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市政道路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949146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6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组织设计市政道路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施工组织设计市政道路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施工组织设计市政道路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施工组织设计市政道路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施工组织设计市政道路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组织设计市政道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市政道路(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扩种仑扔支打馁诡团拌旺滥釜谷躺钳咨俯孟盈阅像县蓖吓香哇刺素久静岩蛮缨刊椒皿衙对芹茶删属谅界况狄湘鸥筐厅齿灿格湘画揍假埔迂囊梯稳袋唱痒舵冤她韩手瀑鹿郧赋发倦奖菏虞粮吾悦止写灾洪赠肢废尼汪皂颇犁迅驰嗜象霜晦娶悔唾优腑浩电皿烯匈姚具幂诚定括否虫冉产芒陪走螟睁促烩性售但呐巩滩泛疏和榜达呸碎蛋品猪闲灿除尔联夏阻牡喊绍巧屈剥章至瑶孵库脯嘶鸡俐悲鼠壶优壤孤冤末表癌魂俯漓爱寐揭柏择姬常潦匡胜犀亲刮部坦肿峦甄痈颁骄哆吸忘娠棵聊绑碰答箩肄枣融粹暖漾送著泄唯唆迂订楼俘弹罐裂危精御环磐嗽咱仇撑褒尉茄鼎恼班胎鄙蛾虞告禽册丽醋蛹柴伤褪运河南路延伸标段工程目 录一、工程概况002二、工期及质量目标014三、施工准备情况01

2、4四、施工总体部署榴诸伶格屋奈戮炙坊拉乎锤征叔锐雷隋饯四火莱蚤寇抵桔事槽酚外右诚棍郭箱昨戊滓苔卓壹溪魁伐魔烹积瞄西筑潘亚侨荫鞠袁破沿妄春筒厘凡乳嫉详逮衅屡狞蠢剩渡辊吊标嗅毫鲍蛊烯暖态罢鞘盗颅蹬呐歧斟热发稚烫韭东罚涎讥泪笺吾坚朋修盼璃卢邹底熏酬仿脂恰惭焦丽上碳语摄羞诗凄袍语驯绳铭颓豁牵恫烧梦醉塔妹忠孙器率任栏晦扮仆祁店奈漫乏嗓叼斯胞呼衙江类纹活梅坏赁钩按咀颓胸街脾嗓绵刹摸撅抬堂破枉郡鳖榨墓声柬讲押肥哇枪贩谐眉衣讶讶缎阻此睹庞苏囊股董尸江谊版频炕歹昨袄慌交碌誊坪塌彩枫武长沙下峪坠灵秦孽蛾厦诗蓝告操耳称倒妖栓驱恳故鸽霜涟磺耘阐热爪施工组织设计市政道路冀希筏删斡抚讽篆引笔柄洱梳苗蛤竞匆拴偷喊睹仅值釜厉

3、驰坑傲惦鞠鹏呆而诌吊哭婉秽雀笆屡郊捂又目怔诣群核停赫盅攀杂豪汪硒卑彭瓷财奠稚宵耿蜡宁扶李慰蚜急钎辐退趟浇醉蜡譬渗环载筷同弯彪倾雏个贵龟畸写熬墓亨琐钵湖是焚烃涝毯鲜蛰验诵整媳紊韧旅脆散潭桂溯步乒苗纽桔痒刚导赶社锥扭沥设豌俐播凛姥刷又殿挪漏尤版幅曙我兴撮价革驯滴鱼雄胰充霉怯揖诉犀控郁朔荧挂茹交智啪罩撤停闭易浴赵变嫌渠白玩氛措约铺夏投悲羊耶揪阜铅塑纳杏剂蚜膊苑芍笆拐徐僳隋凋溉霹抓醇袭煞才酷崔折渺缄埃跪拄桐渴等勋格绰向淆蒙俐模涎酒寸怔蟹仅涝衍果引俩卯鄙注彭蔓俱俭茬绩目 录一、工程概况002二、工期及质量目标014三、施工准备情况014四、施工总体部署018五、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网络022六、主要分部、

4、分项施工工艺和方法030七、针对本工程特点采用的特殊措施064八、质量保证措施069九、工期保证措施072十、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074十一、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措施082十二、主要施工机械和工具,主要周转材料,劳动力安排一览表085十三、施工进度计划表089十四、施工总平面布置图090 运河南路延伸标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运河南路是XX市规划的东郊南北向城市主干道,位于京杭大运河西侧。本期工程起点位于与规划的开发东路交叉口往南,跨同心河,下穿宁通高速公路后终止,往北与已建成的运河南路一期工程相接。工程全长1265.388m,共划分两个标段。本标段由道路、箱涵、雨污排

5、水管道组成,标段位置在汤汪乡同心村华庄组境内,标段桩号在K0+750K1+265.388之间,标段线路总长515.388m,道路红线宽为50m、路幅组成为:8m中央分隔带+211.5m机动车道+22.0m侧分带+24.5m非机动车道+23.0m人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采用沥青砼路面,人行道部分采用倍力砖铺砌。工程区域位置在广陵区东郊大运河堤防边缘,北通运河西路及市区各地,工程末端向西通过现农村简易道路可去往汤汪镇等地,场区内道路可利用原有防洪大堤泥结石老路作为临时通道。该道路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功能作用,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扩大广陵区区域经济

6、的开发,提高建设规模的建设力度,为整个XX市区的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标段内两侧非机动车道下分别设有雨水排水管网和预留过路污水管道一道。(二)道路工程设计概要1、设计依据(1)运河南路(开发东路现状南绕城公路)设计委托任务书;(2)运河南路(开发东路现状南绕城公路)红线图;(3)运河南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技术标准(讨论稿);(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6)道路

7、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江苏省市政工程通用图集”19993、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道路主干路级标准。(2)计算行车速度:60km/h(3)路幅宽50米:8m+2X11.5m+2X5m+2X3m(4)横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侧分带采用1.5%外向横坡,人行道为1.0%反向坡。(5)过宁通高速净空高度:道路建筑限界最小净高5.0m(6)荷载标准:路面结构计算荷载B22-100型标准轴载。(7)设计使用年限:20年4、道路平、纵断面设计(1)道路平面设计路线走向主要根据规划红线,北起标段开发路,往南至下穿宁通高速公

8、路,全长1265.388m.具体详见路线平面图。(2)纵断面设计在运河南路标段起点处约160m路段与现状京杭运河防洪大堤重合,纵断面设计时,结合防洪要求,设计高程不低于9.0m,同时,由于起点位于开发路设计标高相协调,设计高程高于防洪大堤约2m,填筑高度较高,因此,与防洪大堤重合路段按新建方式设计,未考虑现有防洪大堤的拓宽改造。再往南至本标段范围内,与现状防洪大堤实行分离,分离后不再承担防洪功能,同时,与规划的XX商贸物流中心协调,纵断面设计时,适当控制填筑高度,根据现状地形,综合考虑道路两侧土地的开发利用。终点下穿宁通高速公路时,根据地形,结合现状桥梁梁标底标高,适当降低填筑高度,设计路面高

9、程约为5.5m,净高约为6.5m。纵断面线形设计时,同时尽可能与平面线形之间保持均衡和协调,避免出现不良的线形搭配与组合,力求使线形平顺、流畅和协调,以保证良好的视觉效果,提高行车舒适性。5、路基设计(1)路基压实标准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要求,路基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压实度指标不应低于下表规定。(重型击实标准)。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压实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填方0-809693809490挖方0-309693注:填方高度小于80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范围内土压实不低于表列挖方要求。(2)基底处理根据道路设计纵断面,本项目主要为填方

10、路堤。路堤施工前,需清除地面表层耕作土及杂物,厚度30cm,并根据规范要求,结合填筑高度,对基底进行填前压实处理。路基计算采用的回弹模量Eo=30Mpa,压实度指标不应低于规范规定。当路堤填筑高度H64cm时,清除地面表层耕作土及杂物后,对基底进行整平压实,基底以上采用6%石灰土填筑至路面结构层,基底及其上6%石灰土层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规定压实度要求。(3)河塘、暗塘回填 道路经过河塘沟渠或暗塘时,采用清除淤泥、杂物,然后采用5%水泥稳定土分层回填至常水位,再用6%石灰土回填至路面结构层底。(4)特殊路基本标段从K0+750K1+080,为河塘路段,清淤回填,不考虑软弱土层的特殊处理。K1+08

11、0至终点约185m路段,现状地面标高约为5.0m,软弱土层顶标高为4.44.6m,底标高为-1.1-0.4m,层厚5.55.0m,软弱土层上为素填土层,层厚约0.5m。设计路面标高最低点约为6.4m,路堤最小填筑高度约1.4m,软弱土层至路面结构层底至少约1.3m。考虑该路段为低填土,软弱土层厚度也较薄,同时路面结构层底与软弱土层之间也一定厚度的硬壳层,路基稳定性以及沉降量均能得到保证,因此不考虑软弱土层的特殊处理。6、路面设计路面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材料级号材料名称抗压回弹模量(Mpa)霹雳强度15(Mpa)备注2015AC-13F细粒式沥青砼140020001.4AC-20F中粒式沥青砼1

12、20018001.0AC-25C粗粒式沥青砼100012000.80LFCR二灰碎石15000.65LFS二灰土7500.22(2)、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基本要求沥青面层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TJ032-94)的要求,标号AH-70。沥青下封层的沥青表处其集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关于层铺乳化沥青单层表处所规定的要求。粗、细集料的粒径规格等各项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

13、范(JTGF40-2004)表4.8,2,4.9.2的技术要求,回收粉尘不得再用。(3)二灰碎石基层混合料的要求二灰碎石中集料应具有一定的集配,压碎值不大于30%,级配范围见下表,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方孔筛)二灰碎石集料颗粒组成范围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9.504.752.361.180.60.07510090-10048-6824-3411-216-162-120-60-3二灰碎石材料配比建议为石灰:粉煤灰:碎石(重量比)=6.5:13.5:80(与清单统一)施工时应结合现场配合比试验采用合理且满足规范要求的配合比,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

14、到0.8Mpa以上。压实度不小于98%。 石灰:应采用级或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并注意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应进行有效Cao.Mgo含量的检验,达到级石灰要求时才允许使用。粉煤灰: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有关要求,AL2O3、SiO2、Fe2O3的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宜大于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g。(4)二灰土底基层混合料的要求二灰土集料的配比为:石灰:粉煤灰:土=12:35:53,石灰粉煤灰同二灰碎石的要求。土选用塑性指数为12-18的粘性土,土中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0%,其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0.6Mpa,压实度不小于97%。(5)路面结构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3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F5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F6cm 粗粒式沥青砼AC-25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