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60577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物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物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物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物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复习提纲.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 物质基础:物质(主要为蛋白质与核酸)及元素(种类相同)组成上大体相同。 (1)化合物主要为蛋白质与核酸,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它们都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高分子物质。 (2)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等,它们在生命活动中有很大作用;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具有量小作用大的特点。 结构基础:除了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病毒则需要依赖活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生物体内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在体内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转化的

2、过程,叫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是生命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如果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病毒也属于生物,是因为它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后代,但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依赖活细胞)。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而反射则是应激性的一种高级形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神经系统参与。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活细胞内寄生),没有酶系统、供能系统,没有合成新物质所需原料等。可以说,病毒无应激性可言。 【生物能生长、繁殖和发育】 病毒之所以属于生物,是因为它具有生长、繁殖和发育的特征(但不能独立完成,需要

3、依赖寄主细胞)。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遗传是物种稳定的基础,变异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生物能适应环境,改变环境】 适应环境的如:枯叶蝶伪装成枯叶的样子,躲避天敌;草履虫的趋利避害;长期生活在地下的鼹鼠视力退化;食蚁兽的舌头又细又长等。 改变环境的如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分解者将动、植物尸体分解后把一些物质返回到自然界中。 生物的特征讨论 一、不论鸡蛋是否受精,它都不属于生物。而是多细胞生物的一种细胞和衍生物,因为不具有独立代谢和遗传的能力,所以不是生物,但是它属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马王堆出土的莲子,2000多年间仍进行着微弱的生命活动。这里的莲子,不属于生物,但具备成为生物的条

4、件。一旦它进入合适的环境,照样可以生根开花结果。 二、地球上没有一个生物个体是单一的生命体。一个人,看上去是单一的,有独立的行为和思维,但是,在他的体内外,同时存在很多其它的生物个体或群体:比如眼睛里的沙眼衣原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有很多这样的生物存在于每个人的体内,有些生物个体还可以改变人体的某些行为,甚至影响人的心理进程,虽然对遗传的影响没有证据,但是在很多动物的进化中,估计这些微小的生物一定或多或少地起过作用。人体是一个生物混合体,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蛔虫也是一个生物混合体,它的体内同时存在很多细菌病毒,在沙门氏杆菌的体内还有某些病毒的存在,在这些病毒的体内也可能存在某些噬菌体。所以,生物混

5、合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物群体。 三、人类的智力不是单一存在的,遗传会影响智力的高低。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周围环境的差异,每个人的能力未必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智力的发挥也受到外界的直接限制,一个人的智力再好,如果生活在几千年前,一样不能造出原子弹,所以人类的智力是一个人类历史整体传播的过程,没有我们的过去就没有我们的现在。 编辑本段结构基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基石,离开细胞,就没有神奇的生命乐章,更没有地球上那瑰丽的生命画卷。 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有各自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分类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一类没有

6、成型细胞核(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核)的细胞。其细胞核为拟核,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在细胞里盘曲折叠。仅含有核糖体。一般以裂殖方式增殖。主要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一类含有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而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则分别由叶绿体和线粒体进行主要有:动物、大部分植物、原生生物、真菌等。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古细菌:有时也称为“第三类生物” 古细菌,原来曾归入原核生物的细菌域,现在已经分出。往往生存在其它两域生物无法生

7、存的极端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此外还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细胞也不同于真核细胞的特征。 细胞的构成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这三种基本结构构成。而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的边界保卫- 细胞膜】 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 【细胞内的工厂- 细胞器】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仅含有一种细胞器)均含有核糖体,而真核细胞则含有其他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

8、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主要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质体(叶绿体属于质体中的有色体,还包括白色体)、微体、液泡、细胞骨架(微管、微丝、肌动蛋白丝)及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级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细胞的调控中心- 细胞核】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新陈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显微结构:指在光学显微镜下就能看到的结构,例如 蓝色为细胞核,绿色为微管1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 超微结构:指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内质网、 电镜下的花粉粒(8张)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具体结构

9、及各种生物膜。它们有共同的起源,功能上相互联系,并可彼此转化。 编辑本段物质基础元素大量元素 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等,这些元素有些是细胞的组成物质,有些则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例如:C、H、O和N都是构成生命体物质的必需元素,它们均是构成蛋白质的必要成分。蛋白质则是原生质的主要构成成分,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P和S也是细胞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核酸和磷脂这些重要化合物均含有P,P还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 微量元素 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是Fe、Mn、Zn、Cu、B(硼)、Mo(钼)等,它们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同样也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生

10、理功能所需的物质。例如: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B会导致花而不实;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缺铁会导致营养不良性贫血。 化学成分一切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但组成它们 蛋白质2的元素、原子,乃至分子本身都不属于生命系统。) 总述:细胞的化学成分主要指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一般指含碳氢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就叫有机物(碳酸盐除外),如:淀粉、氨基酸、氨基酸盐、核酸等;无机物主要是水、无机盐和气体单质。各种物质在活细胞中的含量从少到多的正常排序是:糖类和核酸(占11.5%)、无机盐(占11.5%)、脂质(占12%)、蛋白质(占710%)、 水(占

11、8590%)。 无机物 【无机盐】无机盐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成分。其生理功能有: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渗透压平衡、酸碱平衡、离子平衡)。例如:兴奋的传递就需要神经元上的内外钾、钠离子浓度的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水】水是生命之源,生物需要依赖水才得以生存。 有机物 【糖类】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核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脂质】脂质中的脂肪是主要储能物质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生理活性物质:凡是对人或动物生理现象产生影响的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理活性物质。例如神经传递物质乙酰胆碱、神

12、经生长因子、多肽、多糖、多种活性酶、酶元等都是生理活性物质,辅酶、辅机、等都是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部分。 编辑本段生物分类生物的基本分类层次: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生物的详细分类层次:域、界、门、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亚目、总科、科、亚科、总属、属、亚属、总种、种、亚种。 种是最小的生物单位。生物的相同科、目越多,共同点也越多。 域是生物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作为比界高的分类系统,称作“域”(Domain)或者“总界”(Superkingdom)。目前这三域分别命名为细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 生物由原核生物、真核生

13、物及非细胞生物组成,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其特征是可以进行新陈代谢。 分类组成植物藻类植物、苔癣、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动物脊椎动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棘皮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微生物真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病毒三域系统生物分类 真核域动物界、真菌界、变形虫界、植物界、有孔虫界细菌域原核生物界古菌域嗜泉古菌界、广域古菌界、初生古菌界3编辑本段生命起源综述生命起源是当代的重大科学课题,然而却又是至今依旧了解甚少的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关于生命的起源,历史上曾经有过种种假说:如“

14、神创说”(认为:生命是由上帝或神创造的)、“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尤其是简单生命是由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等。这些假说多出于臆测,已被人们所否定。从近年召开的国际生命起源学术会议提出的研究论文看,当代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可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化学进化论”(化学进化论主张: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到有机,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化学进化过程。);二是“宇宙胚种说”(宇宙胚种说则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只是后来才在地球上发展了起来。)。 研究生命起源的意义 研究生命起源是要弄清几十亿年生命诞生的历史,然而其意义远不止追根溯源,还在于可以了解生命与环境,整体与部分、结构与

15、功能、微观与宏观、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以主物质和能量与信息之间的辩让关系,可以进一步阐明遗传变异,生长分化、复制繁殖、新陈代谢、运动感应和调节控制等生命活动的机制,从而认识和阐明生命的本质,以实现人类控制和改造生命的目标。 化学进化论核酸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起源关键就在于这些生命物质的起源,即在没有生命的原始地球上,由于自然的原因,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作用,产生出多种有机物和生物分子。因此,生命起源问题首先是原始有机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化学进化的作用是造就一类化学材料,这些化学材料构成氨基酸,糖等通用的“结构单元”,核酸和蛋白质等生命物质就来自这结“结构单元”的组合。 1922年,生物化学家奥巴林第一个提出了一种可以验证的假说,认为原始地球上的某些无机物,在来自闪电,太阳光的能量的作用下,变成了第一批有机分子。时隔31年之后,美国化学家米勒首次实验证了奥巴林的这一假说。他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用氢、甲烷、氨和水蒸气等,通过加热和火花放电,合成了有机分子氨基酸。继米勒之后,许多通过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又合成出了其他组成生命体的重要的生物分子,如嘌呤、嘧定、核糖、脱氧核糖、核苷、核苷酸、脂肪酸、卟啉和脂质等。1965年和19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