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附件1“中国制造2025”哈尔滨产业发展路线图重点领域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路径航空装备到2020年,初步形成国内唯一涵盖直升机、通用飞机、商务机、支干线客机等各种机型,涉及发动机、辅助动力、传动系统、复材构件、电子系统集成、航空轴承等关键部件配套体系完备的产业体系,主营收入达到500亿元;到2025年,建成国内最具特色的航空装备产业集群1.重点推进Z15中型及Z9小型直升机的生产总装,持续推进面向多用途的改型改进,提高可靠性和舒适性,加快研制AC312C高原型直升机,积极争取重型直升机、高速直升机等新型号落户;2.重点发展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直升机传动系统及辅助动力系统,建设国家铝镁铸造基地保障原材料供应,争取3吨级直升机发动机项目落户;3.加快发展机电和航电系统、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及原材料产业,提升直升机产业本地配套水平;4.重点推进Y12系列飞机在座舱增压、气动优化、提升最大巡航速度和升限、提升舒适性等方面的持续改进,在Y12系列飞机基础上研制水上多用途飞机,在Y12F飞机基础上大力推动Y12F增压型多用途飞机的研制、生产和交付,形成覆盖军民、国际国内的小型固定翼飞机产品系列;6.加大与商飞、空客等大中型飞机总装厂商的合作,面向C919、ARJ21等国内外型号重点发展复合材料、航空构件、电子设备集成等转包生产业务;7.大力发展各类旋翼、固定翼无人机,增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能力,积极推进无人机在农业普查、植被监测,航拍等领域的商业应用与普及;8.积极发展航空维修、定检等航空维修服务,谋划客改货机业务,向下游服务端延伸产业链条。
1.着力打造以中航工业哈飞、东安集团等骨干企业为引领,相关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航空装备产业集群;2.依托哈工大、中科院、中航工业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以及产学研技术联盟、重大技术装备产业联盟,建立航空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为各类航空产品的设计、研发、试验、测试提供技术支撑;3.依托直升机、通用飞机总装业务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应用服务、改装维修为一体的航空全产业链;4.抓住大项目及对外合作契机,以国产大飞机项目为契机,加强与中国商飞等企业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力争巩固和扩大哈尔滨航空制造企业参与大飞机各类配套项目的份额依托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强与空客等国际航空企业的合作,重点发展各类飞行器复合材料及零部件;5.充分发挥重点型号和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着力发展航空零部件、复合材料及元器件、电子系统、机电系统等配套产业,带动本地航空制造企业发展;6.搭建航空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平台,促进中航工业哈飞、东安集团等驻哈企业军用技术的转移和产业化应用,鼓励与民用领域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7.积极谋划和推进与空客等全球知名航空制造企业的转包生产项目,切实促进本地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8.重点推进中航工业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项目、中国飞机租赁有限公司飞机拆解基地项目、东安公司先进民用直升机发动机产业化项目、东安-意大利AVIO公司合资项目、中航工业哈飞AC312C高原型直升机研制项目、哈尔滨珍珑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农业航化多旋翼无人飞行器项目。
电力装备火电装备到2020年,强化火电、水电等传统优势,形成核电、气电等新兴优势,培育潮汐发电、生物质发电、地源及污水源热泵等潜在优势,电站设备服务及总承包能力进一步提升,主营收入达到500亿元;到2025年,形成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竞争力的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形成一家具有资金、规模、技术、质量、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等成套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重点推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燃用准东煤350MW超临界锅炉、660MW超超临界锅炉,国内首台66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国际上最大容量、参数最高的1000MW塔式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的自主研发;2实现600-1000MW超超临界锅炉煤种、炉型多样化,350-600MW等级超临界锅炉产品全煤种、全炉型覆盖以及技术全面国产化1.着力打造以哈电集团等骨干企业为引领,相关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电力装备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2.以哈电集团等骨干企业的国家级企业中心、火电设备国家研究中心、水电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水头水利试验台等为载体,依托产学研技术联盟和重大技术装备产业联盟,建设以企业为主导,涵盖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电力装备创新平台,提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加快哈尔滨市电力装备行业核心技术及共性技术研发;3.积极参与各类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承担国家重要型号的自主研发任务,充分利用各项国家优惠政策,大力争取各项资金和基金支持;4.充分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提高产品性能,力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逐步走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之路;5.着力开展制约哈尔滨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零部件及材料的研发与工程应用,大力发展大型电站空冷器、电站辅机、变压器、电线电缆、高压电机、控制系统等发电机、输变电及智能电网配套装备;6.围绕电站设备积极发展各类现代制造服务业,由生产制造向产业链下游远程监控、安装检修、升级改造等附加值高的服务环节延伸,提升总承包、总集成能力,引导电力装备企业向高端化、服务化、成套化方向发展,从被动售后服务到主动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服务的转变,以及由单一设备供应向成套解决方案提供的转变,积极发展EPC总包、系统集成、电站维修及技术咨询服务、电站设备租赁等多种形式服务,增强盈利能力,提高服务业产值,提高制造服务业的市场占有率;7.加大对外合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亚投行、中非合作论坛等合作和交流平台带动电力装备“走出去”,扩大自主产权电力装备在亚、非等地的市场,开拓欧美等地市场,拓展电力设施建设及运营维护业务;8.重点推进阿城继电器公司智能电网及轨道交通设备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龙江重工风电装备有限公司电站及机械设备研发制造项目、风华能源装备电站设备及钛产业基地配套项目、哈尔滨红光锅炉总厂年产1000台兆瓦级风电塔架及附件项目及微煤雾化燃烧工业锅炉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水电装备1.实现500m水头及以上,单机容量400MW级高水头、大容量、高转速机组设计制造的自主化;2重点发展效率高、结构优化的常规混流式、贯流式、轴流式、冲击式水电机组,引进国外30万千瓦等级抽水蓄能机组先进技术并通过自主创新逐步实现国产化核电装备1.全面掌握AP1000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2.逐步掌握CAP1400及华龙一号等国产第三代核电技术;3.重点发展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机、汽水分离再热器、关键阀门、核电主泵电机、核电反应堆冷却剂泵、高加及除氧器等核电机组关键部件生物医药到2020年,初步形成拥有生物技术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的产业集聚区,形成龙头企业带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局面,推进“互联网+”医药企业的发展,医药工业主营收入达到350亿元,其中生物药品主营收入达到50亿元;到2025年,进一步推进医药企业的智能化发展,生物药品主营收入达到80亿元1.重点开发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和精神性疾病等化学药物;2.重点发展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等生物疫苗领域;3.加快抗体类药物、重组蛋白类、治疗性基因重组疫苗等生物基因治疗类药物;4.加强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规范研究,将传统中药制剂同现代制剂相结合,推动中成药产业由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扩展。
1.推进医药企业智能化改造及“互联网+”医药企业发展,通过改造、升级、新购,提升制造单元,逐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通过提高医药企业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2.通过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国外大型医药企业以及国内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合作,建立生物医药及现代中药产学研创新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医药科技成果本地转化;3.建立和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人才、招商引资等政策,加大产业发展要素供给,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联盟,依托重点园区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集群;4.重点推进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园区公共服务支撑能力建设项目、哈药集团药物研究院建设项目、壹加壹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干细胞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誉衡药业有限公司生物药基地建设项目、圣泰生物制药公司中药提取车间建设及冻干粉针剂扩产改造项目、哈尔滨元亨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动物疫苗异地扩建项目汽车到2020年,全市汽车整车年产能突破21.5万辆,其中传统整车产能力争达到20万辆,专用车产能力争达到1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力争达到0.5万辆;整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营收入达到340亿元,自主品牌汽车智能化及新能源汽车商品化销售实现突破;到2025年,整车及零部件产能和产值进一步扩大,智能汽车及纯电动汽车关键功能部件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智能及新能源汽车在可靠性、稳定性、经济性上满足市场需要。
1.以仿真设计、整车装配、零配件、市场营销等环节为突破口,重点开发经济型轿车和商务型轿车;2.重点开发2.0L以下、高中低档兼备的汽车系列产品;3.重点发展高速电动轿车、重型载货车、电容客车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4.重点发展行车记录仪、混合动力车控制系统、断路器、车速传感器和CAN总线等产品;5.重点推进新能源客车和以清洁能源客车(CNG或LNG)为主的常规能源客车投产工作;6.做好探险者和福特CD级汽车引进工作,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款汽车,重点引进福克斯1.8升发动机7.创新发展汽车现代服务业;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1.以建设“长安福特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开放制造平台”、“中国寒地新能源车辆研发制造检测应用基地”、“中国石墨负极材料产业战略增长极”等四项工程为抓手,将哈尔滨建成集研发、制造、检测、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北方重要的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2.依托哈飞汽车制造公司、东安汽车动力公司、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构建以微型车、中小型车、轻型车、特种车为重点的整车整机制造平台,积极引进和扶持汽车配套企业;3. 提升零部件配套能力,建立与主机发展相适应的零部件配套产品体系,扩大汽车配套企业规模,形成以汽车、汽车零部件和机电产品制造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集群;4.依托寒地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联盟,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制和推广应用;5.依托长安福特哈尔滨分公司乘用车项目的带动作用,在仿真设计、整车装配、零配件、市场营销等环节上努力寻求突破;6.依托国家火炬计划哈尔滨汽车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优势,建立汽车及零部件工程研发中心;7.逐步提高新增或更新政府部门公务用车、公交客车、环卫、执法、物流、邮政、旅游等新能源汽车比例,鼓励和引导个人、企业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鼓励银行、金融机构等金融服务机构支持个人和企业更换纯电动汽车;8.重点推进长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D系列发动机项目、上海联孚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客车项目、福特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长安福特哈尔滨分公司乘用车项目。
燃气轮机到2020年,燃气轮机产业园初具规模,围绕燃气轮机生产的配套产业链条初步建成,主营收入达到150亿元;到2025年,构建完整的中小型燃气轮机工业体系,打造在国内本领域内具有充分控制权与话语权,以及国际一流的中小型燃气轮机产业集群1.重点推进25MW燃气轮机的工业改进型、33MW母型机、15MW母型机和5Mw级燃气轮机开发,在3-5年内完成上述四型发动机的开发;2.未来10至15年内,形成覆盖5~50MW功率范围的9大类燃气轮机产品系列,满足国内外船用、分布式能源用、机械驱动用、低品位能源利用等领域市场需求;3.重点发展涡轮高温叶片等核心和高温部件生产,整机总装及调试;4.大力发展技术加工、零部件生产、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