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2158315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目前,多数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略;有些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管束,导致孩子学习习惯极差。有些学生天资聪明,但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在课堂上摆弄东西,或是身在教室心在外;有的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边吃东西边写作业;不愿去复习和查找学习资料。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

2、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

3、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也就是说,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如何结网,如何捕捞,他们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鱼。由此可见数学学习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那么作为小学启蒙年级,则更应该把数学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培养上。只要能从小养成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与习惯,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创新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我们特提出了“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以期通过研究,改善小学生数学学习面貌,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概念界定习惯:是一种定

4、型性行为,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方式,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数学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如专心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数学学习习惯。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较长时间形成,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效率的规律性行为方式。三、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 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学会学习是指个体在以往活动中学到的态度、习惯、

5、方法、技能技巧等综合经验,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时,使学习变为容易。学生学会了学习,必然使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赫尔在其学习理论中就提出了学习过程是由内驱力和习惯或习惯强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当内驱力为零时,反应势能就会为零;当内驱力增大时,反应势能就增高,增到多高,这就要视习惯强度而定。尽管赫尔的观点也有不足之处,但他重视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给予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即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的制约,这从另一个侧面指出了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的影响。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重视研究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所

6、谓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个部分。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习惯与元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其生成学习论中指出,生成模式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人们倾向于生成与以前的学习相一致的知觉与意义。”各项研究都证明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实践意义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

7、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45,兴趣占24,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10,其它占6,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数学学习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积极投入地学习。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是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

8、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长远的意义和价值。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

9、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思路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10、认真书写、及时改错等习惯,提高学生认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通过实验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素质教育,突破学科中心,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3、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中抽象、单一的模式,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取得实践经验,并将此推广。 (二)研究内容 1.当前儿童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学生

11、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2.儿童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学习习惯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 3.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学小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

12、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我校今后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四)研究思路以数学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为基本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的模式、途径与方法,探索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的新途径。七、课题研究途径 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为载体,激发

1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改错等习惯,提高学生认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八、课题研究过程如何推进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其养成良好的听课、思考、作业等的习惯呢?(一) 课题研究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数学课题组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1.研究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在校园环境布置、硬件设施等方面,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爱读书、爱学习的气氛。同时,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感、知识、技能、能力融于一体的儿童文化活动,使孩子在娱

14、乐中学习,在生活中求知。2.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3.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在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学习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4.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塑造

15、学生人格的主阵地,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特别是在语言、社会、科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孩子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主要利用评价机制推进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和成效1、通过表现性评价促进课前准备习惯的养成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不听无准备之课,准备充分才能提高课堂学习质量。课前准备不但有利于课堂进

16、行的顺畅性,节省时间,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从小学开始教师应不懈地督促学生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具体操作方法是: 首先,由小组长针对同学课前准备的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并予以记录。例如:课前组长检查本组同学是否准备好数学课的学习用具:数学书、文具、草稿本、课堂作业本、数学学具等。如果没准备好,小组长不给该同学加星;如果准备好了,给该同学加一颗星;如果不仅自己准备好了,而且还能提醒周围的同学,则给该同学加两颗星。其次,每周末评出本班周“课前准备之星”,颁发名片式“喜报”与家长共享,习惯不好的同学则以悄悄话的形式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家校联系共同激励和督促学生的习惯养成。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针灸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