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1.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479917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1.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 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李改会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师生交往,强调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有效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较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围绕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的概念、特点、原则、方式及个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师生互动关系;个案研究1、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的新要求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给老师以启发,

2、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学活动关系。目前,在师生互动关系研究中,主要以“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为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

3、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强调师生互动,使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过程,深刻体验所学知识。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占主导地位,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而不只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领导者,对创设简洁、有效的课堂教学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简洁、有效的课堂教学又反过来作

4、用于教师本身。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更需要简洁、有效的课堂教学。新课改中提出,要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进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位的东西,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总之,师生互动教学使学习者完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提升了学习质量,也使教师在指导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丰富、完善了自己、升华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师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学生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发展的最大价值。2、初中化学新课程与传统课程教学中的师

5、生互动关系比较2.1初中化学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在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在处理师生间的学术关系上,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统治者所认可的伦理规范“道”和“礼”的化身,是“道”和“礼”的传播者、践行者和示范者。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者,人之模范也”,便是这种关系定位的直观显现。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主客关系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师主生辅”,其结果必然是“师云亦云”,丝毫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育目标上,将师视为“匠”,学生视为“材”,将整个学术交流过程视为“匠”对“材”的雕琢加工过程,即所谓“因材施教”。许多教育者都曾把“

6、因材施教”看作是注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大加褒扬,其实,这种思想和教学方法,虽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同那些不顾“材”之特点一味盲干的雕琢、加工思想和做法相比,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但其实际上却是将学生看作被动地接受雕琢、加工的客体,而将教师看作主动地去雕琢加工“材”的主体,其实质依然是“客从主便”的“主客体”教学模式。2.2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根据初中化学新课程内容和九年级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师生互动关系有下列多种表现形式。2.2.1激趣引题型俗语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生活常识、有趣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等,引出中

7、心课题内容。它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未知和解决问题的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能够迅速进入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例如讲二氧化碳一课,我围绕着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制作相应的软件:在电影和电视中常见的云雾缭绕的幻景、用人工降雨把甘露撒向干枯的大地等现象,用动画说明这是二氧化碳的功劳。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节研究课题。实践证明,学生兴趣浓厚,思维积极快速进入状态。此环节时间虽短,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2.2.2设疑型教师展示或明确预先精心设计的具有诱惑性、目的性和指导性的问题,使学生达到欲答不能、欲放不忍的状态,从而产生渴知的心理,自发的投入到探索中

8、去。例如,讲到“分子”这一概念时,可以这样问学生:当你走过一家饭店时,老远就可以闻到扑鼻的香气,而当你走过厕所时,就会闻到令人作呕的臭气。这香气或臭气怎么就“走”到了你的鼻子里去了呢?你看到过臭味“走”到鼻子里去了吗?为什么没“看”到过呢?人们最为熟悉的这一事例必然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因势利导,便可得出结论:分子在在不停地运动着。原来是“香气”与“臭气”分子“飘溢”到人们鼻孔,分子是非常小的,用肉眼是无法看见的,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再比如,在给学生演示了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后,紧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凡是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均要点燃吗?然后再演示白磷的自燃实验,演示实验的同时要求学生思考

9、:为什么白磷会自燃?燃烧需要什么条件?金属铁在自然界中也在被缓慢氧化,为什么铁没有自然呢?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学生便把自燃、缓慢氧化、着火点、燃烧的条件等几个概念同时串起来进行考虑,不仅容易掌握每个概念的定义,也把相互的联系很快搞清楚了。2.2.3主动探究型主动探究是师生互动关系的核心,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可以提出问题,得到教师的指点解答,从中获取知识和能力。主动探究一般有以下环节:一是收集有关资料。可通过查阅课本、从各种直观教具、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二是分析、研究、讨论、交流、归纳有关材料。三是通过验证或讨论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得出结论。例如讲二氧化碳一课,学习物理性质时,

10、我让学生阅读材料,归纳物性。将通过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学生做)、系列性质实验(学生完成实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什么变化?是谁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规律性,归纳总结结论。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做到了用眼看、用耳听、用手做、用口说、用脑想、用心学。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不断地探索知识奥秘,体会到了探索学习过程的艰辛,取得成就时的喜悦。这是素质教育灵魂之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指导了学生的学法:如探索法、归纳总结法、联想对比法、观察分析法,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2.2.4归纳小结型这

11、一环节是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现出知识内在联系,从而加深理解,便于记忆,灵活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结构,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中,我让学生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性、化性、用途、二氧化碳的污染,形成了学习物质的科学方法。这一环节对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2.5巩固评价、理解内化型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没有会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素质,是行不通的。课堂练习要突出重点,短小而灵活多样,避免机械记忆和重复。着重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

12、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它既能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了解漏洞,及时加以弥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一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就是围绕本课重点来出的。它既能复习课堂知识,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创新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结尾设计的实验(二氧化碳使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学生意犹未尽,课下还会沉浸在对知识的深深思考探索之中。3、 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新课程认为,化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课程内容开发、生成、转化,不断建构与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教师与学生多角度进行不同性质的交往、互动,在教师

13、的指导下学生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汇整合、反思体验、领悟建构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才能实现自己作为指导者、设计者、帮助者、组织者、评价者的价值。因此在师生互动中可采取以下方式方法:3. 1转变角色,真诚互动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常以“三尺讲台为舞台,一只粉笔作教具”,导演演员角色于一身,滔滔不绝的传授知识,整个课堂全被教师一人所垄断,学生则被动的记忆,生吞所学知识。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必须打破“一言堂”,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由课堂中的主角、权威、领导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从而使学生成为教学共同体的平等成员。 3. 1.1培

14、养情感,主动互动学生的学习,即是认识性学习,也是情感性的学习。教师冷漠、刻板的语言,压抑沉闷的课堂气氛,都会影响到师生产生互动的激情,有些学生不愿甚至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而教师善意的微笑、平易近人的态度、鼓励性的话语,“很好”、“你真棒”、“很有创意”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不失时机的幽默,机智的应变,热情洋溢、丰富形象语言表达、得体恰当的手势,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演示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有些学生受现象的感染,注意力不够集中,非常活跃,就把这些活跃的同学比喻成氧气,像氧气一样活跃,而把那些不愿思考问题的学生比喻氮气,这样一来所有学生都能仔

15、细观察实验现象。思维的火花在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被点燃。 3. 1.2共生共创,互联互动 知识客观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教师并不是要将自己现成的,表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启发、诱导,让学生通过层层推进的假设、反思、验证,将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知识发掘出来。例如:在讲氢气实验室制法时,把学生分成组,让每组学生根据H2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要求,自己选择符合要求的仪器,连接成一套完整装置,自行检验制取,再进行交流,最后总结导同。在选择仪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有创新精神,多角度进行 思考,然后选择成功的组装打在屏幕上,让学生自己总结、解说。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小组虽然制出了氢气,但好

16、多装置还在继续反应,就这个问题,让大家讨论、解决。通过师生交流,最后推出了能控制反应随时可以发生停止的启普发生器。虽然有了启普发生器,很多学生还在心里对自己的装置不能释怀,就把余下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尝试把自己的装置进行改进,达到和启普发生器相同的功效,学生反应非常强烈,跃跃欲试,经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大家都能对自己的装置进行有效的改进,在师生共研共创、互联互中这一节课成功的结束了。 3.1.3创设情景,感悟互动 有些化学现象和规律源于生活,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师的职责就是创设情景,学生能用自己原有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所学的新知识,赋与知识以某种意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完成,例如影响铜铁生锈的条件,比较铜铁生锈的难易,自来水、蒸馏水纯净度的比较,探究石蜡燃烧的相关现象,以及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