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消灭蚧壳虫的首选最佳时段.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100224 上传时间:2024-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月:消灭蚧壳虫的首选最佳时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月:消灭蚧壳虫的首选最佳时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月:消灭蚧壳虫的首选最佳时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月:消灭蚧壳虫的首选最佳时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月:消灭蚧壳虫的首选最佳时段.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月:消灭蚧壳虫的首选最佳时段郑州坪安园林植保技术研究所 张伟兴编辑整理一、令人讨厌的蚧壳虫在园林和盆栽花卉的枝干上,常可发现有黄白色、灰白色、棕褐色以及其他颜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小突起,乍看时似乎是植物的疣瘤或似沾着的分泌物和污染物,用手拨动可脱落,其内有一浅黄色的小虫,这就是常见的花卉害虫蚧壳虫,其外层保护物是其自身分泌的蜡质层介壳,故常叫蚧壳虫。蚧壳虫,体型小,一般体长0.5至2.5毫米,全世界已知有6000多种,我国记载的约650多种,在这一庞大的家族中,除紫胶虫、白蜡虫、胭脂虫等少数虫种可供人们利用之外,其他大部分是害虫。二、常见的蚧壳虫种类及主要危害对象1、草履蚧。又名草鞋蚧壳虫、柿裸

2、蚧。主要危害桃、柿、梨、苹果等多种果树及樱花、广玉兰、腊梅、月季、玫瑰、国槐等园林观赏植物。 形态特征:雌成虫身体椭圆形,长8-10毫米,宽4-5毫米,体背中央灰紫色,外围淡黄色,形似草鞋,体背覆一层细毛和白色薄蜡粉。若虫体形与其相似,赤褐色。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根附近土缝里、树皮缝、枯枝落叶层及石块下成堆越冬。次年2月下旬开始出现若虫,3月上中旬上树较多。若虫上树后,大量集中在1-2年生枝条上吸食汁液,以4月危害最重。受害严重的枝条推迟发芽甚至枯死。5月中下旬雌成虫下树潜入树根土缝产卵,产卵后即死亡,以卵越冬。小若虫有日出上树,午后下树的习性,稍大后则不再下树。2、日本龟蜡蚧。其

3、寄主范围广,主要有紫薇、广玉兰、桂花、夹竹桃、蔷薇、牡丹等观赏植物及桃、李、枣、枇杷、杏、山楂、苹果、梨、无花果等多种果树。形态特征:雌成虫蜡壳扁椭圆形,白色,长3-4.5毫米,背部分块呈龟甲状凹纹。活虫体淡褐至紫红色,若虫初孵淡红褐色,1天后开始分泌蜡质,7-10天形成蜡壳。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或树上叶片越冬。次年3-4月恢复活动,吸食树液,排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麦收期间是产卵盛期,卵产在母壳下,6月下旬卵孵化,若虫四处爬行寻找适宜的寄生部位进行固定,以叶部为多,少数在叶柄或嫩枝上。卵及孵化期间如雨水偏多则成活率高,反之则死亡率高。初孵若虫一般能爬行80厘米左右,

4、远距离传播主要靠风力扩散。8月下旬至9月下旬雌雄虫交配。受精后雌虫继续危害,并从叶上转移到枝条上准备越冬。3、褐软蚧。多危害家居花卉、如兰花、万年青、米兰、仙客来、龟背竹、茉莉、马蹄莲、苏铁等170余种植物。 形态特征:雌成虫常沿叶反面中脉寄生;体卵形,长2-4毫米,体色变化大,常为黄绿、黄褐或红褐色。背中央有一条纵脊隆起,脊周围深褐色,常有黑点散布或集成斑块,成2条褐色网状横带。发生规律:每年发生世代因地而异,可达3-8代,在温室中常年发生。以受精雌成虫或1-2龄若虫越冬。4、球蚧类。包括多种球坚蚧,如桃球蜡蚧、杏圆球蚧等,主要发生在桃、杏、樱桃、李、白蜡树、柳、紫穗槐、紫叶等果树及绿化植物

5、上。 形态特征:此类蚧壳虫主要寄生在植物的枝条上,雌成虫身体近半球形或球形,体色黄褐、红褐等,较好识别。 发生规律:大多数种类每年发生1-2代,多以若虫在枝条的背阴处越冬,翌春树木发芽后迁移至嫩枝上固定刺吸危害。5月是成虫产卵、若虫孵化集中的时间。其它还有粉蚧、圆蚧、盾甲蚧等。三、蚧壳虫对花卉的危害蚧壳虫的寄生广泛,木本、藤本、草本植物上都有寄生。在早春树液流动以后,蚧壳虫开始取食,雌成虫产卵后,经数日便可孵化出无介壳的可移动的小虫,称为初孵幼虫,它们在寄生植物上爬动,群聚于枝、叶、果上,成虫、若虫的口器插入花卉叶、枝组织中吸取汁液,开始固定生活,轻则叶片发黄、落叶、落果,重则部分枝条或全枝枯

6、萎死亡,并诱发煤污病,为害甚大。四、蚧壳虫难以防治的原因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即形成介壳,固定生活,这是蚧壳虫的一大特点。介壳的抗药力强,一般药剂难以进入,防治比较困难。因此,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五、防治蚧壳虫的最佳时期卵盛孵期到若虫期,此时介壳尚末形成或增厚防治花卉蚧壳虫,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年中首次最佳防治日期:从江南地区到长江流域,再到黄河流域,第一次若虫孵化时间分别为,为5月上旬中旬,5月中旬-下旬,5月下旬月底。此时初孵幼虫的活动期和危害期是进行防治的最好时期和关键时期,此时介壳尚末形成或增厚,对药物敏感,防治省时省力,而且效果好。1、家庭养花防治蚧壳虫的方法:(

7、1)用白酒对水,比例为12,治虫时浇透盆土的表层。蚧壳虫在春季室温7时,便开始活动。可在4月中浇1次,此后每隔半月左右浇1次,连续4次见效。(2)用食醋50毫升,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地揩擦,即可将蚧壳虫揩掉杀灭。此法方便、安全,既能达到除虫的目的,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返绿光亮。 (3)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试病株,能把蚧壳虫除掉,且除得十分干净、彻底。如用酒精擦拭兰花病叶时,不但能把蚧壳虫除掉,连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虫,也能彻底杀灭掉。(4)用烟末浸液喷洒,或用200至300倍的洗衣粉稀释液浇灌。在每代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期,应每隔7至8天防治一欠,连续进行防治两三次

8、,即能基本控制当代蚧壳虫的危害。2、田间栽培大面积发生蚧壳虫,此阶段需要使用化学防治。对路有效的杀虫剂有:常规杀虫剂:在若虫期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4000-5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等,隔7到10天喷一次,连续2到3次,可有效防止蚧壳虫的危害。如在喷洒时加人0.20.5的洗衣粉增加展着性,效果更好。也可根施药剂,即直径15-25厘米花盆埋施铁灭克颗粒剂0.5克或3涕灭威100毫升,可收到满意效果。近年国内外农药企业推出的防治蚧壳虫部分新产品:防治蚧壳虫类的杀虫单剂有:25%噻嗪酮(禁用于茶叶,副产物致癌)可湿性粉剂

9、40%杀扑磷乳油、8%增效异丙威乳油、30%松脂酸钠微乳剂、25%嘧啶磷乳油。防治蚧壳虫类的复配制剂有:40%毒机油乳油(毒死蜱+机油)、30%马噻乳油(马拉硫磷+噻嗪酮)、21%嘧磷噻乳油(嘧啶磷+噻嗪酮)、20%哒噻乳油(哒螨灵+噻嗪酮)、20%高氯噻乳油(高效氯氰菊酯+噻嗪酮)、28%杀扑噻乳油(噻嗪酮+杀扑磷)、25%水胺鱼藤乳油(水胺硫磷+鱼藤酮)、40%乐杀扑乳油(乐果+杀扑磷)40%机油杀扑乳油(机油+杀扑磷)。六、喷一次管一年,四季可随时杀蚧的特效药剂狂杀蚧(40%杀扑嘧磷噻乳油)狂杀蚧是三元复配特效杀蚧剂,英国进口,具有卓越的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能快速渗入植物组织内,可以透

10、过叶面渗透到叶背杀死目标害虫,对刺吸式口器的蚧壳虫有特效(对蚧壳虫的成虫和若虫都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兼治蚜虫、粉虱及鳞翅目害虫。具有强烈渗透性,但不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全年施药1次便可达到长期防除蚧壳虫的目的,且第二、三年蚧壳虫的发生率极低。防治蚧壳虫的成虫(带硬壳时期),用狂杀蚧8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狂杀蚧100-125毫升。防治若蚧(春夏之交刚孵化出来能够活动时),用狂杀蚧1000-15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狂杀蚧66.7-100毫升。 狂杀蚧虽然对成蚧具有良好效果,但在5月前后若蚧盛发期施药不仅效果好而且用药量较少,可以节省成本,一般只需喷一次药就能获得杀虫、杀卵的良好效果。狂杀蚧具

11、有强烈的渗透性,可以杀死叶内及隐藏在叶丛中的害虫,但不具有内吸传导作用,所以喷雾时一定要周到、均匀,全树都能均匀受药。狂杀蚧可用于防治多种害虫,如天牛类、三化螟、棉铃虫、玉米螟、蚜虫、盲蝽象、叶蝉等。据各地使用经验,对防治天牛类、三化螟、棉铃虫、玉米螟,用狂杀蚧乳油100毫升兑水1000-1500公斤喷雾可获得良好效果。对蚜虫、盲蝽象、叶蝉,用狂杀蚧乳油30-60毫升兑水1500公斤进行喷雾效果好。喷药选早晚气温低风小时进行。晴天气温超过28、风速超过每秒4米、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应停止施药。狂杀蚧每100毫升加柴油10-20毫升可以使杀蚧效果更为卓越。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狂杀蚧应避免在花后期喷雾,以免引起药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