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571987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 跟着时间的消逝,转瞬一学期又曩昔了。期末接近,回忆这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感受真累,但也伴跟着收成的欢愉。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思想方面:本人能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团结同志,热心帮忙年轻的教师;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仔细负责,关怀学生,爱惜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1、备课:开学初,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然后依据要求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常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仔细钻研一年级语文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教师学习、沟通。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

2、点、难点。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经常工作到深夜。为了一年级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学问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生字卡片与音节卡片。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字、词重点内容用电脑打印在纸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楚的印象。每次,当我工作完的时候,脖子就已经感到非常僵硬而痛苦。而家人都已熟睡,时钟已悄然滑过深夜十一时、十二时,有时已经凌晨一时多了。(转载请注明来自:公文素材库http:/ 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预备,不打无预备之仗。上课时仔细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动身,留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制造

3、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力量。对一年级低段学生来说,除了要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以外,还要教给他们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我是这样做的:到校的第一天我就让学生把语文课本放在自己桌子的左角,铅笔和本子放在右角,摆好后坐端坐直,抬头挺胸看黑板,静坐2分钟,坚持了两周,这个良好的习惯就养成了。以后就是在静坐的同时背诵已学过的课文。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读书要手指书上的文字才读,否则就不读。培育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洁些的问题总是找学困生答复。桌间巡察时,留意对学困生进展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准时做课后记,找出缺乏。 3、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一年级学生进展辅导,

4、不明白的急躁讲解,不会写字就手把手地教,准时查缺补漏。中午吃饭后,就辅导学困生,成绩好的学生清扫卫生。并与家长联系,准时沟通状况,使家长了解状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展辅导。 4、作业:依据减负的要求,特殊针对一年级低段学生,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细心的选择,适当的留一些有利于学生力量进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制造性的作用。 三、教学阅历: 通过本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我的阅历愈见丰富。一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换点,这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熟悉。为此,一学期来,我始终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快速承受学问。当学生把教师当成一位良师益友对待时,他的思

5、维就像草野上的野马天马行空,于是,沟通的火花拼出了共性的思想;当学生的沟通成了断线的风筝时,教师也要准时遏制,这时教师的权威也是不容置疑的。 学生有着自己的共性思想,如何让他们有个表现的时机呢?在教学中,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我当小教师”、“你能我也能,你行我更行”等教学手段让我的教学如鱼得水。 每个人都渴望着别人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自己,当教师一句“嗯,同学读得极为流利,假如他读得慢一些,加上些动作,那就更棒了!”或同学们的一片热闹的掌声,会让他觉得上课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评价机制的建立和敏捷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忱,活化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可,在评价中促进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想学爱学主动学了,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教学中的困惑 1.课改有利于推动素养教育,但课改的教学却和统考有点“较劲”,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机制来精确地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呢。 2.教材的针对性过于城市化,不大适合于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帮助教学,建议教材有地方性。 总之, 孩子的心纯净如白纸,笔墨挥毫间的作品好坏取决于教育。因此,教师的学习更应当是终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