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井下作业工知识理论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905605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192 大小:3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田井下作业工知识理论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油田井下作业工知识理论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油田井下作业工知识理论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油田井下作业工知识理论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油田井下作业工知识理论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田井下作业工知识理论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田井下作业工知识理论试题(1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级工知识理论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1. 石油的相对密度是指在()条件下,石油密度与4 条件下纯水密度的比值。(A) 10 (B) 自然 (C) 常温 (D) 标准2 石油的相对密度介于( )之间。(A) 0.800.90 (B) 0.750.90 (C) 0.751.00 (D) 0.851.10 3 石油的凝固点与()的含量有关,含量越高凝固点越高。(A) 胶质和沥青质 (B) 油质 (C) 碳质 (D) 石蜡 4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构成的。(A) 碳质 (B) 油质 (C) 沥青质 (D) 胶质 5 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所占比例约( )

2、。(A) 70%以上 (B) 80%以上 (C) 90%以下 (D) 100% 6 普通稠油的粘度为()。(A) 50500mPas (B) 501000mPas (C) 503000mPas (D) 5010000mPas 答案 D7 超稠油的粘度大于()。(A) 30000mPas (B) 50000mPas (C) 80000mPas (D) 100000mPas 8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在( )之间。(A) 0.30.4 (B) 0.50.6 (C) 0.61.0 (D) 1.01.59 天然气的粘度随压力、温度的升高而(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D) 无规则变化

3、10 天然气是气态的( )。(A) 碳氢化合物 (B)碳氢混合物 (C)氢氧化合物 (D)碳氧化合物 答案 A11 构成天然气的主要化学元素是( )。(A) 碳和氧 (B) 甲烷 (C) 碳和氢 (D) 芳香烃 12 油气藏良好的盖层是( )。(A) 泥岩 (B) 石灰岩 (C) 砂岩 (D) 碎屑岩 13 在下列四种岩石中,( )是油气藏良好的储油层。(A) 花岗岩 (B) 页岩 (C) 泥岩 (D) 砂岩 14 储集空间不包括( )(A) 井底 (B) 孔隙 (C) 裂缝 (D) 溶洞 15 背斜油藏、断层油气藏和裂缝性油气藏属于( )油气藏。(A) 地层 (B) 构造 (C) 岩性 (D

4、) 混合 16 断块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是( )。(A) 断块的大小 (B) 断块的封闭性 (C) 断块的裂隙大小(D) 断块的错断距离 17 透镜体油气藏属于( )油气藏。(A) 地层 (B) 岩性 (C) 构造 (D) 混合 18 在一个油气藏有( )圈闭构造。(A) 一个 (B) 两个 (C) 几个 (D) 一个或几个 19 碳酸盐岩类生油层主要包括( )。(A) 泥岩、油页岩 (B) 泥岩、粉砂岩 (C) 砂质泥岩、石灰岩 (D) 生物灰岩、泥质灰岩、石灰岩 20 粘土岩类生油层主要包括( )。(A) 泥岩、页岩、粘土岩 (B) 细砂岩、中砂岩 (C) 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D) 生物灰

5、岩、泥灰岩 21 沉积岩环境安静乏氧,浮游生物和()能够伴随粘土矿物质大量堆积、保存并向油气转化。(A) 深海无机胶体 (B) 陆上胶体 (C) 淡水与海水无机胶体 (D) 陆源有机胶体 22 生油层应具备的基础条件是( )。(A) 含有大量无机质和还原环境 (B) 含有大量有机质,具备还原环境(C) 含有大量的碳质、氢和高温、高压环境 (D) 含有大量的氢氧化物和高温、高压环境 23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在深约10004000m左右,地温达到( )时,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物质成熟生成大量石油。(A) 小于60 (B) 60150 (C) 160200 (D) 大于200 24 石油、天燃气的成因

6、问题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学派,即无机 生成学派和()(A) 自然生成学派 (B) 有机生成学派 (C) 上帝赐给学派 (D) 有机和上帝学派 25 充满岩石中的水在流动过程中带动油、气运移是( )作用。(A) 压力 (B) 重力 (C) 水动力 (D) 弹性力 26 流体在储油、气层内部运移时,起主要作用的是( )。(A) 压力 (B) 重力 (C) 弹性力 (D) 水动力 27 地下物质的分子在运动时,总是使得各方面的浓度趋于一致,这种分子力产生的油气运移称为()。(A) 扩散作用 (B) 渗透作用 (C) 弹性作用 (D) 离散作用 28 油气藏中的油、气、水分布是( )。(A) 油在上,水

7、在中,气在下 (B) 水在上,油在中,气在下(C) 气在上,水在中,油在下 (D) 气在上,油在中,水在下 29 地壳上油气分布受( )的控制。(A) 勘探、开发技术条件 (B) 生油、运移和聚集条件(C) 国家经济条件 (D) 自然环境 30 一般油气藏中均存在游离气,如果油气藏中没有游离气,则圈闭中最凸起的地带为()(A) 油水所占据 (B) 油所占据(C) 水所占据 (D) 重油和气所占据 31 含油饱和度指的是( )。(A) 岩石孔隙中的含油体积与岩石有效孔隙体积的比 (B) 岩石孔隙中的含油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C) 岩石孔隙中的含油体积与岩石面积的比 (D) 岩石孔隙中的含油体积与岩

8、石厚度的比 32 如果用Q表示流体通过岩石的流量,A表示流体通过岩石的横截面积,L表示流体通过岩石所经过的距离,p表示流体通过岩石的前后压差,表示流体的粘度,则根据达西定律其渗透率计算公式为( )。(A) (B) (C) (D) 33 含水率是指( )。(A)油井日产水量与日产油量之比 (B)油井日产油量与日产液量之比(C)油井日产水量与日产液量之比 (D)油井日产油量与日产水量之比 34 目前在我国,凡是( )的油、气藏,属于工业油气藏。(A) 有油气显示 (B) 有自溢能力 (C) 有产油气能力 (D) 投资费用低于采出价值 35 对于孔隙砂岩油、气田计算储量的方法一般采用( )。(A)

9、物质平衡法 (B) 压降法 (C) 产量递减法 (D) 体积法 36 一级储量可靠程度要求达到( )。(A) 90%以上 (B) 80%左右 (C) 小于10% (D) 30%50%左右 37 当产量的偏差分析认为是渗透性不好而引起的,可采用( )等措施改善油层的渗透性。(A) 酸化、压裂 (B) 注水 (C) 增大压差 (D) 缩小井距 38 达西定律可作为估算油井( ),分析油井产量影响因素的基本定律。(A) 储量 (B) 产量 (C) 生产压差 (D) 地层压力 39 孔隙性砂岩层的产量与岩层的( )与流体的粘度成反比。(A) 渗透率、原始地压成正比 (B) 渗透性、流动的压力差成正比

10、(C) 渗透率、静压成反比 (D) 渗透性、流动压成正比 40 当油井投入生产以后,油气从油层中流向井底是靠( )。(A) 油层中溶解气 (B) 储量大小 (C) 油层压力 (D) 油层深度 41 油藏水压驱动方式主要依靠( )而将油气排出。(A) 油层中分离出的天然气的弹性作用 (B) 边水、底水和注入水的侵入(C) 岩层和原油本身的弹性能量 (D) 油藏顶部天然气 42 下列不属于油藏驱动方式的是( )(A) 溶解驱动 (B) 弹性驱动 (C) 水力驱动 (D) 气顶驱动 43 群是( )的岩石地层单位。(A) 最小 (B) 组内的次一级 (C) 中级 (D) 最大 44 年代地层单位的界

11、、系、统相当于地质年代单位的( )。(A) 纪、世、期 (B) 代、纪、世 (C) 世、期、时 (D) 代、世、时 45 段是组内的( )岩石地层单位。A)次一级 (B)次二级 (C)中级 (D)最小 46 地质年代的中生代包括( )。(A) 第四纪和近古纪、新近纪 (B) 近古纪、新近纪和白垩纪 (C) 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 (D) 二叠纪和石炭纪 47 界是( )的年代地层单位。(A) 最大 (B) 第二级 (C) 第三级 (D) 第四级 48 寒武纪距今年数( )亿年。(A) 4.90亿5.43亿年 (B) 4.38亿4.90亿年 (C) 4.10亿4.38亿年 (D) 3.55亿4.

12、10亿年 49 油、气田开发生产所部署的井统称为( )。(A) 开发井 (B) 预探井 (C) 详探井 (D) 参数井 50 为挽回死油区储量损失,改善注水效果,调整平面矛盾而补钻的井称为( )。(A) 探井 (B) 资料井 (C) 观察井 (D) 调整井 51 不属于开发井的是( )(A) 预测井、资料井 (B) 生产井、滚动井 (C) 观察井、注水井 (D) 调整井、检查井 52 在试油作业中,射孔前的主要工序是( )。(A) 通井、冲砂、洗井、试压 (B) 洗井、通井、冲砂、试压(C) 试压、洗井、通井、冲砂 (D) 通井、试压、洗井、冲砂 53 外径为139.7mm的套管清水增压试压标

13、准( ),观察时间30min,压力降落不大于0.2MPa。(A) 10MPa (B) 15MPa (C) 20MPa (D) 25MPa 54 日产油量20100m3/d自喷油井的连续求产时间为( )。(A) 8h (B) 16h (C) 24h (D) 32h 55 油、水样在试油求产过程中一般分班采样,但两个样品之间至少间隔( )以上。(A) 2h (B) 4h (C) 8h (D) 16h 56 做原油全分析取样数量应为( )。(A) 200mL (B) 500mL (C) 1000mL (D) 1500mL 57 井下高压物性取样前,要求井内无赃物,油井生产正常,油中含水小于( )进行取样。(A)3% (B)2% (C)1% (D)5% 58 油层套管的作用( )。(A) 保护井口附近地表层 (B) 封隔松软地层和水 (C) 封隔油、气、水层 (D) 封隔复杂地层 59 固井时,水泥返深是指( )的距离。(A) 井底至上返水泥面 (B) 人工井底至上返水泥面(C) 最上一根套管接箍至上返水泥面 (D) 转盘平面至上返水泥面 60 井身结构中下入( )套管称为表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