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017114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产物B.货币是先哲为解决交换困难而创造的C.货币是固定充当一 般等价物的商品D.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创造的2、 牙买加体系的特点是( 2、D)。A. 保持固定汇率B.国际收支可自动调节C.国际储备货币单一化D.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3、 以下属于信用活动的是( 3、A)。A.赊销B.商品买卖C.救济D.财政拨款4、在 19实际末期,我国第一家由民族资本创办的现代商业银行是(4、B)。A. 西北农业银行B.中国通商银行C.中央银行D.英国丽如银行5、下列属于优先股股东权利范围的是(5、C )。A.选举权B.被选举权C.收益权 D.投票权6、 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有(6、

2、A )。A.政府债券B.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C.流通中的货币D.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7、成本推动说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侧重于( 7、 B )。A.需求与成本B.供给与成本C.需求与供给D.供给与结构8、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则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创造能力(8、A)。A.降低B.增加C.不受影响D.不确定)发育不全。9、造成金融压制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 9、DA. 货币市场B.黄金市场C.外汇市场D.资本市场10、凯恩斯把用于保存财富的资产划分为( 10、C )。A.现金与存款B.股票与债券 C.货币与债券D.储蓄与投资11、衡量生产一体化的核心指标是(11、C)。A

3、、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生产值B、海外分支机构的销售额C、国际直接投资额 D、海外分支机构出口额12、影响外汇市场汇率变化的最主要要素是(12、 A )。A、国际收支状况B、经济增长C、人们的预期D、货币政策13、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项目是(13、 B )。A、购买力风险 B、信用风险C、市场风险 D、政策风险14、 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的一项是(14、 D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提高再贴现率C、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D、降低再贴 现率15、金融监管最基本的出发点是(15、 B )。A、维护国家和阶级利益B、维护社会公众利益C、控制金融机构经营风险D、维护金 融秩序

4、16、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 16、 A )。A、内生性 B、外生性C、可测性 D、可控性17、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我国现行商业银行体系采用的是(17、D )模式。A、全能型 B、单元型C、混业经营型 D、职能分工型18、在我国出现的第一家现代商业银行是(18、 B )。A、西北农业银行B、英国丽如银行C、中央银行 D、中国通商银行19、利息是(19、 C )的价格。A、外来资本 B、货币资本C、借贷资本D、银行资本20、下列属于信用范畴的项目是( 20、 D )。A、财政拨款 B、商品买卖C、救济 D、赊销21、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指(21、 B )A、证券发行市场 B、证券流通市

5、场C、货币市场 D、资本市场22、 “金融二论”的代表人物是(22、 C)。A、马克思和恩格斯B、凯恩斯和托宾C、麦金农和萧 D、弗里德曼和施瓦茨23、在下列影响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因素中,(23、 A )的影响最主要。A、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 B、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C、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D、国外净资产24、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体制属于(24、 D )。A、准中央银行制B、复合中央银行制 C、跨国中央银行制D、单一中央银行制25、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25、 C )。A、价格机制B、中央银行宏观调控 C、利率机制D、汇率机制26、下列变量中,(26、 B )属于典型的外生变量。A、利

6、率 B、税率 C、汇率 D、价格27、作用力度最强的货币政策工具是(27、 D)。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政策C、流动性比率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8、下列金融工具中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28、 A )。A、企业股票B、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C、银行承兑汇票D、银行支票29、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29、 B )而相互提供的信用。A、生产联系B、商品交易C、物质交换 D、产品调剂30、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利率是由(30、D )所决定的。A、货币供求B、利润率C、利润的平均水平D、供求关系31、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是引起资产增加的项目应记入(31、 A )A、借方B、贷方C、借贷双方

7、D、附录32、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借助衍生金融工具所具有的(32、 C )效应,以一定数量的国 际资本控制名义数额远远超过自身的金融交易数量。A、 羊群 B、 冲击 C、 杠杆 D、 一体化33、信用的基本特征是(33、 B )。A、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C、无偿的赠与或援助B、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D、平等的价值交换34、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34、 D )。A、货币一体化B、生产一体化C、金融全球化D、贸易一体化35、中间汇率是指(35、 D )。A、开盘汇率与收盘汇率的平均数C、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的平均数B、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平均数D、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36、下列属于

8、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是( 36、 D )。A、利率 B、汇率C、基础货币D、货币供应量37、在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37、 A )属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A、财政赤字B、利润推动C、预期不当D、体制因素38、下列方程式中(38、 C )是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A、MV=PTB、 P=MV/TC、M=PQ/VD、 M=KPY39、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39、A)。A、利率机制B、汇率机制C、价格机制D、中央银行调控机制40、在下列控制经济中货币总量的各个手段中,中央银行可以灵活使用的市场性工具是 40、 B )。A、再贴现政策B、公开市场业务C、信贷规模控制D、法定准备金率

9、41、货币在(41、C)是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A.支付工资B.交纳税款C.商品买卖D.表现商品价值42、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 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 现率为(42、 A )。A.10%B.5%C.2.56%D.5.12%43、货币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A.调剂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C. 为政策调控提供条件和场所44、下列属于非系统风险的是(A.政策风险B.市场风险43、A)。B. 为各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创造条件D. 有利于企业重组44、D)。C. 购买力风险D.信用风险45、下列各项中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转移的项目是( 45、 A)。A.投资捐赠B.购买外

10、国股票C.购买外国专利权D.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存贷款交易46、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及其活力的释放,可以产生激活中资金融机构,使得安于现状、 故步自封难以为继的效果成为( 46、D )。A.规范效应B.示范效应C.竞争效应D.鮎鱼效应47、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将(47、D )。A.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B.迫使企业增加存款C.迫使企业增加贷款D.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48、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可计入附属资本的是(48、 B )。A.级债券B.次级债务C.长期贷款D.长期投资49、“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49、 D )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A.经济部门B.金融部门C.经济与国家发展D.金融与经济

11、发展50、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需求曲线的焦点决定的利率称之为(50、 B)。A.市场利率B.均衡利率C.实际利率D.名义利率51、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51、 C)。A.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B.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C.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 方面转移D.货币是一般等价物52、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52、 A )。A.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B.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固定汇率制C.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盯住汇率制D.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弹性汇率制53、 在国际信用中,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一般较高,它一般是基于( 53、

12、B) 来确定的。A.国际资本市场利率B.伦敦同业拆借利率C.借贷双方商定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54、有效资产组合是(54、 D )。A.以最低的风险取得最高收入B.取得与风险相适应的收益C.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D.相同风险下应取得最高收益55、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引起资产增加的项目应反映为(55、 A )。A.借方增加B.贷方增加C.借贷减少D.贷方减少56、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 56、 B )。A.生产一体化B.贸易一体化C.金融全球化D.货币一体化57、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57、 C)。A.恒久收入的作用B.货币供应量的作用C.利率的作用D.汇率的作用58、治理通货膨胀中可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政策是( 58、 B )。A.限价政策B.指数化政策C.减税政策D.增加供给的政策59、金融市场监管中公开原则的含义包括价格形成公开和(59、 D )A.市场利率公开B.检查结果公开C.市场纪律公开D.市场信息公开60、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体制采用的是( 60、 C )。A.混合监管B. 集中监管C. 分业监管D. 交叉监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