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医学特色诊疗.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33285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畲族医学特色诊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畲族医学特色诊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畲族医学特色诊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畲族医学特色诊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畲族医学特色诊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畲族医学特色诊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畲族医学特色诊疗.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畲族医学特色诊疗.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畲族医学特色诊疗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畲医形成了独特的诊疗疾病的方法,并在畲族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畲族人民的健康起了积极的作用。(一)诊治痧症技术畲族诊治痧症历史悠久,至今仍被广为应用,男女老少都知“发痧”。畲医认为痧症有72种,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有104种,几乎涉及内、外、儿、妇、五官、皮肤等科,每种都有形象的命名、发病部位、症状或体征、治法等。根据症状描述,有些与现代医学病症相类似,多数无法套上现代医学的病名。1.诊断畲医认为

2、痧症虽具特有症状,一般诊断不难,但有些痧症也易与其他病症混淆,特别夹痧之疾,如分辨不清,轻易按痧症治疗可能误治而致害,强调要认真了解病史,分析症状,结合试验诊断,加以区别。常见试验诊断方法有五种: 划痕试验:施术者用右食指屈曲的第二关节顶端,在患者第25胁肋之间由上而下,稍微用力,快速地划5公分左右的一道痕,如见皮下明显隆起,且很快呈现紫红色或暗红色者,称为痧筋;或施术者左手抓住患者手腕,让患者手掌向上,用右食指在患者前臂手三里处向内稍微用力划痕,如出现痧筋隆起,即可诊为痧症。 试撮天突穴:施术者在患者天突穴处撮几下,若患者感到舒适、不痛,且很快出现皮下紫红斑的痧痕,即可诊之。 验痧筋:在患者

3、臂弯、腿弯处浅表静脉有无红紫色或深青色,再用四手指并拢轻拍臂、腿弯处,使之出现红紫块斑,针刺放血,血呈紫黑色且血流缓慢,可诊为痧症。畲医认为痧筋浅现者说明痧在气分,痧筋乍隐乍现者痧在血分,痧筋伏而不现者痧毒已攻入脏腑,说明重症。 切脉:少数畲医认为痧症有独特脉象,如头痛壮热者脉应洪实,但痧症者反而微迟;厥冷不语者脉应沉细,而痧症者反而微迟;厥冷不语者脉应沉细,而痧症者脉反而滑数;认为伤食之痧脉多紧实,伤血之痧脉花且滑,伤暑之痧脉多洪滑且数,伤风之痧脉多沉细等等。 查痧点:施术者用榛油、菜籽油、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点灯,用灯心草或粗纸捻成灯心,右手持灯,左手掌遮住火光,在额头、耳前后、颈部、胸前

4、、腹部两侧、臂弯、腿弯等处照验,找痧点,若见皮内有乍隐乍现的蚊迹状红点即为痧点,可诊断之。2治疗畲族治痧方法,主要有以下八种: 针灸:畲医多用银针,一般不留针,最多不超过十至(呼吸十次),刺激较强,得“气”后即出针,一般针35穴;灸多采用隔姜、隔盐灸,自制艾绒,一次一个部位只灸一壮,点艾绒要求用香。面积较大者用自制艾条熏烘,至局部红热为度。挑针与挑病珠:挑针在治痧中较常用,尤其对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部位除脸部,臀部外,各处均可挑,病情轻者用轻挑、症重用重挑,有些畲医重挑后还用盐搓。挑病珠(挑斑珠)是重挑之一种,不仅要挑痧斑或痧珠,还要挑断斑或珠间的连线,且要一次挑完,挑后患者顿感舒适。 放

5、血与拔火罐:用针刺破浅表静脉后放出少许血液,放血部位及数量视痧症而定,畲医称为“刺络”、“刺痧筋”,是将痧毒、瘀血放出,有泄火解毒,散瘀消肿,退热止痛,醒脑开窍,祛邪利湿等功效,起到疏经通络,气血贯通的作用。拔火罐在治痧中仅用于寒痧,热痧禁用。刮痧:在畲族地区应用较为普遍,选准欲刮的部位,抹上清水、茶水、米醋、酒或油作滑润剂,施术者根据经验而定,一般认为热痧用清水、茶水、米醋,寒痧用酒或油。用掌刀、铜钱、瓷汤匙、小酒杯、小瓷碗等边缘光滑之物,施术者手抓用具,匀力从上往下刮(不能上下连刮),用力要适当,过轻达不到治疗目的,过重易使皮肤破损,直刮至皮下呈现紫红色痧痕为止。刮脊是刮痧之一种,患者俯卧

6、或反坐背椅,手抱椅背,施术者用铜钱或瓷汤匙自大椎穴顺着脊柱往下刮,直至骶骨处,刮的次数要多,不少于100下,至脊柱显痧痕。刮背是较为少见的一种治痧方法,仅适用于年青体壮者,用牛的肋骨磨滑边缘(有的地方用竹条火烤成特殊的刮背竹刀),患者取双手抱胸坐式,施术者在患者背上抹上香油(少数地方用煤油),双手握牛肋骨或竹刀两端,从患者肩部轻轻下刮至髋关节,只能从上往下刮,用力要匀称,每次要刮千余下,多则三千多下,直至背部出现紫红色痧痕为止,既可治痧症,又可保持一个月内不发痧。撮痧:也称抓痧、捏痧、挟痧、拧痧等,是群众最常用之法。施术者五指屈曲,用食、中指的第二节对准要撮的部位,把皮肤用力撮起,突然松开,发

7、出“啪”的一声,连续撮58下,多则“十余下,至局部皮下出现紫红色痧痕为止。撮的部位与数量由施术者根据经验与病情而定,绝大多数一次显效。淬痧:适用于孕妇、婴幼儿、年老体弱者。把植物油倒在小酒杯内,用灯心草或粗纸做灯心,然后对准患者的额前、耳后、胸前、腹部两侧、背腰部、上臂和大腿内侧与弯曲处等出现细红点状如蚊迹,粒似麸的痧点,快速准确地点灼,淬到时会发出“啪”小响声,一个痧点只能淬一下,所有痧点都淬了,痧症也就愈了。搓痧:取鲜紫苏叶50一l00克,橘叶714片,葱二株,姜三片,乱头发一撮,放在小钵内,滴上七滴(木曾)油(陈年油更佳),加盖后置锅内蒸15分钟,患者赤上身俯卧床上,施术者趁温热取出钵内

8、药物,在患者背腰部自上而下搓揉,搓揉数下后再沾小钵内液体继续搓揉,直至背腰部呈现痧斑。中草药治痧:畲医应用中草药配合治痧,单独使用极少,常用的有山鸡椒、积雪草、戢菜、耳草、鬼针草、天青地白、一枝黄花、奇蒿、秋鼠曲草、兰花参、半边莲、车前草、爵床、益母草、马鞭草、牡荆、马齿苋、银线草、海金沙等等,有的单用,有的复方,有的作为夏秋防暑痧的凉茶。中药以雷击散、雷公救疫丹、卧龙丹等,一般都能收到良好效果。(二)正骨技术畲族正骨技术医源无考,传说是畲族祖先得到“高人”传授而世代承传,又传说是畲族祖先在山上种植的作物屡遭猴群践踏,忍无可忍之下打断猴首腿脚,过些时日猴群又活蹦乱跳再来践踏,又将猴腿打断,尾随

9、其后观察,发现猴子采摘草药由其他猴子捏搓断腿后敷上,不久复原,经数次跟随观察而得药,后用在人体上,收到良效,世代相传至今。畲族正骨多数仅在局部喷洒清水或米醋、酒,继之拔伸牵引,捏搓推拿,提按端挤,旋转展伸,因势利导,资以整复。手法复位后外用小竹片或杉树皮固定,竹片自行设计加工制造,厚薄、宽窄、长短各异,适用于各种不同骨折固定,然后在夹片间上药,再用宽23寸的青布包扎,37天调整夹片一次,继续上药。外敷药多采用新鲜草药,单方或复方根据医者经验与病情而定,有的配用鸡蛋清或菜油、酒调敷,有的用于蒸糯米饭捣烂如泥调药敷,有的用去核黑枣或鸡汁、甚至用活小鸡捣烂外敷,也选用土木香、毛花杨桃等粘性大的草药捣

10、烂外敷。也有畲医配合内服药,如用蟑螂、水蛭、蜈蚣、坑蟹、鹰爪、山羊血、狗骨等配药,也有用麝香、熊胆子、乳香、没药、红花等中药配方,处方不尽一致,但剂量都比较大。刚接骨时强调要“静”,使局部固定,骨折断端不移位,35天后皮肤发痒,表示气血已运行,可适当作周围关节轻微活动,以不影响伤处为准,1420天后可作小幅度活动,促进气血豁达,经络疏通,调动机体抗病,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三)治伤技术1诊断畲医对伤的诊断有一定特色,除了患者自诉外,采用望诊、切诊、触诊、观指甲、看眼睛、药物试探等方法。望诊是观察患者气色、表现、姿态等全身情况及局部体征,以判断伤的部位与轻重。切诊除一般脉法外,还要注意伤脉的特点

11、,新伤、瘀血停积者脉宜坚强而实,不宜虚细而涩,故洪大者顺,沉细者恶;出血过多者脉宜虚细而涩,不宜坚强而实,故沉小者顺,洪大者恶;六脉模糊者外症虽轻而预后多不良;外症虽重而脉来缓和有神者预后良好;在重伤痛极时偶然出现结代脉,并非恶候。触诊是用手触摸、按伤痛部位,根据手感和伤者表情判断伤的轻重、范围及预后。观指甲判断受伤的轻重与部位。先观指甲根部白色环(俗称伤环),轻伤环少,重伤者多。再观各指,头部主要观拇指甲,胸部主要观食指甲,脐上观中指甲、下腹部观无名指甲,四肢观尾指甲,在指甲中又有特定部位,中间从外到内有头、心肝、脾胃、腰脐、丹田、七珠尾、阴囊,两侧分为左右肩胛骨、乳房、腰、膀胱,不同部位受

12、伤与受伤轻重在指甲中都有反映,而观指甲主要靠经验。看眼睛主要是观看巩膜,以瞳孔为中心,分为上下左右四个区,上方为前部胸腹伤,下方为背部伤,内侧为左胁肋上下伤,外侧为右侧胁肋上下伤,观察巩膜部有无红点、黄点、黑斑点。红点多为新伤、轻伤;黄点为中度伤,黑斑点为重伤或旧伤。畲医强调观眼验伤只能作参考,疟疾等疾病巩膜也会出现红、黄、黑点,须严加区别,以免误诊。药物探伤法,用药物口服、擦搓、敷贴等来判断伤情,如用酢浆草30克,当归6克,细辛3克,红花3克,泽兰6克,糯米酒(红酒)300克,米醋300克,煎后用纱布包药渣成球状蘸药液匀力反复擦搓伤处,有伤者为青黑色,无伤者不出现;用杠板归鲜根120150克

13、,捣烂如泥贴敷局部(干品研成粉末调酒贴敷),有伤者局部出现疼痛加剧,皮肤变色,无伤者不痛,皮肤也不变色;用虎头三七10克,红酒250克炖服,有伤者局部疼痛加剧,该药亦能治伤,故畲族多用之。畲医认为诊伤应慎重,伤药不能轻易服用,且要对症下药,误治贻害无穷。2治疗畲医对伤的治疗有特色,多采用内服与外敷相结合,有些畲医还配合针刺放血、自制药酒等方法,强调要区分新旧伤与轻重伤,还要按时辰处方辨证治疗。对于难以确认新旧伤,或穴伤、气伤、血伤等情况者,只能采用治伤通用方,如用白瑞香、白山苎、千里桔、铁假杯、雷柏柴、赤柴的鲜根各15克,白酸丝草(带叶根)20克,卷柏15克,老松节30克,猫竹节60克(毛竹根

14、部节劈成碎片,用老酒炒三次,抢地气三次后用),老酒500克炖服等方药;对于难以确定哪个时辰受伤者,可采用十二时辰通用方,如用青蛙碗头(车前草头)30克,七层塔(七叶一枝花)20克,地胡椒(石胡荽)30克,杜三娘(星宿草)20克,小号雷米草(黄疸草)30克,蛇舌仔(半边莲)30克,酸丝草(酢浆草)30克,叶下白(天青地白)20克,六月干(凤尾草)20克,瓜子金(阿利藤)30克,冰糖120克,老酒1000克,炖服(上药均为鲜品,老酒当水炖,分早晚服,酒量差者可用水酒各半炖)等方药。畲医根据十二时辰不同,受伤种类不同而采用不同方药治伤。每个时辰又分为内伤、血伤、穴伤处方,原先都用青草药,后因受青草药

15、季节性强、采集困难,有些药源紧缺,给治疗带来不便,逐渐被中药替代,保留下来的青草药都用舍语传授,有些难以译成汉字,一时又难以找到标本,故保留原方,待深入考证。(四)畲族食物疗法畲族食物疗法历史悠久,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流传广泛。如霞浦县畲医用三七黄、白木桑根、羊圈藤、金桔根、白鸡、胡毛党草药炖母鸡治疗胎动腹痛;用白毛桃250克、瓜萎根120克炖猪大肠头一节治疗子宫脱垂。福鼎县畲族用山间水沟没尾螺适量炖50100克白酒内服治黄疸性疾病,用土牛膝鲜根50克煎二颗鸡蛋冲入适量红酒食用治痛经;青箱子50克煎二颗鸡蛋食用治白带过多;莲籽草炖田鸡(田青蛙)治疳积;红跳墙鱼熬油调米饭食用治小儿疳积等。畲族食物疗法既有用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也有用于治疗急慢性疾病的,使用面广,涉及内、儿、外、妇、眼、五官、肛肠、骨伤等诸科疾患,且普及率极高,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应用,平时食用家禽家畜配用中草药,逢年过节炖鸡煮鸭也加入中草药,故在畲村有“九药不如一补”(一补即食补)的说法。 畲族食物疗法有八个特点:一是强调以脏补脏,认为禽畜的内脏或肌肉与人体相应的内脏或组织有特殊的补益关系,所以治疗四肢关节病痛的药物多配用猪蹄(猪七寸),如用干品榛寄生(山毛榉类桦木科榛)100克配猪蹄一个,红酒适量炖食治关节风湿痛;治头风痛配用猪(羊)脑炖药食用,如用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