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华罗庚(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291900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华罗庚(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华罗庚(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华罗庚(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华罗庚(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华罗庚(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华罗庚(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五)华罗庚(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五) 华罗庚(时间:40分钟满分:32分)一、语言表达专练(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当的两项是(4分)()A当今商海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没有真才实学很难站稳脚跟,成就事业。B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对国家楼市调控政策置若罔闻,不顾消费者的利益,捂盘待售,提高房价。C来自美军的大型的船坞登陆舰,台湾命名为旭海号,当年美军以所谓封存、提前退役的方式秘密的卖给台湾,台湾得到之后如获至宝。D“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们一行在园林和绿树之间深入浅出,尽享自然之美。E一大批在农村插队的知青深感“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掀起了返城的浪潮。解析:选DED项,“深入

2、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用错对象。E项,“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指一切繁华快乐的场所,都不如自己的家乡那样值得留恋。不合语境。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VR体验收费较高,据调查数据显示,38%的消费者能接受的VR体验价格在30元以内,仅有14%的消费者即使人均100元也愿意体验。B春节期间,打车需求量增加,正是网约车大显身手的时候,可是频频出现的打车难、打车软件乱加价,让人心堵,也凸显了供需矛盾。C据悉,“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是为了纪念我国杰出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于1986年始创的全国性大型少年数学竞赛活动,也是国内小学阶段规模最大、最正式、难度最

3、高的比赛。D截至10月底,成都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为市民和城乡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45 913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 922件,超额完成任务。解析:选CA项,句式杂糅。应为“据调查数据”或“调查数据显示”。B项,搭配不当。应在“加价”后加上“等现象”。D项,不合逻辑。“城乡受援人群”中包含“市民”。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这样一个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_。在他自以为是在“前进”的时候,走着倒退的路我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我又产生了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相反,如果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就会远离知识当

4、我明白了自己读书非常少的时候当我知道了世界上书籍数目如何庞大的时候ABC D解析:选C这是一个议论性语段,议论的中心话题是对于“知识”的认识问题。整段文字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前半部分是正面论证,后半部分是反面论证。在论证中,前半部分采用第三人称,后半部分是第一人称。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字)(4分)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做学术报告。他先中文后改用英语演讲。日本学者被他精彩的演说深深吸引,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当他满头大汗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

5、的最后一刻。”答: 参考答案:华罗庚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诺言。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6分)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_。例如,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数学家徐利治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数学美有别于其他的美,没有美妙的声音,_,没有动人的节奏,没有深邃的语言,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正如德国数学

6、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可见,_。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补写时,一定要注意前后文的暗示。处,根据后面内容,是一个总起句。处,根据克莱因的话,可填写“没有鲜艳的色彩”等内容。处,围绕“数学的美”填写。参考答案:许多学者都这样认为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动感的画面)数学美具有丰富的内涵二、阅读理解专练(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慷慨掷此身在中国,年轻一辈知道华罗庚,大多是因为以其名字命名的数学竞赛;老一辈熟悉他,是因为他曾大力推广的数

7、学“优选法”和“统筹法”。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他幼时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被人戏称为“罗呆子”。后因家计困难而辍学帮父亲看管店铺,他整天捧着借来的大代数解析几何等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后来,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挽回了性命,左腿却落下残疾。这个劫难,反而让华罗庚坚定了攻读数学的信念。 1930年,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数学家苏家驹论文中的错误。杂志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手里,他一打听才知道,作者原来是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青年,于是他力主把华罗庚请到清华来工作与培养。华罗庚到清华后,没再去听解析几

8、何和微积分两门课,他不愿“浪费时间”在“太过浅近”的课程上。于是熊庆来让他进了算学分析班,而华罗庚学习这门高级课程十分轻松,还在课余自学了英、法、德等国语言。曾就读清华物理系的力学家钱伟长回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清华学习最用功的学生,但一天早上6点,他发现华罗庚从远处一瘸一拐走来他已经学习了3个小时,正在校园里散步呢。这样的实力和努力,助力23岁时的华罗庚登上了清华讲台教授微积分。执教两年,他就发表了15篇论文,大多数刊登在国外杂志上,其中一篇被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学杂志德国数学年鉴收录。从此,无人不对华罗庚心悦诚服,据说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来清华讲学时,只要华罗庚有异样的表情或者咳嗽一下,维纳就会停

9、下来问:“我错了吗?”华罗庚于1936年初到剑桥大学访学,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他潜心研究,在数学权威刊物发表了至少15篇论文。七七事变打断了他的访学进程,他回国随清华大学搬迁至昆明,破例被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大正式聘为教授。1946年,华罗庚和李政道等人赴美访学,1950年初,华罗庚带着妻子儿女回国。途中,他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新华社立刻播发了这封长达万言的公开信。后来,一位美国记者写道:“留在美国,他本来会对数学做出更多贡献,但很难想象,如果他不曾回国,中国的数学会是什么样。” 回国后,华罗庚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还受命筹建中

10、科院数学所并担任首任所长。此后几年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发现和培养人才上。华罗庚选拔人才十分严格,他点名调到北京来的学生只有一个,那就是后来以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轰动世界的陈景润。陈景润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之后说:“华罗庚是国际上有名的数学家,如果没有他的提携,我绝对不可能有今天。”华罗庚曾说,童年与抗战时期虽然遭遇劫难,条件艰苦,念书做研究还是光荣的事;但“文革”时期的劫难却不然,“我图书馆也不能进,十几年不看文献,还能不落后?”。从“大跃进”开始,华罗庚就作为中科院数学所的一面“大白旗”遭到批判。1959年,华罗庚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要用数学方法给群众带来经济效益、“牢记把方法交给群众”的主

11、张。这成为此后20多年华罗庚放弃纯粹数学研究、投入数学普及工作的指导思想。“文革”中,他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推广“双法”。他心甘情愿下基层,至今还有许多当年的工人记得华罗庚边折纸条边讲黄金分割的情景。“文革”结束后,他仍然不遗余力地坚持推广数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选法”和“统筹法”。 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华罗庚到英、美、港等地做学术访问,接受了许多迟来的荣誉。1985年6月12日下午,华罗庚在东京大学讲学。为省去翻译时间,他直接用英语讲了65分钟。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坐下来接受鲜花时,华罗庚突发心肌梗死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带着对祖国、对数学的热爱,实践了他在自己的诗中为现代数学的发展与普及许

12、下的诺言:慷慨掷此身。(有删改)相关链接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 他读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随口成诗指出:“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孙玉祥那代人的风采)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华罗庚凭借以其名字命名的数学竞赛和他曾经大力推广的数学“优选法”和“统筹法”,成为家喻户晓的数学家。B钱伟长的回忆表明,华罗庚最终能够成为世界著名数学家,与其就读清华大学

13、期间广泛阅读不同学科的书籍是分不开的。C华罗庚在人生中遇到前两个“劫难”时,仍然能学习和研究心爱的数学,但“文革”带来的第三个“劫难”,却使他难有作为。D从华罗庚所写的诗和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的语言来看,身为数学家的华罗庚,诗文上的功底也非同一般。解析:选DA项,“家喻户晓”不太准确。B项,钱伟长的回忆是在表明,比起自己,华罗庚是更用功的学生;且“广泛阅读”的说法也于文无据。C项,“难有作为”错误,原文第六段指出“文革中,他亲自推广双法”。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华罗庚幼年即对数学充满兴趣。他因家计困难而辍学帮父亲看管店铺,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虽经劫难,却不改攻读数学的坚定信念。B1930年,华罗庚发表论文指出数学家苏家驹论文中的错误。此文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使华罗庚进入清华进一步研究数学。C在清华大学时,熊庆来不愿意让华罗庚“浪费时间”在“太过浅近”的课程上,没有让他去听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两门课,而是直接让他进了算学分析班。D1946年,华罗庚和李政道等人赴美访学,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