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90年代入黄水量锐减成因初步分析.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973092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河90年代入黄水量锐减成因初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沁河90年代入黄水量锐减成因初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沁河90年代入黄水量锐减成因初步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沁河90年代入黄水量锐减成因初步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沁河90年代入黄水量锐减成因初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河90年代入黄水量锐减成因初步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河90年代入黄水量锐减成因初步分析张学成1,陈希媛2(1.黄委会水文局,河南 郑州 450004;2.黄委会水资源保护局,河南 郑州 450004)摘 要:沁河90年代入黄水量3.73亿m3,与多年平均情况相比减少了58.4%。本文从降雨量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蒸散发损失等方面,初步分析研究了沁河90年代入黄水量减少的原因。关键词:沁河;90年代;入黄水量锐减成因分析前言 沁河是黄河流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32km2,占黄河流域面积1.8%。对应于黄河流域580亿m3,沁河流域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径流量12.88亿m3(其中汛期占65%)。据“黄河流域片水资源评价”,沁河流域多

2、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3.14亿m3,其中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10.47亿m3,不重复计算量为2.67亿m3,平原区可开采量0.89亿m3。进入90年代以来,沁河入黄水量(以把口站武陟计)平均3.73亿m3,与多年均值8.97亿m3相比,减少了5.24亿m3(58.4%)。表1给出了沁河入黄水量不同年代对比情况。表1 沁河流域干支流主要水文实测年径流量不同年代对比表水文站年代50607080901950-1999润城数值(亿m3)12.2610.296.523.601.936.79距平(%)80.651.5-4.0-47.0-71.6五龙口数值(亿m3)17.6414.768.7

3、06.864.6310.30距平(%)71.343.3-15.5-33.4-55.0山路平数值(亿m3)4.233.102.282.001.112.49距平(%)69.924.5-8.4-19.7-55.4武陟数值(亿m3)16.1714.046.155.473.738.97距平(%)80.356.5-31.4-39.0-58.4 沁河流域入黄水量不断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从降雨量化、人类活动(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和蒸散发损失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1 降雨量变化根据系列长短,选取50个雨量站分区计算面平均降雨量(沁河流域现共有雨量站67个)。计算结果表明,沁河流域195019

4、99年多年平均降雨量610.6mm,合82.63亿m3,径流系数0.156。年代对比来看,50、60、70、80和90年代平均降雨量分别为640.9mm、656.7mm、606.7mm、588.0mm和560.6mm,距平值分别为5.0%、7.5%、-0.6%、-3.7%和-8.2%。 以多年平均情况为基准年,采用径流系数法,90年代降雨量产生的基准年天然径流量等于12.74亿m3,与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相比减少了1.14亿m3。这意味着降雨量的变化导致沁河入黄水量减少1.14亿m3,占90年代入黄水量减少量5.24亿m3的22%。2 人类活动影响 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指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

5、设等方面。2.1 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 (1)河川径流耗水量 以多年平均天然量与实测径流量之差作为沁河流域多年平均河川耗水量,即1.88亿m3。进入90年代以来,沁河流域平均耗水量达到了1.98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72%,工业用水占18%,城镇生活用水占5%,农村生活用水占5%。这意味着河川径流量耗水量的变化导致沁河入黄水量减少0.10亿m3,占90年代入黄水量减少量5.24亿m3的2%。 (2)地下水开采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90年代以前,沁河流域地下水开采量很小。进入90年代以后,沁河流域地下水开采迅速增加,平均达到了2.75亿m3。实际上沁河流域平原区可开采量只有0.89亿m3。这意味着沁河

6、流域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被开发,不能再补给河道,按75%计算地下水耗水量,则因此可以认为沁河流域目前地下水开采量有1.40亿m3是夺取了河川径流量,也就是说地下水开采夺取河川径流量导致沁河90年代入黄水量减少1.40m3,占入黄水量减少量5.24亿m3的27%。2.2 生态环境建设沁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70km2,占沁河流域面积1.3%。经过50年代的治理,至2000年底,累积治理9350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了55%。采用水保法,沁河流域水土保持减少水量90年代平均0.25亿m3。这意味着生态环境建设导致沁河入黄水量减少0.25亿m3,占入黄水量减少量5.24亿m3的5%。2.3 大泉补

7、给河道基流量变化 沁河流域泉域主要有延河泉及其他泉水组成,多年平均补给河道基流量3.42亿m3。90年代以来,泉水补给量只有2.61亿m3,较多年平均情况减少了0.81亿m3,这意味着泉水补给量减少沁河入黄水量减少0.81亿m3,占入黄水量减少量5.24亿m3的15%。3 蒸散发损失增加量利用水量平衡式P=R+E计算。P指降雨量,R指径流深,E指蒸散发量。沁河流域90年代平均降雨量560.6mm,采用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得到基准年径流深87.45mm,则基准年平均蒸散发量473.15mm,占降雨量84.40%。以90年代实测径流量+河川径流耗水量+地下水开采影响河川径流量+大泉补给量+生态环境建设

8、影响量作为90年代天然径流量即9.97亿m3,折合径流深77.08mm,则可计算得到90年代蒸散发量483.52mm,占90年代降雨量86.25%,与基准年相比提高了1.85%。这说明90年代的干旱时期导致单位mm降雨量增加了1.85%的陆地蒸散发,也就是单位mm降雨量减少1.85%的径流量即1.40亿m3(560.6mm1.85%13532km2)。这意味着蒸散发损失增加量导致沁河入黄水量减少1.40亿m3,占入黄水量减少量5.24亿m3的27%。此外,90年代以前,沁河流域基本没有人工集雨工程。90年代以来,流域内发展人工集雨工程多达15466处(眼)。按单处(眼)容积50m3计算,截留水量0.0077亿m3。还有水利工程蓄变量、水面蒸发增加量等因素的影响。4 结论 沁河90年代入黄水量与多年均值相比减少5.24亿m3中,降雨量变化影响1.14亿m3(占22%),河川径流耗水量变化影响0.10亿m3(占2%),地下水开采变化对河川径流量影响1.40亿m3(占27%),生态环境建设变化影响0.25亿m3(占5%),泉水补给变化影响0.81亿m3(占15%),蒸散发损失增加影响1.40亿m3(占27%),还有0.14亿m3影响量(2%)包括人工集雨工程、水利工程蓄变量、水面蒸发增加量等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