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981510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福师小学德育理论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德育 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掌握德育概念、地位和作用,掌握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重点掌握品德的定义、基本结构,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儿童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 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 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 一、中外教育史上对德育的不同表述 我国古代没有用德育这个概念,当时有教教学道这些词。当时德的基本涵义是指人的合乎道的思想行为, 即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社会规范的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行为; 育的基本涵义是指培养人的品德, 即培养人的善的内在思想、感情和

2、外在行为在外国教育史上,比较长的时间之内是将德育等同于教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把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简言之,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一)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德育的德是指品德。德育是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活动,是促进个体的德性社会化的活动。这是德育的本质特征。德育的实质是育德,培养人的品德。 (二)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

3、。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影响或手段(主要是德育内容)三者是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德育的成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德育影响和手段(主要是德育内容)也是德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节 德育的地位、作用 一、德育的地位 德育不仅在教育事业中,而且在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建设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德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历史上不论哪个社会,哪个阶级无一不是把德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只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不同,德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不同而已。 二、德育的作用 (

4、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的建设之中。 (二)德育对我国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起保证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育与资本主义学校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我国的学校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使青少年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就要对他们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第三节 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 一、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一)德育目标的变化(二)德育作用的变化(

5、三)德育结构的变化(四)德育内容和方法的变化(五)德育社会地位变化(六)德育本性的变化 二、我国古代德育的批判继承(一)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德育思想和传统(二)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中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我、群我、物我和谐及社会责任的思想。(三)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中的民本思想(四)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中具有全民性、利民性的思想(五)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中具有科学性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第三章 品德发展与德育 第一节 品德及其结构一、品德的定义 品德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指个体按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

6、、道德品质三部分。或者说它是一定社会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在个人身上的表现。个人品德是在社会思想道德影响下形成发展的。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品德是指个人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它具体体现为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等三方面的稳定联系和倾向,也就是品德包含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等三种基本品质。品德与社会意识、社会规范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品德结构一般认为品德结构是多维度、多水平、多序列的众多因素构成的整体,它包括品德内容、品德心理形式、品德能力等方面或维度。每一方面或维度又包括若干要素。品德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品

7、德心理形式包括品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四要素,即通常简称的知、情、意、行四者。品德能力包括品德认识、实践和修养等能力。品德结构的研究对现代德育有重要意义。第二节 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什么是品德发展?从德育论角度看,品德发展是指人的个体品德发展,是指个体人随着年龄的推移,其品德循着一定的规律而发生和发展的运动变化过程。二、品德发展的基本条件(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遗传的和非遗传的因素。(二)社会因素影响品德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环境和教育。1、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品德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点(1)社会生活条件使生物因素提供的品德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性。(2)社会生活条件影响

8、人的品德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2、生产方式对品德发展起根本性影响作用。3、社会精神文化对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直接的作用。4、家庭和邻里社区对品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学校德育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三)实践活动在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中,环境和教育等社会因素是极其重要的条件,但直接现实的基础则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三、人的品德发展的具体规律(一)人的品德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二)人的品德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三)人的品德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在同一方面的发展上,品德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不均衡的。在不同方面的发展上,品德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是不同的。第三节 儿童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德育一、

9、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儿童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1、儿童期品德发展的特点儿童期品德发展的特点表现在品德认识上具有表面性、具体性、肤浅性的特点,对品德的本质还不能有比较抽象的深刻的认识,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因此在品德评价上常常带有依赖性,缺乏独立性。2、少年期品德发展的特点少年期是指人的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十一、十二岁至十四、十五岁的时期,即初中阶段。其品德发展的特点是动荡性。3、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特点青年初期是指十四、十五岁到十七、十八岁这一阶段,即高中阶段。这阶段品德发展的特点是成熟性。(二)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2.5-3岁、5.5-6岁、小学三年级、初中二年级, 就是儿童个性发展特别是品德发展变化的关键期。(三)品德发展的成熟期发生在初三末到高二初的时期。二、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与德育的关系一方面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德育的出发点和依据,是制定德育目标,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德育的目的又在于根据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来引导和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 Page 1 of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