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赫兹实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36804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弗兰克—赫兹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弗兰克—赫兹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弗兰克—赫兹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弗兰克—赫兹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弗兰克—赫兹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弗兰克—赫兹实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弗兰克赫兹实验弗兰克-赫兹实验是 1914 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弗兰克和赫兹设计完成的。该实验研究电子与原子 碰撞前后能量的变化,能观测到汞原子的激发电势和电离电势,可以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为波尔 的原子结构理论假说提供有力的实验证据。该实验的方法至今仍是探索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Bohr)提出了原子能级的概念并建立了原子模型理论。该理论指 出,原子处于稳定状态时不辐射能量,当原子从高能态(能量 E )向低能态(能量 E )跃迁时才辐 mn 射。辐射能量满足AE = E -E(1)mn 对于外界提供的能量,只有满足原子跃迁到高能级的能级差,原子才吸收并跃迁,否则不吸

2、收。电子氩原子灯丝电压图 1 弗兰克 -赫兹实验原理图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弗兰克(JFranck)和赫兹(GHertz)用慢电子穿过汞蒸气的实验,测定 了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从而证明了原子分立能态的存在。后来他们又观测了实验中被激发的原 子回到正常态时所辐射的光,测出的辐射光的频率很好地满足了玻尔理论。弗兰克赫兹实验的结 果为玻尔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玻尔因其原子模型理论获 192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弗兰克与赫兹 的实验也于 1925 年获此奖。【实验目的】1、了解弗兰克-赫兹实验仪的结构、原理,学会它的调节和使用方法。2、了解电子与原子之间的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3、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

3、发电位;4、证实原子能级的存在,加深对原子结构的了解;【实验器材】智能型弗兰克-赫兹实验仪,计算机,示波器【实验原理】夫兰克一赫兹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在真空管中充待测氩气,阴极K阳极A,G、G分别为第12 一、第二栅极。K-G-G 加正向电压,为电子提供能量。 U 的作用主要是消除空间电荷对阴极电子发射的影响, 1 2G1K提高发射效率。 G-A 加反向电压,形成拒斥电场。2电子从K发出,在K-G区间获得能量,在G-A区间损失能量。如果电子进入G-A区域时动能大2 2 2 于或等于 eU ,就能到达阳极形成阳极电流 I.G2A电子在不同区间的情况:1. K-G 区间 电子迅速被电场加速而获得能

4、量。2. G-G区间 电子与氩原子碰撞。当其能量小于氩原子第一激发态与基态的能级差AE=E-E1 2 2 1 时,氩原子基本不吸收电子的能量,碰撞属于弹性碰撞。当电子的能量达到AE,则可能在碰撞中被 氩原子吸收这部分能量,这时的碰撞属于非弹性碰撞。AE称为临界能量。3. G-A 区间2电子受阻,被拒斥电场吸收能量。若电子进入此区间时的能量小于 eU 则不能G2A图2弗兰克-赫兹实验UI曲线G2K达到阳极。由此可见,若eU nAE,则电子在进入G -A区域之前可能n次被氩原子碰撞而损失能量。阳极电流I随加G2K2速电压U变化曲线就形成n个峰值,如图2所示。相邻峰值之间的电压差AU称为氩原子的第一

5、G2K激发电位。氩原子第一激发态与基态间的能级差2)AE= eAU【实验内容及步骤】测量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通过U -I曲线,观察原子能量量子化情况,并求出氩原子的第一G2K激发电位。一、实验步骤1将面板上的四对插座(灯丝电压, U :第二栅压, U :第一栅压, U :拒斥电压)按G2KG1KG2A面板上的接线图与电子管测试架上的相应插座用专用连接线连好。将实验仪器与计算机(或示波器) 连接好。2打开仪器电源,开启计算机(或示波器)。 3“自动/手动”挡开机时位于“手动”位置,此时“手动 ”灯点亮。4. 电流档为lOrA、lOrA、10-vA和IOpA、开机时位于“ 10-9A”本实验保持此

6、档不变。5. 按电子管测试架铭牌上给出的灯丝电压值、第一栅压u、拒斥电压U 、电流量程I预置相G1KG2A应值。按下相应电压键,指示灯点亮,按下“人”键或“V”键,更改预置值,若按下“”键或 “” 键,可更改预置值的位数,向前或向后移动一位。6. 电子管的加载。同时按下“ se t”键和“”键,则灯丝电压,第一栅压,第二栅压和拒斥电压 等四组电压按预置值加载到电子管上,此时“加载 ”指示灯亮。注意:只有四组电压都加载时,此 灯才常亮。7四组电压都加载后,预热十分钟以上方可进行实验。8按下“自动/手动”键,此时“自动 ”灯点亮。此时仪器进入自动测量状态。9. 在自动测量状态下,第二栅压从0开始变

7、到85V结束,期间要注意观察示波器曲线峰值位置,并 记录相应的第二栅压值。10. 自动状态测量结束后,按“自动/手动”键到“手动”状态,等待5分钟后进行手动测量。11 改变第二栅压从0开始变到85V结束,要求每改变IV记录相应I和U 值。G2K12. 实验完毕后,同时按下“set ”键+ “”键,“加载”指示灯熄灭,使四组电压卸载。13. 关闭仪器电源。二、数据处理1作出U -I曲线,确定出I极大时所对应的电压U.G2KG 2K2. 用最小二乘法求氩的第一激发电位,并计算不确定度。【思考题】1. U -I 曲线电流下降并不十分陡峭,主要原因是什么?G2K2.I的谷值并不为零,而且谷值依次沿U 轴升高,如何解释?G2K3. 第一峰值所对应的电压是否等于第一激发电位?原因是什么?4. 写出氩原子第一激发态与基态的能级差。【注意事项】灯丝电压和加速电压过大会导致电子管电离,电子管电离后电子管电流会自发增大直至烧毁。 一旦发现I为负值或正值超过10“A,迅速关机,5分钟后重新开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