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454009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建构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同学自主学习的兴趣 数学活动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要创造出同学的活动,这种活动必须是同学的主动学习活动,而兴趣则是同学主动学习活动的最正确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同学活动情境,激发同学积极主动参加课堂活动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成为同学的自主学习活动。例如,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知,不管你怎样讲解,同学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往往困惑 不解,半信半疑,没有兴趣,为此,在教学中,可用趣味游戏多米诺骨牌为同学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同学学习兴趣,课前在讲桌上坚上一列小木块,开始上课,便指着这列小木块对同学说:这列竖着的小木块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2、第一只倒下;假设前一只倒下,则后一只必定倒下。 试问:当把第一只木块推倒后,这列木块是否全部倒下?为什么?面对讲桌上的这列木块和问题,同学的兴趣立即被触发了,求知欲十分激烈,跃跃欲试,都争着上来做这个游戏。让几个同学轮换做这个游戏。推倒再摆,摆好再推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等同学在游戏中验证了结果之后,适时引导同学从中抽象、概括出了数学归纳法原理。为了使同学深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然后可制定如下问题,供同学实验验证、讨论:在上述游戏中,去掉其中一个条件(可从中抽掉两只木块),只有一个条件,能否确保这列木块全部倒下?假设去掉条件一,只有二呢?通过实验,使同学加深对数学归纳法中“两个条件,

3、缺一不可的理解。 建构直观图形情境,引导同学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是一门将文学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融为一体的抽象科学,熟练地进行三种语言的互相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准确地画出图形是实现三种语言互相转化的纽带。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同学画图能力的培养,让同学自己动手画,在画图中学数学。 例如在椭圆定义教学中,课前可要求同学每人准条一块纸板,一条细绳,两枚图钉,课堂上让同学自己动手画椭圆,同学人人参加,人人动手画。面对自己画出的椭圆,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可让同学改变绳子长度、使其:等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分别画椭圆。让同学依据画图过程,自己得出椭圆定义。这样同学

4、对椭圆定义理解深入,特别对定义中的一些条件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2引导同学自主学习方法一 1.自主探究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给予同学足够的发展空间,发挥每个人的潜能,让每一个同学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授课第一次真好时,我适当制定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第一次真好!我们知道人的一生有数不清的第一次。第一次旅游,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坐火车、飞机等等。那么,有谁能说说你们印象最深的一个第一次呢?先用提问式引导同学的兴趣,同学思索了一下都积极主动地回答他们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我又问:“为什么

5、这些第一次让你印象如此深入呢?它是不是有什么魔力让大家都对第一次永生难忘啊?让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找出写了哪些她的第一次经历。让同学去朗诵课文找出所经历的第一次,让同学独立思索,每个同学都参加进来,同学自己提问,同学回答,通过这节课,加强了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不仅有自己一定的学习基础,也有自己独有的学习方式,而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应该依据同学的不同状况而改变,依据加德纳的理论基础,同学具有不同的智能,所以,每个同学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照顾到不同类型同学的差异,面向全体同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就是让同学

6、主动参加合作探究式学习,把全班同学平均分成几个小组,使每一位同学都要经历课前预习、小组讨论、讲台展示几个学习环节,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通过小组学习彼此互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看法、想法,互相交流,学会了与同学合作,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互相交流、补充中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学业出色的同学主动向同学传授知识,对那些原本偏科的同学通过小组学习使他们受到启发,也理解了相关知识,提升了成绩。 3.利用课后给同学布置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习题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多给同学布置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习题,使同学在长期的探究中养成自主学习的

7、习惯。这样教学能使同学在探究中进步,并且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另外,就是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提供一些发展他们才艺的机会。 3引导同学自主学习方法二 1.营造氛围,唤醒同学自主学习的意识。从同学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提出一些既让同学感到熟悉、又必须要动脑筋才干解决的问题,将同学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同学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同学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究、思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同学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同学无论报什么数,教师都知道能否被2、3、5整除,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同学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

8、,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必须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2.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关于小同学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教学中,要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制定探究性问题,给同学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要让同学在观察、实验、推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教师可让同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再准备一桶水,让同学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同学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同学是学习的主人。 3.创设机会,让同学自主参加学

9、习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熟悉事物,就必须亲自参加尝试、体验,亲自去做。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常常给同学提供亲自参加施行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有效。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安排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让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简单图形。当他们发现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引导同学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间的关系,试着自己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第二层次,进一步提出用一个梯形

10、推导面积公式的设想,让同学在小组内尝试、讨论。于是,有的通过折纸、有的通过割补,分别从不同角度验证得出结论。 4引导同学自主学习方法三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同学自主学习的欲望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使同学的求知欲由埋伏状态转入被激活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设疑,制定符合同学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同学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同学明确自主学习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激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同学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同学带着渴求的心理探究其中的原因。关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让同学在学习施行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

11、出。同学自己发现的问题就更贴近同学自己思维实际,更能激发同学自主学习的欲望。在数学学习中,同学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说明:同学真正积极参加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同学的学习情感,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升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激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同学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同学制定出了阅览式、书架式、礼品式等等多种包装制定。同时加深了对长、正方体的理解。即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利用外在动机的激励作用,促进内在动机的发展。因为内在动机更有

12、助于同学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升创造能力。 巧设“陷阱。促进自主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同学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取发展。反思是对所提出的结论进一步锻炼和升华,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同学在数学学习中不免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认知偏差,这样会阻碍同学数学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克服呢?巧设“陷阱是防止这种偏差出现的好方法,因为成功经验经常容易淡漠,而失败的教训却往往使人终身难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常见的、易犯的错误,无论老师反复讲解,多次强调,总有些同学不能彻底改正、往往一错再错,此时不如改变方法,精心制定“陷阱既按同学错误思维把他们引入矛盾的疑惑境地,使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自主反思,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原因,改错为正,让同学在“吃一堑中“长一智,确实不失为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1)1.2+8.81.25;(2)1.60.91.60.9这样类似的计算题中,许多同学往往会背离运算顺序,而依据数的某些表面特征会这样计算: (1)1.2+8.81.25=101.25=12.5;(2)1.60.91.60.9=11=1,所以教师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有意安排这样的“陷阱让同学尝试、比较、反思,加深错误的影响,从而促进同学正确的认知。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