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将相和》考点知识点整理一、 默写词语召集 大臣 商议 解决 进宫 奉献 称赞 商量 允诺 典礼 得罪 胆怯 廉颇 示弱抵御 推辞 侮辱 击缶 拒绝 削弱 乘机 战袍 荆条 将相和 和氏璧 蔺相如 无价之宝 绝口不提 完好无损 理直气壮 勇敢机智 大大方方 完璧归赵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渑池会面 反复思量 怒发冲冠 同归于尽 怒目圆睁 厉声呵斥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二、易错字音:蔺相如(lìn) 和氏璧(bì) 大臣(chén) 蔺相如(lìn) 强逼(qiǎng) 抵御(dǐ yù) 击缶(fǒu) 诺言(nuò) 廉价(lián) 上卿(qīng) 召集(zhào) 渑池(miǎn) 浩瀚(hàn) 任丘(rén)三、多音字: qiáng(强大) huá(划船) xiāo(削笔) rén(任丘) jiāng(将就)强 jiàng(倔强) 划 削 任 将qiǎng(强逼) huà(划分) xuē(削弱) rèn(任何) jiàng(将领) 四、形近字 法(方法) 臣(君臣) 宫(宫廷) 荆(荆州) 怯(胆怯) 巨(巨大) 官(当官) 刑(刑法) 五、近义词 胆怯—怯懦 隆重—盛大 抵御—抵抗 浩瀚—广阔 轻易—容易 居然—竟然 谴责—斥责 着急—焦急 商议—商讨 理屈—理亏 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六、反义词 进攻—撤退 胆怯—勇敢 失信—守信 拒绝—答应 抵御—进攻 推辞—应允 削弱—增强 谴责—夸奖 胆怯—勇敢 削弱—增强 拒绝—答应 进攻—撤退理所当然—岂有此理七、句子积累1.改写句子: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会怕廉将军。
2. 比喻句: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3.关联词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八、课文内容考点1. 《将相和》是根据西汉时期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2. 《将相和》中“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和一个知错就改的廉颇3. (1)“完璧归赵”起因:秦王企图骗取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智取秦王;结果: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2)“渑池会面”起因:秦王要求赵王鼓瑟;经过:蔺相如逼秦王击缶;结果:蔺相如被封为上卿3)“负荆请罪”起因:廉颇不服蔺相如;经过:蔺相如顾全大局;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4.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因为秦王理屈,所以蔺相如能理直气壮地揭穿骗局捧、退、靠、站”等动词体现了蔺相如机智敏捷,“撞”字说明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无畏、才智过人的人。
5.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这段话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二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6.“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表明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7.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典礼是因为:使赵国占据主动,使秦国理屈被动;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是因为秦王很喜欢和氏璧,又怕失信于天下8.蔺相如从“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池的事”看出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意思9.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这句话把蔺相如见到廉颇比作老鼠见到猫,写出了蔺相如对廉颇的“怕”,这种“怕”是建立在国家利益之上的,更突出了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九、课外积累:1、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指鹿为马 破釜沉舟 草船借箭2、与战争有关的词语:烽火硝烟 声东击西 出奇制胜 勇往直前 血流成河 南征北战 纸上谈兵3、“××不×”式的词语: 绝口不提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忍俊不禁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美中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