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95KB
约6页
文档ID:520420003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_第1页
1/6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考点链接赏析诗句需要赏析的诗句,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①蕴含哲理,发人深省;②情感积极向上,具有警示励志的功效;③巧用修辞,意蕴深刻;④情景交融,情思幽深;⑤用词精练传神,富于画面感;等等技法点睛】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起兴、借代、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夸张、对比、用典、对偶、互文、双关、顶针、设问、反问、反复等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描写和抒情是考查重点1)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2)抒情手法:①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咏史抒怀等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衬托)、对比、用典、渲染、照应、象征、联想、想象、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怀古伤今等解题技巧】1.看清题干要求如果题干没有具体要求,直接理解或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理解、赏析;如果题干直接给出从哪一个角度赏析,就按照题干要求作答。

2.明确赏析角度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再结合诗句或整首诗的情感作答3.抓准关键词语主要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等)入手,结合诗句情感品味赏析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金樽(zūn) 珍羞(xiū) 投箸(zhù)侧畔(pàn) 长精神(zhǎng)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2)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一定、必然(3)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渡3.文学常识填空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诗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4.默写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5.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D)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忽复乘舟梦日边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6.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笔断意连,牵丝不断 B.劲健雄峻,神韵飘逸C.和谐匀称,端庄整齐 D.笔意流畅,粗细相间二、课内精读(一)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赏析详见本课“考点链接”】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8.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V)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B.诗人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受阻、理想不得实现。

C.“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D.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象征的手法,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现实主义的诗风二)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9.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答出大意即可)10.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送魏大①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注释】 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

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1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惆怅悲切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解析:B.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豪杰”的赵充国那样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但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1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宫阙(què) 琼楼(qióng)低绮户(qǐ) 婵娟(chá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知天上宫阙 宫阙:宫殿(2)何似在人间 何似:哪里比得上(3)何事长向别时圆 何事:为什么3.填空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此事古难全”,这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透露出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玉盘珍羞/直万钱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直挂云帆/济沧海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5.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______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横线上要补写的词语是:发愤(发奋)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一个四字横批:博览群书(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右边二、课内精读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题目6.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又恐”,一个是“何似”7.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和痛苦之情;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8.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C.“婵娟”本义是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释】 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9.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作者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作者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10.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之情宋 词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专心---专注---专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