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吊装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10121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吊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钢结构吊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钢结构吊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钢结构吊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钢结构吊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结构吊装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吊装应急救援预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结构吊装应急救援预案一、编制目的为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 全;迅速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事故,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救援、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 一致”的原则,制定本预案。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佛山市三水区百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车间施工现场。三、基本情况 3.1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南丰大道邓岗路口向前200米,盛路电子设备厂旁边。本工程为佛山市三水区百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工程,车间2为1层钢结构,楼层高度7.9米、框架柱为混凝土结构。檩条采用Q235

2、B冷弯内卷边C型槽钢。3. 2安全生产事故类别根据本工程的钢结构吊装项目特点,钢结构安装施工过程中易发生起重、髙空坠落、物体 打击、触电等伤害事故。四、附近应急救援资源情况: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距离施工现场4公里左右。急救电话:120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李坚诚项目副经理陈朝辉安全负责人文锦祥项目总工刘学顺钢结构安装负责人张瑞龙抢险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善后调查组事故调查组义务消防队5.2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及职责5. 2. 1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及主要职责项目经理是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的第一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指挥工作。 成员分别由

3、书记、副经理、总工程师、安全员组成、安全员是应急救援第一执行人,担任副 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副经理是事故应急小组第二负责人,负责相应事故救援组织工作的配合工作和事故调査的 配合工作。5. 2. 2抢险组及主要职责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由生产经理、项S工程师、安全员和项目班子及各施工单位的 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向上级报告 抢险进展情况。5. 2. 3安全保卫组及主要职责组长由项目副经理担任,成员由项目部成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 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负责现场车辆疏通,维持治安秩序,负责保护抢险人员

4、的人身安全。 5. 2. 4后勤保障组及主要职责组长由项目副书记担任,成员由材料员、会计师组成。主要职责是协助制定应急物资资源 的储备计划,按已定制的计划,检査落实应急物资的储备;负责调集、管理、发放抢险器材、 设备,负责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5. 2. 5医疗救护组及主要职责组长生产副经理担任,成员由项目部及施工单位经过救护训练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护等工作。5. 2. 6善后处理组及主要职责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由项目部领导班子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 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做好其他善后事宜。5.2.7 事

5、故调査组及主要职责组长由项目经理、公司责任部门领导担任,成员有项目安环部长,公司相关部门及有关 技术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保护事故现场和收集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査明事故原因,确定 事件的性质,提出应对措施,按“四不放过”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总结。5.2.8义务消防队项目部及各施工单位经过培训的人员组成。5. 3应急联络通讯方式急救电话:120火警电话:119 治安报警:110交通事故电话:122六、起重伤害应急预案6.1 危险源监控6. 1. 1制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査落实情况。6.1.2起重设备的购置和安装符合国家和行业规定,随时检査和定期检査相结合,掌握 起重设备安全管理

6、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6. 1. 3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6.2 预防措施6.2.1起重作业人员须经有资格的培训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才能持证上岗。6. 2. 2.起重作业人员在操作前应检査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如起重量限制器、行程限制 器、过卷扬限制器、电气防护性接零装置、端部止挡、缓冲器、联锁装置、夹轨钳、信号装 置等是否齐全可靠,否则不准进行操作。6.2.3平时应严格检验和修理起重机机件,如钢丝绳、链条、吊钩、吊环和滚筒等,发 现报废的应立即更换。6.2.4建立健全维护保养、定期检验、交接班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6.2.5起重机的悬臂能够伸到的区域不得站人;电磁起重机的工作范围内不得有

7、人。6.2.6吊运物品时,吊物不得从人头上过;吊物上不准站入;不能对吊挂着的东西进行加 工。6.2.7起吊的东西不能在空中长世间停留,特殊情况下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6.2.8起重机驾驶人员接班时,应对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査,发现 性能不正常时,应在操作前将故障排除。6.2.9开车前必须先打铃或报警,操作中接近人时,也应给子持续铃声或报警。按指挥 信号操作,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任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6.2.10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重新工作前,应检査起重机 是否工作正常。6.2.11当司机维护保养时,应切断主电源,并挂上标志牌或加锁。如有未消除的故障,

8、应通知接班的司机6.3预警行动6.3.1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气候、地形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对起重作业范围进 行隔离,设置必要的警示标识。6.3.2在起重运行中,突发断电、行运路线偏离、气候异常和机械出现故障等,按照现场 处置方案及时应对,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有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时,及时做出必要的预警或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提出启动相应预案的建议。事发单位和 有关部门做好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七. 高空作业伤害应急预案7.1危险源监控加强对人员教育,高处作业、临边防护、“三宝四口”、吊装作业、机械设备等进行安全 检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避免事故的发

9、生。7.2预防措施7.2.1加强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7.2.2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的体检,严禁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不适合高 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7.2.3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着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如,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和 有关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脚作业;如果是悬空高处作业要穿软底防滑鞋。7.2.4按规定要求支搭各种脚手架,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工作。7.2.5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网。7.2.6切实做好洞口处的安全防护。7.2.7使用高凳和梯子时严格按照有关安全技术

10、要求进行。7.2.8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登高作业前,必须检査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7. 2. 9禁止在六级强风或大雨、雪、雾天气从事露天髙处作业。7. 3预警行动7.3.1高处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系安全带、安全绳或者使用不当时,也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此 时可以当场制止,必要时召开安全会议通报违章行为,按规章制度进行处罚。7.3.2临边、洞口等坠落高度在2米以上,而无防护栏杆、安全网、挡板或防护不可靠时,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应按要求完善上述防护设施。7.3.3当发生大风、暴雨、暴雪等恶劣气候时,高处作业人员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对此 要加强对气象部门的联系,尽早掌握气象变化情况,提前停止高空作业,

11、撤离人员,必要时加固高耸设备。八物体打击应急预案8.1危险源监控加强对人员教育,加强对高处作业、临边防护、“三宝四口”、吊装作业、机械设备等进 行安全检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避免事故的发生。8.2预防措施8.2.1对施工作业人员要坚持开展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做好施工人 员安全技术交底工作。8.2.2高处作业时,所有物料按指定位置堆放平稳;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 等物件,传递工具、小型材料时采用专用吊篮等工具。8.2.3各类手持机具、施工设备使用前应检査,确保性能完好。8.2.4高空临边作业应防止物件坠落。8.2.5尽量避免上下垂直作业,分层作业时,应设置隔离设施。

12、8.2.6通道、过道等临时设施要设防护棚,符合安全规范要求。8.2.7坦克吊及汽吊作业半径内严禁站人。8.3预警行动8. 3.1施工作业人员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帽,要现场制止,必要时召开安全会议,甚至 采取处罚措施。8. 3.2临边、洞口作业未设挡板,高空作业未挂安全网时,要按要求完善防护设施。8.3.3拆除作业物料散乱堆放时应立即进行现场清理。8. 3.4机械设备带“病”工作的,停止施工进行对机械设备整改维修。九触电伤害应急预案9. 1危险源监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制定用电管理制度,随时 检査和定期检查相结合,掌握供用电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建立和完善以

13、预防为主的曰 常监督检査机制。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 触电事故,在0常施工生产用电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用电的安全要求。9.2预防措施9.2.1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9.2.2加强用电管理,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规程和制度,并严格执行。9.2.3使用、维护、检修电气设备,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9.2.4尽量不进行带电作业,特别在危险场所(如高温、潮湿地点),严禁带电工作;必须带电工作时,应使用各种安全防护工具,如使用绝缘棒、绝缘钳和必要的仪表,戴绝缘 手套,穿绝缘靴等,并设专人监护。9.2.5对各种电气设备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査,如发现绝缘

14、损坏、漏电和其他故障,应及时处 理;对不能修复的设备,不可使用其带“病”进行,应予以更换。9.2.6根据生产现场情况,在不宜使用380/220伏电压的场所,应使用1236伏的安全 电压。9.2.7禁止非电工人员乱装乱拆电气设备,更不得乱接导线。9.2.8加强技术培训,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反事故演习9. 3预警行动当发现电气设施(设备)故障或绝缘部位老化,施工作业点距高压线较近的情况下,做好 警示工作。经常性对员工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十.信息报告程序10.1当发生险情时,现场值班人员立即组织急救,并迅速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 导小组应迅速评估险情,判断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同时上报

15、公司应急办公室,确定等级 并上报属地应急指挥机构。10.2现场报警方式采用警报器、喊话或其它方式來疏散人员,并采用电话向值班室报 警。10.3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队伍、公安、消防、医院等相关 部门取得联系,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联络方式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10.4现场应急指挥中心通过上述联络方式向有关部门报警,报警的内容主要是:事故 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数量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 取的处置措施和需要救助的内容。10.5应急反应人员以电话向外进行求援。十一.应急处理11.1响应分级二级起重伤害事故定义为一次可能导致死亡2人以下,直接影响施工,项目部、公司能 自己处理的;一级起重伤害事故定义为一次可能导致死亡3人以上,直接导致施工中断,项目部不能 完全自己处理,需上级、地方人民政府救援。11.2响应程序项目应急救援小组获取事故报告后,迅速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同时报告公司应急指挥中 心,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接到信息后上报公司应急指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