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渗透心理辅导初探.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365767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渗透心理辅导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渗透心理辅导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渗透心理辅导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渗透心理辅导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渗透心理辅导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渗透心理辅导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渗透心理辅导初探.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前 言11 心理辅导概述21.1 心理辅导定义21.2 心理辅导重要性21.3 心理辅导可能性32 心理辅导原则42.1 因材施教原则42.2 面向全体原则42.3 发挥主体原则42.4 民主平等原则42.5 坚持预防原则42.6 坚持全面原则53 心理辅导方式63.1 注重教师自身心理素质63.2 树立正确观念63.3 科学设定心理健康达成目标63.4 发展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64 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84.1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辅导84.2 结合方法进行辅导94.3 结合过程进行辅导94.4 结合评价进行辅导104.5 结合作业进行辅导11结 论12参考文献13前 言随着社会的

2、进步竞争悦来与激烈、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变得越来越重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变得重要起来。升学的压力、青春期的困扰、人格的发展都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也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而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是重要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渗透心理辅导是重要的、必要的。1 心理辅导概述1.1 心理辅导定义“渗透”,按辞典释意:比喻一种事物(多用于抽象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它方面。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系统的心理教育,它只能是“渗透”心理教育内容,而通过科学进行心理教育则称为“学科渗透”。据此,心理教育中的“学科渗透”,似可作如下定义: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凭借本学科的心理教育资源

3、,或有意识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相机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情意和行动技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学科、教材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挖掘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教育资源,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从不同侧面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1.2 心理辅导重要性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升学主义的压力,离婚家庭的增多,以及独生子女教育的问题等等,使当今的中小学生出现的心理困扰比以往更为突出。诸如,意志脆弱,经不起挫折,以自我为中心,合

4、群性差,信赖性强,独立自主能力差,厌学,甚至少数学生逃学逃夜等等。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

5、身体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最终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因此,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契机,对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更是新世纪乃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素质与人的生理和社会文化素质构成了人的素质的整体,其中心理素质处在中间层次,它与生理素质结合,共同构

6、成人生发展的基础,构成了人的世界的生理心理社会的统一体”(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7期,沈贵鹏什么是心理教育基于教育学反思)。1.3 心理辅导可能性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人本主义的教育观认为,只要学校为儿童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条件,儿童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人的本性是积极的,追求个人发展的,人是富有哲理,具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人有巨大的潜力,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使这些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7、,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学科教材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还可以利用心理辅导的原则改进教学方法,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2 心理辅导原则2.1 因材施教原则不同小学生在能力、性格、兴趣、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的个别差异。心理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在个体间可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而且表现在同一特点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正因为不同个体在心理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2.2 面向全体原则学校心理健康不仅是帮助那些有焦虑、多动、厌学等心理障碍

8、的小学生,而且更应是面向全体小学生的教育,必须坚持以全体小学生为教育对象。2.3 发挥主体原则学生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因此,在教育中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不管何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须要以小学生为出发点,使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2.4 民主平等原则在学校教育中,尽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教师转变观念,学会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沟通。同时,重视学生的意见也是民主和平等的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允许任何讽

9、刺挖苦或嘲弄学生的行为发生,不能揭学生的短,更不能将学生的秘密泄露给其他任何人。2.5 坚持预防原则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其实,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其发展的阶段有密切关系,亦即这些问题是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它们不同于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发展性功能的实现上,以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帮助他们解决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怎样适应学校生活、交往问题、情绪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等。大部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其发展的阶段有密切关系,亦即这些问题是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它们不同于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发展性功能

10、的实现上,以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为2.6 坚持全面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协同工作,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关心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还需在德、智、体、美各项教育中渗透,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3 心理辅导方式3.1 注重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稳定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乐观的心态。健全、良好的人格。学生有强的模仿力因此人格魅力强的老师能吸引学生3.2 树立正确观念树立现代教学观、主体学生观、广义的知识观、发展性的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传统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天赋,因此课堂心理辅导必须要探索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平等、

11、合作、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树立心理教育理念,发挥辅导职能。教育者在辅导过程中扮演“服务”、“协助”等角色。辅导者协助当事人解决心理问题,为当事人的心理发展服务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当事人处于中心地位,心理辅导人员是当事人的朋友、咨询对象和服务者。3.3 科学设定心理健康达成目标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应体现在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内容。心理教育内容应是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而不是脱离教材外在地强加某一达成目标。针对个体差异。各科教师要充分了解执教班级集体的心理状况,了解受教育者的共性或个性的心态,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设定心理教育目标,万不能套用相同的一个模式。要委婉、循序渐进。教学时,不应是径直

12、的、外露的、赤裸裸的,而应是曲折的、暗示的、濡染性的。可以在教学时运用一些心理教育的原理,融入一些心理健康的理念等。注意学科差异。各学科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在目标设定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本学科可以借用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真正认识各学科间“质”的差异性,把握好其间的区别:如文科类可较多直接引用相关题材,理科类则更多的注重教学过程。如果离开本学科自身固有特征,去单纯地、外在地进行心理辅导,就会“课将不课”,失却个性。3.4 发展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有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高达70%。积极良好和谐

13、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综合、联想、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而消极压抑的课堂心理气氛易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思路狭窄,思维变得呆板拘谨。虽然被迫接受了一定的知识,但难以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民主的气氛。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创立民主宽松和谐教学气氛。让学生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创新,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制止相互攻击嘲笑。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求善、学好的愿望,要谨记每个学

14、生都有渴望尊重、渴望关爱的需求,都有自我了解、自我发展的潜能,谨记每一个学生的独立见解都应该受到他人的关注和重视,即使有明显的错误认识,也是可以通过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来加以自我纠正的。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老师要多运用新的教学方式,积极乐观的态度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精辟的语言,实践事例、典型趣闻等导入新课。促进竞争。鼓励学生之间竞争,给每个学生公平的机会。加强成功体验。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成功体验是学习效果的一种正反馈,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要素,也是学习动机形成与增强的最重要的条件。因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功体验,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

15、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公平对待么个学生,对他们能够获得成功充满信心。对学生的进步即使表扬达到正强化。在激励中建立师生相互信任的关系。激励措施有:期望激励。教师以满腔的爱心关心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在提问时,老师以“我希望你”、“你能够”、“我相信你一定能”、“大家相信你能”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希望,使学生受到鼓舞。表扬激励。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尽力、及时发掘、捕捉其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反馈激励。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及时获悉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到及时反馈学习成绩,及时反馈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反馈学习方法的有效性。成功激励。可以通过比赛、竞赛、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性。4 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4.1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辅导挖掘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对应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或具体例子,引导学生通过品一品、议一议、评一评等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政治课类。思想品德、政治课类,其本身具有显明的心理疏导的内容较多,如欣赏自我、抛却烦恼、激发兴趣、竞争合作、愈挫愈奋、珍惜生命、宽容大度、学会交往等等,在了解知识事实的基础上,学生可通过自我参与、进行价值体验,得到较好的心理调适和矫正。文科类。文科类所选篇目反映了自然、社会、艺术、科学之美,众多的群体人物画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