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考考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的形象近年来,从考法来看,高考主要有4种考法:分析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鉴赏景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考法1:分析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考法阐释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在诗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义,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内涵)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新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歌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或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设问方式(1)(2013·江西卷)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2.分析意象作用(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2)(2018·全国卷Ⅱ)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方法指导]分析意象含义(内涵)的方法及答题“2步骤”:1.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
2.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通过外在的形象特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分析表层属性第二步:探求深层含义(内涵)分析意象作用的“5角度”: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中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力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具体作用,则由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定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则贯穿始终,是诗歌的线索附:古代诗歌中常见的“6种意象”类型常见意象举 例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美酒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思乡类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愁苦类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爱情类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战争类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闲适类五柳、东篱、三径、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分析意象含义(内涵)]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问题: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答: [解析]第一步:分析表层属性兰”“蕙”“菊”三种意象表层属性都是自然界中的花草。
第二步:探求深层含义(内涵)联系所学过的屈原的《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手法,用各种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品德[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分析表层属性)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探求深层含义(内涵)]2.(分析意象作用)(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 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问题: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解析]第一步: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战前喻书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第二步: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
第二个“酒”出现在作书后,以战后的欢快心情喻作书后的喜悦,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考法2:鉴赏景物形象考法阐释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象,在上面已讲解),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两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这两种类型有诸多相通之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要点有“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对情感分析一般不作要求;后者答案要点除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其所蕴含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设问方式(1)(2019·天津卷)“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2018·天津卷)“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2016·全国卷Ⅰ)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2015·安徽卷)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方法指导]意境赏析“3步骤”附:意境特点常用术语类型术 语豪放型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宏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高旷壮阔,雄浑苍茫,辽阔深远清幽型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奇伟诡谲,含蓄深幽,空灵高远伤感型空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肃杀凄凉悲苦型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凄寂,朦胧邈远欢快型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3.(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 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问题:“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 [解析]第一步:找景物组画面。
概括时,首先要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如“滋漫”在这里是“满溢”的意思这两句诗的大意是:远远望去,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阳照在江面上,江水满溢,夕照增辉第二步:析特点设意境作答时用简洁的语言将诗句所描述的画面概括出来即可[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第一步)寥廓壮美的画面(第二步)考法3:鉴赏事物形象考法阐释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两个关键要素设问方式(1)(2013·山东卷)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2012·天津卷)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方法指导]鉴赏事物形象“3步骤”4.(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 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问题: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 [解析]第一步:概括物象表层特点在野有幽色”体现出野菊生长于山野,散发着“幽香”的特点第二步:分析物象内涵况随流俗作重阳”说明其超凡脱俗;“肯为无人减妙香”刻画其孤傲高洁的情操,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第三步:点出物象意义依据物象内涵,点明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答案]①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概括物象表层特点)②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分析物象内涵)③诗歌借野菊的形象暗示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点出物象意义)考法4:鉴赏人物形象考法阐释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分为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设问方式(1)(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2014·山东卷)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3)(2014·江苏卷)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方法指导]鉴赏人物形象“3步骤”附: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9类人物形象”类型举 例傲视权贵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