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圆》教学设计 教者:褚金花 班级: 九二班 知识技能1通过画圆的过程,理解圆的定义2结合图形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 过程与方法 :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索与理解难点:圆的有关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工具:圆规,三角尺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小学已初步学习了圆,通过同学们回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引入本课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圆(师板书课题:24.1圆)二、新课设计活动一、探究圆的定义请同学在本子上用圆规画一个圆问题(1):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试着从运动的角度给圆一个定义教学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画圆的过程,从而总结出圆的定义和条件师生总结:圆的概念: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师指出固定的一端点叫圆心,线段OA叫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 师强调:圆指的是“圆周”而不是“圆面”。
活动二:观察—思考—交流 1、⊙O上的点A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什么?⊙O上其它各点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什么? 2、在一个平面内,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点长R的点有多少个?这些点有什么共同点?(生讨论,推荐学生发言)教学形式: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圆的第二定义,师生共同给出结论和圆的第二定义)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活动三、议一议,说一说(体会圆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做成正方形或三角形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师深入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使各组的讨论更深入)(学生分小组推荐发言,师订正)活动四、学习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教学形式:学生阅读有关知识,师生共同完成关键点和易混淆的知识教师强调,补充1、师给出弦的定义后,让学生找出圆中的弦,说出三条弦的区别板书:直径是经过圆心的弦,是圆内最长的弦2、给出圆弧的定义,指出弧是一条曲线及弧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说出图中的弧,从而引出半圆,优弧和劣弧3、给出半圆,优弧,劣弧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表示4、让学生找出圆中的优弧,劣弧活动五、例题应用活动六、应用提高练习题见小黑板(学生完成教师作个别补充) 三、提高升华以学生谈收获的形式完成,教师从知识和数学思想两方面么作补充。
板书设计24.1 圆1圆的定义与表示 2确定圆的要素3圆的结论4圆的第二定义5与圆有关的概念:弦,直径,弧,半圆,优弧和劣弧,等圆和同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