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几点认识.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118211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几点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几点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几点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几点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几点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几点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几点认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凯里七小 蒋应丽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本文就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围绕构建师生关系、把握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这几方面对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效益进行浅显的论述。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跃性活动。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结合我们学校倡导的新课程改革教育,笔者就教学经验,谈一谈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几点认识: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石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的活动

2、,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或是老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绝不是有效的课堂。在新课改下,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身份,是有效课堂最核心的体现。当然,“教”和“学”角色的转变,并收到效果,前提是必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工作水平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更重要是取决于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取决于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教师。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主导的作用。一名教师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就要努力钻研业务,尤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

3、要狠下功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没有片面要求学生尊师,却赢得了学生的尊敬,没有粗暴地动用“教师权威”来维持课堂秩序,却带来了真正的秩序。这一切都是我的基本功过硬带来的课堂高效。为了进一步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由地求实与求真。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的状况。显然,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位教师有成见,就会导致师生关系障碍,这个学生就可能学不好这门功课。因此放飞的课堂,必须是教师热爱学生,尊敬学生的课堂。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必须首先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正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发挥学生

4、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让学生达到“春风放胆来梳柳“的功效。因为只有在师生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将个人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爱与学生交流。关怀是一种联系不可缺少的方式,而不是一套特殊的行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需要尊重,需要经常沟通和交流,因此教师如果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爱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的心理上,相互包容的态度和方法,是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自然会水到渠成。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是教学活动指向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南,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是构建高效

5、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和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读并严格按照其要求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度适宜,太高太低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次,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还要严格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再次,要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除了在课堂上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顺利掌握教学内容外,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给他们额外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学目标。三、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是关键让学生参与课堂,关键是调整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参与课堂

6、,而僵硬机械的课堂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关键是按照设计的教学思路,不断创设教学情境,竟可能的使学生参与课堂,乐于学习。即教师设计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与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有密切的关联,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学生才会产生问题意识并乐于去探究,情境中蕴含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学创设情境应力求体现时效性,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我在教学古诗回乡偶书一课时,我用课件出示人物场景画面,同时配上孩子喜爱的音乐。跃动的画面,逼真的人物形象。师生一起通过课堂的时

7、光隧道,仿佛来到了唐朝。那个步履蹒跚,两鬓斑白,辞官回乡的贺知章,操着浓浓的乡音问询孩童的场面是那么的亲切。仿佛诗人闻询的就是教室里的孩子。而学生在这一情境之中,仿佛自己就是诗中的人物,并不同程度的体验了诗境、诗情,这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习知识基于好奇,创设情境正是切合了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规律,乐学也就“水到渠成”了。四、发散思维训练是巩固与提升 有效课堂是方法能力的培养,如何使方法方式落实到学习实践中,还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得到训练,这就是发散思维的训练过程。因此,老师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并使

8、得他们在放飞思维的过程中有所领悟和体验,有所提高和发展。让学生自由地思,引领学生攀越知识的高山,能力的高山,让他们在文本中思,在生活中思。让孩子快乐地写。不仅有助于丰富语言积累,良好语感的形成,活跃思维的发展,更有助于语文综合性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日常表达训练中,我一方面利用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利用词语说话,写日记等方式,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经过我的努力,在我短暂的两个月教学实践中,师生一起取得了好成绩,得到了家长和同行的首肯。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课改的牵引与推动下,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还需要我不断地学习、反思与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