎在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明,这就是寿愈千年、被称为“国宝”的迎客松。这里还有陪客松、送客松相伴,极合乎中国的礼仪规范。现在我们站在玉屏楼前,左望天都,右看莲花,秀峰相拥,松石斗巧,真是一个绝妙的境界。天都峰右边有一座山峰叫耕云峰,峰顶有一块巨石像一只大松鼠,构成“松鼠跳天都”奇景。从玉屏楼往下走,没走几步便到了文殊洞。进洞后再顺着螺旋梯道向下走

11、,就到了“蓬来三岛”。你们看,这三座凹凸不齐的石峰很像传闻中的海上三座仙岛,若在有云海的时候看,就更像了。哦,眼前就是“一线天”了。这是一道峡谷,又深又窄,深长约50米,两侧壁高25米,最宽处仅2.2米,最窄处不足半米,一个人还要侧身才能通过。从谷底抬头看天空,果真只能看到一线蓝天。过完一线天,走过渡仙桥,穿过卧松涧,我们来到了蒲团石跟前。下方的岩壁上刻有“别有天”、“观止”等赞语。这里右边是个大山谷,左边是个险峻的山崖,眼前的这座高峰就是闻名的天都峰了。天都峰海拔1810米,是黄山最险峰,民谚说:“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你们看,这陡峭的天梯左右,各有一块直立的石头,一个像是古装的仕女,另

12、一个像是下拜的童子,这组巧石,像是神话里的“童子拜观音”。登完约1公里险峻的天梯,我们来到天上玉屏,只见前面的石屏风上刻有“天上玉屏”四个字。大家朝我手指的方向看从前的“松鼠跳天都”,如今变成了两个犁尖在耕云犁雾。再往前就是出名的“鲫鱼背”了。鲫鱼背是登天都峰的一段最险峭的石矼,长约20米,宽1-2米,最窄处不到1米,两边万丈深渊。若在茫茫的云海中走在上面,真像踩在一条露出水面的鲫鱼背上,跟着它在大海中游动呢。过了鲫鱼背,连穿三个石洞,便登上天都峰顶。登天都峰的确很险,但是来到黄山不登天都峰又怎能领会到“无限风光在险峰”呢?唐代诗僧岛云是有记载的最早登上天都峰的人,他留下了一首登天都峰的诗:“

13、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写出了天都峰的高峻和山道的奇险,也流露出他登上天都峰之后兴奋激烈的心情。我看诸位现在也都很兴奋,充溢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现在,我们从天都新道下山,始终到半山寺。挚友们,你们看天都峰的山腰上有块岩石像什么?像只大公鸡,头昂向天门坎,正掀动翅膀在啼呢,这就是“金鸡叫天门”,那崖壁上还有“空中闻鸡”四字。从半山寺来到立马桥,让我们站在桥头北望,可以看到青鸾峰千仞峭壁上的巨型摩崖石刻:“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每字边长6米,其中“平”字一竖长达9.4米,为唐式遵将军于1939年题写,由6名徽州石工悬系在千尺的峭壁上,用了大半年时间才镌刻胜利。书法气概非凡,磅礴壮丽,而且寓意深刻,不仅是对黄山胜景的高度艺术概括,更显示了在国家危难之时,扬我中华的豪迈气概。从立马桥直下,就是温泉景区。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