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 自 3月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晓端带领教科文卫工委,在市政府副市长丁晓燕和教育、人力社保等部门的陪同下,先后到市直、柯桥区、XX县和XX市开展职业教育专项调研。4月中旬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和市教育局还专门去江苏无锡考察先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情况。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考察学习,基本掌握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 多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执行职业教育法,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围绕产业办专业,根据需求育人才,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保持全省领先。主要表现出4个特点: 1、以投入为驱动,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各级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加大财政对职
2、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在省财政设立市、县职业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基础上,规定“不低于1:1的配套资金要求”,先后设立九项经费扶持政策,市直每年投入近1000万用于职业教育发展。XX市自XX年以来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发展职业教育,自 XX年以来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实习实训补助。XX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五年内投入1000万元用于职校实训工场建设。 2、以服务为宗旨,积极发挥职业教育作用。依托块状经济、优势产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得到加强,组建了多个由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不同主体组成的职教集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建筑、纺织、
3、机电机械、医药等行业的18个职教集团和1个职教联盟。为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的服务功能,促进师资、设备和技术主动贴近市场,柯桥区建立专业教师工作室、研发中心等合作平台,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问题。职业学校在完成职业教育任务的同时,还积极承担起社会培训职责,仅仅柯桥区去年就培训“两创”人才和轻纺城经营户上万人。 3、以就业为导向,努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学校按照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岗位实践的无缝对接。通过将课堂搬进车间,将车间建到学校,建立“教学工厂”,开辟“企业课堂”,推进7s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管理机制等措施,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4、。在职业学校中全省首创引入高级工考核制度,全市职校双证书取证率达到%;七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牌数六次获得全省第一;职校初次就业率达到%,对口就业率达到 %以上。 4、以创建为载体,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围绕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学生就业,专业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两手硬,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育和强化专业特色,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目前,全市创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4所,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5所。在全省年度职业教育发展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第一。 二、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从省内看保
5、持领先、位列前茅;但是从全国看,与广东、江苏等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职业教育发展氛围不浓。一是全社会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现实社会中,“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家长和学生认为职教生的社会地位低、工资收入少、工作环境差,他们更愿意接受高等教育来实现人生抱负。二是产业结构对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不高。总体来讲,当前我市的产业层次比较低,不少企业创新意识比较弱,对产业工人的技能要求不太高,难以形成足够的倒逼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三是没有形成大职教格局。当前,发展职业教育主要依靠教育部门和职业学校的能动性。但是,没有经济部门的参与和支持,想培养一批就业创新能力强,能够
6、服务、支撑新兴战略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生产服务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并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 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紧。一是职业教育办学目标不够清晰。我市职业教育“小而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办学特点比较明显,当前仍然主要还是围绕教育办职教,一手抓技能,一手抓升学,职业教育的职业特点不够突出。二是市场需求跟培养要求不够紧密。职业学校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不够,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实习环节,跟不上我市产业布局调整的步伐,人才的培养目标不适应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用人要求。三是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热情不高。职业教育需要实习实训仿真企业环境,因为这个环节会占用生产设备、损耗生产材料、影响企业
7、生产效率,而且对企业缺少有效的激励政策,所以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职校学生轮岗实习的好做法得不到推广。 3、职业教育发展后劲不强。一是部分中职学校发展空间小。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柯桥区财经学校、XX市技师学院和新昌职技校,都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的瓶颈,除新昌职技校将要选址异地新建外,XX市技师学院(筹)在生源稳定的情况下将出现招生人数减少、办学规模缩减的情况。二是高职学校数量少。当前,全市只有4所高职学校,高职学校占职业学校总量的比例仅为16%,远远低于与我市人口规模相当的XX市拥有高职学校10所的水平,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层次都有待提高。三是市区缺少一所培养高级技工的技师学院。目前,我市高技
8、能人才非常短缺,高技能人才只占到一线工人总数不足10%,这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一线工人总数22%的水平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同时,从全省范围看,11个地市中,只有绍兴和舟山、丽水没有建立能够培养高级技师人才的技师学院。从我市行政区划调整格局看,调整后绍兴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加突出,人口数量将约占到全市总人口的49%,生产总值将约占全市总量的60%,要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地位,亟需建设相应的技师学院以强化人才保障。从技师学院规划布局看,诸暨城镇组群XX市已在筹建技师学院,嵊新城镇组群新昌正在推进异地筹建技师学院,但是作为绍兴中心城市,还没有一所技师学院。我市应该抓住职业教育大发展契机,加快启动这项工作
9、。四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后。职业教育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只有1:,达不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规定的师生比1:16的要求;同时,教师队伍的结构也不合理,名优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专职实习指导教师缺乏。 四、进一步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的职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营造氛围,构建大职业教育格局。一是要明确职业教育定位。各级政府要从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高度,认真执行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二是要抓紧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引导、规范和督导职
10、责,抓紧梳理、及时出台有利于推进我市“双重”战略实施,能够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的政策文件。建立协调研究机制,及时解决发展难题,形成各司其职、群策群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三是要加快形成社会共识。从表彰宣传先进、严格职业准入、提高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着手,引导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营造“劳动光荣”和“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优化布局,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一是要抓紧修编规划。根据绍兴经济社会发展新任务、新要求,及时完善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前提下,优化职业学校空间布局,并弱提强、
11、做专做响职业教育品牌。二是要启动技师学院项目。在推进诸暨技师学院摘筹和新昌技师学院筹建的基础上,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行争取上级支持、创造办学条件和加强保障服务并举,加快启动绍兴技师学院建设项目。三是要改革职校办学模式。探索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试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做法,并吸引和扶持各类办学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三、进一步面向需求,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一是要培养适用技能人才。紧扣区域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需要,培养一批符合我市特色传统优势产业和“双重战略”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蓝领人才。积极实
12、施职业学校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切实提高职校学生技能和水平。二是要提高校企合作层次。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适度超前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改革职教集团的运作模式,推进“企业下单、学校接单”式合作,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优质实训实习场所。 四、进一步增强保障,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一是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分类制定和落实兑现职业院校办学经费,重点支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上级的奖励经费和建设经费,按照政策规定落实不低于1:1的配套资金。二是要推动高职学校发展。将高职院校纳入财政保障范围,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助协调解决规划、土地等方面困难,为高职院校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三是要加强职校内涵建设。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优先权。完善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加大特级教师、技能大师、“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力度,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综合能力和素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