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京育英二外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doc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7.50KB
约20页
文档ID:530333762
南京育英二外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doc_第1页
1/20

南京育英二外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对这首词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接云涛连晓雾”写天上翻腾的云像涌起的波涛,与清晨弥漫的雾相连相接的美景B. “星河欲转千帆舞”写银河涌动,好像要倒转过来,许许多多船帆在狂风中摇摆起舞C. “学诗谩有惊人句”写词人自幼学诗,但少有佳句,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D. “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名句,词人希望能像大鹏一样尽情地施展才能2)这首词中哪两个字,巧妙衔接上下片、使之一气呵成?请找出并写下来 【答案】 (1)C(2)问;报 【解析】【分析】(1)ABD理解和分析正确C 谩有:空有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这首词上阙词人首先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天界仙境,接着写自己仿佛回到了天宫中,听到了天帝的话语,天帝好似一位和蔼的长者,殷勤地问我要到哪儿去。

这是由于天帝的问,才有下阕我的答语,因此,上阙的“问”字巧妙地衔接下片下片都是我的答语,其中“报”字承接上片中的“问”字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  C ⑵ 问;报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诗人写诗的时候为了表情达意,一定要反复推敲、斟酌,从中挑选最富有表现力的字眼,这就是炼字赏析诗歌炼字一定要首先理解词语意思,然后要理解诗歌描写的景象,最后体会揣摩这个词是如何把诗人描绘的景象传达出来的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1)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2)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解析】【分析】(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2)从“断人行”、“皆分散”、“无家”、“长不达”这几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自身孤苦无依之感从最后一句中的“未休兵”一词可以感觉到诗人对战乱早息的强烈渴望之意 故答案为:⑴ 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⑵ 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题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的主题思想对诗句要注意理解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要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等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感悟,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分析。

3.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沁园春·雪(节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惜”字统领下文,请说说“惜”包含哪些意味 (2)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的准确性 【答案】 (1)“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2)“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解析】【分析】(1)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又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惜”字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2)“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这两个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前面的这些是为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做铺垫,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故答案为:⑴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⑵ “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读懂诗歌,注意诗歌内容的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炼字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要在内容和情感上进行分析理解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请用“/”画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答案】 (1)半江/瑟瑟/半江红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解析】【分析】(1)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或根据诗歌的意思划分,“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是“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 (2)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首先要明确“可怜”是“可爱”之意,围绕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抓住“可爱”这条情感主线,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 半江/瑟瑟/半江红 ⑵ “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对七律的朗读即可划分节奏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在理解时要反复朗读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它妙在哪里 【答案】 (1)我认为图1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图中的江面十分开阔,能表现“潮平两岸阔”的景象;图中的船帆高高悬挂,能表现“风正一帆悬”的景象2)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的自然理趣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诗中画面的理解掌握本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写景,表现了江水上涨,几与岸平,风势正好,船帆鼓起的画面再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显然第一幅图与诗中画面相吻合 ⑵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故答案为:⑴我认为图1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图中的江面十分开阔,能表现“潮平两岸阔”的景象;图中的船帆高高悬挂,能表现“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⑵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的自然理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⑵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①揭示手法;②结合诗歌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此手法的;③表达效果:结合语句意思、主旨、情感分析这种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①氛垢:雾气和尘埃1)诗歌的前三联写出了雨后原野的什么特点? (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衬托手法,显得活泼、生动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答案】 (1)空旷,清新,秀美2)生动地写出了初夏田间农忙的欢快、活跃的气氛,衬托出原野的无限生机,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解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