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天城中学“农耕文化”特色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天城中学“农耕文化”特色建设实施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天城中学“农耕文化”特色建设实施方案(完整)天城中学“农耕文化”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天城中学“农耕文化”特色建设实施方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天城中学“农耕文化”特色建设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天城中学“农耕文化特色建设实施方案一、
2、指导思想我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发展学生个性,积极构建学校特色文化。现在,我校把“农耕文化作为学校特色建设,以“农耕文化”的实施为总抓手,涵养师生文化底蕴,形成农耕文化的氛围,整体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课堂中穿插德育教育,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田园文化教育。造就生态生活,让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文化内涵.二 、基本原则。 1、活动性原则:充分挖掘资源,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载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开阔视野、丰厚文化底蕴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探索、参与、研
3、究的过程中获得身心愉悦和健康成长。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在活动中传授知识与观念,并将之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进而逐步养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2。 整合性原则:通过统筹协调,有效整合,促进农耕文化教育活动内容系列化,资源社会化,运行机制化,环境服务人性化,制度管理科学化。(1)将各学科对实践的要求为出发点,进行知识拓展,突出综合性;有目的地进行多视角、多层次、多模块的资源课程设计,注重动手动脑的培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融入美育、科普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等教育元素,丰厚教育内涵;(3)整合周边科技、文化、生态等环境资源优势,进一步规范和优化适合不同年龄层
4、次和不同类型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活动项目。3。 体验性原则: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组织与引导学生通过开展以趣味生动、充满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丰富的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真切感悟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感恩自然、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怀;同时,在活动中面向整个集体,依靠集体,遵循集体教育的规律,完善集体观念,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协作。4. 适切性原则: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适度的、针对性的教育:一方面,农耕文化教育面向各年级学生,针对其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系统地、有步骤地、科学地调整教育内容的进度、深度和难易
5、度,循序渐进,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通过可选择的活动菜单、自由组合的探究团队、在团队活动中发挥个性作用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品格、才能和禀赋都得到充分发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5。 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为其自主发展创造条件.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挖掘潜力,为学生搭建课程学习的平台,使其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其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意识的提升,促进其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6. 时代性原则:在让学生了解中华农耕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到
6、未来农业的发展进程的同时,一方面了解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三农”现状,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关注新农村建设、重视农业新发展、主动服务农村及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树立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社会的远大志向.三、实施策略举措一:对学生进行农具知识的认识。学生通过采访了解认识农具,既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了解了农具的常识,学生知道农民的艰辛,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让学生了解农具演变的过程,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农具的发展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农具的不断发展变
7、化:由“刀耕火种 到青铜农具,再到铁制农具,现代农具,农具的发展变化恰恰也是人类不断观察、探索,认知自然、适应自然的表现,证明了我们祖先的古老智慧与中国农业文明史的源远流长1、农具的起源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最早的人类发详地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农业发源地之一。从元谋猿人算起,已有170多万年的历史自从猿人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野生植物进行采集开始,就迈开了从工具转化为农具的第一步。原始农具主使用天然石块,再到初步打制,再到同时打制和磨制,再到对石料进行选择,根据石料确定加工对象和加工方法,以及打击、搓磨、钻孔等技术从摸索到逐渐成熟,在这个时代还发现了作为工具使用的骨质刀形器、尖状器、刮削器、骨钻等。2
8、、常用农具的范围 古代社会的常用农业生产工具,如:桔槔、耧车、翻车、筒车现代农业的常用农具以家庭中最常见的如:锄头、镰刀、耙、扁担、农药喷雾器3、古代农具和现代农具的异同通过古代农具和现代农具的比较发现其相同的作用:都是为减轻农业的劳动强度以及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其不同之处在于制作农具的材料的演变、农具在外形上的变化、科技含量的增加.4、农具在课堂中的探究 学生将目前在家庭中还存在或继续使用中的小型农具带入课堂,通过观察、提出疑问、大胆设想、合作讨论等形式来了解这些农具并做好书面记录。5、农具在课外的探究 在课堂研究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到附近农家动手使用各种常用农具,感受人类的智慧,体验农民的辛
9、苦劳作.6、 成立农具陈列馆 我校将举行一个倡议活动,师生自愿的原则捐赠农具,如果农具较大、稀有的,采取购买,我校本身地处农村,农具的种类繁多,正值部分土地正处在流转,农具闲着的也多,是我们收集农具的大好契机,为我校农耕文化陈列馆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7、农具畅想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设计未来的农具,根据在前期探究中对农具的不足和缺陷展开畅想并用图画和小制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四、师资保障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完善必要的硬件设施、以满足开展特色项目活动的需要。学校要拨出特色项目的专项经费、确保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五、 存在的困难1、家长不支持随着“70后”“80后”纷纷步入家长行列,现在的家庭教育理
10、念逐步变得科学化、人文化,这部分家长许多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愿意主动再学习求发展,乐于接受先进的教育经验,并与自身家庭结合,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但这批人中也有部分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知识改变命运”让他们摆脱了贫困与劳苦,使他们得以在城市之中拥有了一席生存之地,但同时,这种思想也根深蒂固地成了他们教育子女的“金科玉律”.所以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什么种瓜,种地这种特色教育他们发自内心不是很接受。 2、社会不提倡现在的小学生已经不崇尚“劳动最光荣”了,长大想当农民的的学生很少,想当工人的也很少.这跟社会需要存在着很大差距。独生子女的增多及家长对孩子的宠爱,给学校农耕文化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只要有个好成绩,爱不爱劳动的无所谓。3、教师大都没有种植经验。我校教师大部分是年经教师,他们大都没有种植经验.虽然老师们都很喜欢这项特色教育,他们愿意带领孩子们一起劳动,但是如果让他们指导孩子们去种植某种植物,就不太可能实现了。植物怎么种植,如何翻土,什么时候打尖,如何防止病虫害都不是老师们能准确掌握的。这些都给我校的农耕文化建设带来一些困难.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