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情境换位思考还原真实的历史细节.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34999762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置情境换位思考还原真实的历史细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设置情境换位思考还原真实的历史细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设置情境换位思考还原真实的历史细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设置情境换位思考还原真实的历史细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置情境换位思考还原真实的历史细节.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置情境,换位思考,还原真实的历史细节由重庆谈判想到的吉林市第十八中学白巨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部分相关内容要求如下:“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乍一看,如此笼统的课标要求着实令人无所适从,以人教版为例,它竟然可以指导教师去完成必修一第14课至17课共四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宏观性极强。带着不解,在细细品味之后总还是觉得,课标如此要求必定还会有另一番新意,在读到了下面的文字之后,竟然豁然开朗。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

2、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原来如此,教育是与市场经济的步调一致的,宏观调控即为简政放权,这种新意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开教师头脑中旧思想的束缚,让我们能够从实际出发,设置情境,甚至换位思考,以还原最真实的历史细节,并使学生能从中有所感悟。就拿第17课第一 子目前两个自然段“重庆谈判”来说,课文中内容浅显,课标中毫无提及,但这决不能成为影响我们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借口,更不会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可以说“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几段材料来分析并还原一下当年重庆谈判的真实历史面目。先来看这一段:1945年抗战胜利了

3、,蒋介石给毛泽东打去了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家大事。毛泽东去了,蒋介石考虑要怎么样接待毛泽东,他开始决定的是,四个字方针“诚恳、忍耐”。毛到了重庆以后,通过周恩来表示了中共方面的意见, 蒋介石很生气,觉得毛要求过高,觉得毛是狮子大开口,所以马上转变了接待方针,转变另四个字,大家想不到,是“拘留、审判”,蒋想借毛到重庆谈判机会,把毛扣下来,然后用法律去审判他。蒋就想,如果把毛扣在重庆的话,美国人可能不答应,因为当年是美国人保证毛的安全,毛才到的重庆。但是蒋想,美国人不答应好说,蒋还估计到,苏联可能不答应,为什么?因为本来毛不想去重庆,是斯大林连续打了几封电报给毛,说你一定要去。现在把毛

4、扣了,蒋估计有两个可能,第一,苏军(红军)当时占领了中国东北,有可能苏联拒绝撤兵,另外一个可能,苏联红军可能占领新疆,打中国的西北。蒋想我把毛扣下来,即使苏联采取这两个举动,也没关系,也值得。想来想去,蒋还是不踏实,最后蒋又决定了新的四个字的接待方针,大家更想不到,第一,“授勋”。抗战胜利了,国民政府、国民党给抗战有功人员每人发一枚“抗日战争胜利勋章”作为嘉奖。蒋介石决定给毛泽东授一枚抗战胜利的勋章。第二,“礼送”,派飞机,派张治中为代表,彬彬有礼把毛送回延安。 杨天石你所不知道的蒋介石这段材料是杨天石先生在赴哈佛阅读了蒋介石日记之后在其所著文章中所阐述的内容,基本上再现了蒋介石日记的原貌,从

5、中我们不难看出蒋介石对毛泽东态度的心理变化历程,即由“诚恳、忍耐”到“拘留、审判”再到“授勋、礼送”。 其中由“诚恳、忍耐”到“拘留、审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认为毛泽东的要求过高,其实质则是要坚持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地位;而由“拘留、审判”到“授勋、礼送”的原因,则不仅包含了其要表现出领袖的风度,更是考虑到了美苏两大国的因素。总之在整体上,显现出了蒋介石犹豫不决的临场状态。其实这本身并不符合蒋介石的性格,蒋也绝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换位思考一下,我觉得不过是由于背后的推手过多,蒋临时乱了方寸而已,但这却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可以通过另一段材料来加以佐证:他(毛泽东)所形成的判断是:“国民党实

6、行独裁的劲不大,像灰尘一样可以吃掉的。” 回到延安后,毛又说蒋:“没有重心,民主或独裁,和或战。最近几个月,我看他没有路线了。我看,现在是有蒋以来,从未有之弱。兵散了,新闻检查取消了,这是十八年未有之事。说他是坚决反革命,我看不见得。”单世联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尽管在军事上,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军队不如蒋介石实力强大,但是在这一次国共两党领袖面对面的交锋中,毛却占了先机。从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一眼洞穿了蒋介石当前的状态,即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走美式民主道路,如舆论自由等,却又心有不甘还想专制独裁,结果这一切被毛泽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终于铸造成一件制胜的利器,这便是信心。其实在毛泽

7、东的背后也有推手,这便是苏联。在这一期间,苏联对中国做了什么呢?我们再来看一段材料:(重庆谈判)对共产党也有教训,因为跟国民党的这个谈判,毛泽东本来就不想来。后来他来了,因为是斯大林强迫他来,斯大林化名为菲利波夫,两次打电报到延安说你必须去,现在美苏两国还是盟国关系,不希望中国爆发内战,说你必须到重庆去,说毛泽东的安全由美苏两国负责。一直到1960年毛泽东还跟苏联大使尤金抱怨,说当时我们根本就不愿意到重庆去,我们要夺取全国政权。就是斯大林非要我们去,说如果不去,如果中华民族再打一场内战,这个民族就要毁灭掉了。他非常愤愤不平。蒋中正也不平,蒋中正在60年代发表苏俄在中国书里面有提到,他说抗战胜利

8、的时候,美国强迫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来,结果我们既没有取得和平,又没有得到战争的胜利,完全失去这个江山了。我觉得对中国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国家,5000年的文明,如果中国人不能自作主宰,哪怕有一个盟国,哪怕是真心为中国好,那也要给我们带来灾难的。王康重庆谈判以失败告终的历史启示从材料中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日本投降后美苏并不想中国发生内战,但是两大国无疑又都采用了大国强权的手段来帮助中国实现和平。其时,苏联还不想和美国把关系搞僵,也不想和蒋把关系搞僵,因为苏联当时实在是对中共缺乏信心,万一中共失败怎么办,还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吧。而美国则希望中国走美式民主的道路,在美国看来,只有美国式民主

9、才是世界上最好的政治模式,美国有理由把它推广到整个世界。不管出于怎样的考虑,两大国还是都打出了“为中国人民着想”这张牌,至少在道义上占了先机,它们也确实为中国人民着想了,然而却又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中国国情。因为按照毛和蒋的意思,直接过招就是了,还啰嗦个什么?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先发挥了作用,催促蒋邀请毛谈判,而苏联人也极具智谋,知道如果毛不去,责任就会由中共来承担,因此才有了斯大林电催毛泽东赴渝一事的发生。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比毛泽东要顺从的多,但是过于依赖美国的蒋即使后来获得了大批美国援助,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如果说蒋在坚持独裁和实现美国式民主之间摇摆不定的话,那么毛则要灵活得多

10、,其既坚持了自己的方针,又表面上顺从了苏联的意愿而取得了苏援,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看来,人终究是要靠自己的。重庆谈判是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一次政治交锋,而“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因此在谈判桌上解决不了或者貌似解决而实际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最终都是在战场上解决的。纵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客观的讲就是两种救国方案的大比拼,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精英型”救国方案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大众型”救国方案的较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谙中国国情,在各种力量纵横交错的情况下,能够借力打力、顺水推舟,终于实现了新中国的崛起。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某一历史大事的来龙去脉并形成自身的认识,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那么化整为零又何妨?对于一些有深入分析价值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多花点时间研究一番又有何不可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创作的空间、一个还原历史真相的平台,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进行一些思考,把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剥茧抽丝,编织成一幅瑰丽的历史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