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效应.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85678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效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效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效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效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效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效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效应.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效应李旭阳(08级生科一班,0807040049)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前人对鄱阳湖水利枢纽的生态效应的相关文献,来分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发展近况,及其生态效应的论证。通过众多研究,本文将得出鄱阳湖生态效应的基本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其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和挑战。关键词:鄱阳湖,水利枢纽,生态效应,发展趋势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介于北纬28度22分29度45分,东经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波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

2、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35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位升降幅度较大,具有天然调蓄洪的功能。由于水位变幅大,所以湖泊面积变化也大。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水流归槽,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具有“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 本文将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鄱阳湖

3、水利枢纽所面临的问题,鄱阳湖水利枢纽的生态效应以及笔者关于鄱阳湖的看法构成。1: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1.1:新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提出早在上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提出要在鄱阳湖建坝,当时他提出的目的是为连通赣粤水路航运交通。1946年,当时的赣江流域水利建设计划提出建闸方案。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式平也提出在鄱阳湖建坝,他的想法是建坝挡长江洪水倒灌。1979年至1984年,着眼于抵御1954年规模洪水,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对湖控工程开展全面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省科学院牵头,我省17个厅局、39个科研单位组织了大型鄱阳湖科学考察,形成了人工湖控综合报告。1998年长江流域特

4、大洪水后,江西师范大学提出以满足长江及鄱阳湖区防洪调度需要为主,非汛期则考虑湖区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的湖控方案。然而一个几代人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工程,为何一直停留在图纸上呢?在2000年之前,鄱阳湖以洪为主,1954年、1998年两次大洪水让人刻骨铭心。当时湖控方案目的是御长江水于湖口之外,工程大坝设计为21米高。鄱阳湖是长江洪水最重要的分洪区,据测算,如果鄱阳湖不让洪水进入,湖口下游长江段水位会抬高0.7米,武汉、南京、上海等大城市防洪压力大,所以,国家有关部门主张湖控工程缓行。其后,在2002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江西省40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要求开展鄱阳湖控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加快立项进程

5、的建议的“一号议案”。2008年年底,我省成立了专门的推进工作小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开始了新一轮的推动2008年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决策,为该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江西省水利厅随即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把鄱阳湖建闸思路,由此前的“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即鄱阳湖水利枢纽建成,采取“调枯不调洪”运行方式,汛期保持江湖相通,发挥鄱阳湖分洪作用,在枯水期则放闸蓄水。而原鄱阳湖控制工程规划设想中,计划在鄱阳湖口建闸蓄水,抵御长江洪水倒灌,拒长江洪水于鄱阳湖外,鄱阳湖与长江完全隔断。显然,“调枯不调洪”的设计理念是将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由防洪为主要目的

6、,转为水资源的配置保护与开发利用。这是对鄱阳湖“湖控工程”方案的一大突破,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可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这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肯定。在2008年5月底的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规划意见报告咨询会上,一些到会专家学者了解新构想允许长江洪水倒灌后,他们不再质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江西省将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战略性生态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1.2: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基本设想随着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提出与建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经过

7、激烈的论证,也快将于近期建设,以下主要从工程选址,工程生态保护,工程水量调节来阐述。1.2.1工程选址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坝址选定为鄱阳湖入江水道,上距星子县城约12km,下至长江汇合口约27km,此处,右边是屏峰山,属都昌县;左边是长岭,属星子县。两山之间湖面宽约2.8km,为鄱阳湖入长江通道最窄之处,两岸均为岩质边坡,地形、地质条件都很好,右岸是修建水坝的理想场所,并且右岸屏峰山的基岩埋深相对较浅,是修建水坝的理想场所。“身高”不足200米的屏峰山、长岭山谈不上巍峨,却如两把大锁,锁住了浩瀚的鄱阳湖水。鄱阳湖水利枢纽由闸坝主体工程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两部分组成。闸坝主体工程分别为船闸、泄水闸

8、、电站厂房和过鱼建筑物。1.2.2:工程的生态保护在建设闸坝主体工程时,还设计安排了对鄱阳湖(吴城)、南矶两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拟将保护区用长达38公里的堤围起来,使保护区形成相对独立的保护圈,然后再在小保护圈内设立节制闸、排涝站,控制圈内水位,满足自然保护区湿地的正常运行要求,以适合冬季候鸟栖息。此外,一旦该工程实施建成,鄱阳湖1416米之间约有600k的草沼湿地,加上鄱阳湖(吴城)和南矶山自然湿地保护区445k的草沼湿地,届时,至少有1000 k稳定的草沼湿地供候鸟栖息。 为了使江湖相通顺利和满足鱼类洄游的需要,调控水位从21米降到了1215.5米,大幅牺牲了发电与灌溉

9、功能。又坚持改坝为闸方案,2.8公里长的枢纽工程开有111个泄水闸,每个闸宽16米,加起来总净宽1776米,全部开启后,江湖基本上处于自然连通状态,保证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淤积,保障水体更换速度。在5月至8月鱼类洄游高峰期水利枢纽闸门全开,保证洄游通道畅通无阻,并将建设仿生态鱼道让鱼类自由进出鄱阳湖。 此外,还可以满足鄱阳湖血防灭螺的需要,保证枯水期控制水位以下的钉螺杀灭,基本消灭鄱阳湖血吸虫病,以保障湖区人民生命安全。1.2.3:工程的水量调节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水位将根据季节来调节:5月1日8月31日的主汛期,闸门全敞开,江湖连通;9月1日9月30日的蓄水期,当湖水位消落到15.5m

10、时,控制闸门开度,使湖水位维持在15.5m左右,遇枯水年,9月1日湖水位低于14m,在满足航运、水生态与水环境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控制闸门开度,尽快充蓄,并控制湖水位不超过15.5m;10月1日10月31日的补水期,加大枢纽泄量,将湖水位从15.5m降至调控高水位14m,以补充下游因三峡水库蓄水造成的外江水量减少;在11月1日至次年2月底的供水期,为满足通航、生态基流需求,枢纽最小下泄流量按925m3/s控制,尽量使湖泊维持在调控高水位运行,到3月1日4月30日,加大枢纽泄量,至4月30日将湖水位降至调控低水位12m。1.3: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八大效应鄱阳湖水利枢纽建成后,将发挥八大工程效益:

11、保证鄱阳湖枯水期维持一定的水面及水体容积,以达到保护和改善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的目标;解决环湖地区饮水困难的星子、都昌、鄱阳、永修、余干、德安、共青城等县级城市及沿湖乡镇的饮水安全问题;可为增加湖区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扩种双季稻50万亩提供灌溉水源,增产粮食15亿公斤以上;减少湖区有螺洲滩面积72%以上,具有巨大的血防效益;改善湖区航道条件,新增湖区级航道200公里以上,使滨湖地区各县(市)有级航道贯通;可在枯水期为长江下游补充流量,有利于增加长江下游遭遇突发水环境事件水资源调度的灵活性;可增强鄱阳湖枯水季节水体的稀释降解能力;可稳定保护区湿地面积,保护越冬候鸟及水生珍稀动物,对保护鄱阳湖生态

12、环境将发挥积极作用。2: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面临的问题鄱阳湖水利枢纽不仅牵扯着江西人也系着全国人民,然而两方的出发点不同。江西省省政府为了江西区域的更好的发展,积极推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然而,因为生态及长江水系等多方面的原因,遭到许多学者与专家的反对。另外关于鄱阳湖大坝的选址,及其建设方案,建设中对鄱阳湖及周边湿地的影响还未进一步论证。3: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效应本节主要阐述专家学者的反对意见以及江西省政府的相关对策;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正负影响。3.1:赞成与反对意见 赞成和反对几成两派,反对意见主要为武汉水生生物所,三峡公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赞成的为江西本地科学家,政府以及其他

13、专家。此处主要围绕生态环境来论述。3.1.1:反对意见著名水生生物研究专家曹文宣早前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面访时曾说,如果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一旦上马,将阻断长江江豚及洄游性水生动物与长江联系,对稀有动物保护产生重大影响,危及渔业基因库安全,“那时,鄱阳湖夏天是一湖清水,到冬天可能就是一湖死水。” 得知鄱阳湖建坝可能上马的消息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和曹文宣、李文华、刘兴土等15名院士学者在京开了一个紧急碰头会,形成了一份“关于江西省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情况的反映和建议”。* 7 A% G 7 # y* u! J4 Q0 D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工程一旦运行不仅将影响下游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

14、供水安全,而且必然延长鄱阳湖换水周期,降低其自净能力,从而导致已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的水质更趋恶化,难保“鄱阳湖一湖清水”。3.1.2:赞成意见 为了避免鄱阳湖连年枯水、湿地减少、自净能力减弱的局面,江西省希望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化解这一困境。鉴于众多专家的反对,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认为,这个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恰恰是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另外,江西已邀请有关专家对工程建设涉及到的湿地候鸟、鱼类洄游、江湖关系等六大课题进行全面论证。从2005年开始,鄱阳湖持续出现低枯水位,由此引发了三个方面的生态问题:一是湿地干枯、生物退化、越冬候鸟减少。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矛

15、盾是枯水近几年来,每当进入秋季,长江下游水位减少,显著“拉空”鄱阳湖的水位。从而每年鄱阳湖枯水期提前了四十多天,又延长了一个半月才结束。水量的减少,直接导致鄱阳湖自净能力的退化。每年进入秋冬季后,鄱阳湖局部水域出现富营养化趋势。姚木根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提出建设这个水利工程,既考虑了湖区生态环境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又考虑了长远如何使湖区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根本改善,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对于工程建设将破坏鄱阳湖水质的担忧,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认为,鄱阳湖有80亿立方米的库容,每年过水量是1400亿立方米,能换17次。一般的湖泊每年换6-7次,水质就不会变差。此外,考虑到工程建设可能引发

16、的生态安全问题,原来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的防洪、灌溉和发电三大功能中,防洪功能已经取消;为了保护洄游鱼类,发电功能也准备取消。这意味着:江西不仅每年少了10亿度电,灌溉功能也由于水位调低,效果大打折扣。惟一的好处鄱阳湖不再枯水。孙晓山表示,工程建成后,将对鄱阳湖湿地进行调节,确保越冬候鸟有食物吃。按照现在设计的水位运行,包括吴城国际湿地保护区的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湿地都不受影响。另外,即便建设这个工程,鄱阳湖每年依然有半年的时间与长江自然连通,这与长江大部分鱼类洄流时间正好吻合。3.2:对生态环境的正负影响众所周知,一个工程的建设必有正负两面的影响,究竟是正面影响大还是负面影响大将在本节论述。3.2.1:对生态坏境的负面影响1:鄱阳湖湿地面临消失 随着鄱阳湖水利枢纽的建成,会导致季节性的水域环境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