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实施方案范文合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904615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行一善实施方案范文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日行一善实施方案范文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日行一善实施方案范文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日行一善实施方案范文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日行一善实施方案范文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行一善实施方案范文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行一善实施方案范文合集(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行一善实施方案范文合集 第一篇:日行一善实施方案“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内容,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从20XX年春季开始,学校将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特点,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和学校实际,全面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开展,引导学生“修身、修心”,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

2、的道德情操。 二、活动目标 通过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使我校学生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 三、实施原则 1、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2、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以学生为

3、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 5、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四、领导小组:组长:马建荣 副组长:时秉超吴建勋成员:各年级班主任 五、活动内容: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 善在学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合格的学生。 善在家庭。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会。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爱护环境,追求和谐,做合格的公民。 第二篇:日行一善实施方案XX县区车辋镇中心小学“日行一善”道德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

4、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内容,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培养广大青少年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将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德育工作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长期坚持,我们以“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使我校的德育工作体现学校特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大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针对当代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特点,结合本地的地域

5、文化和我校实际,全面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开展,引导学生“修身、修心”,从而全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活动目标 通过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使我校学生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推动全民

6、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实施原则 1、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2、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 5、坚持突出特点、体现特色的原则。 6、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四、活动内容:寻善源、存善心、发善言、行善事 “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一个从学善、行善、思善到扬善的过程。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感受、体验,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善的道

7、德观念,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 “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寻善源。就是培养和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 存善心。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等。 发善言。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会理解别人、安慰别人、鼓励别人。 行善事。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觉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等。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识和行为,凡是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意识和行为,都属于“日

8、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 五、活动对象: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环境 善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上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快乐成长,心理自调,行为自律、情感自控。 善待他人。正确认识别人的长处与不足,接纳他人,乐于助人,宽容他人的过失,忍让他人的过激,能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能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 善待环境。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六、活动范围: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 善在学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合格的学生。 善在家庭。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

9、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会。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爱护环境,追求和谐,做合格的公民。 七、活动过程: “日行一善”是一个从想善、言善、写善到行善、思善、扬善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升华的过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每天说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举、善言;一层是语言文明。要会安慰人、会鼓励人、会理解人等,不断送给他人温馨与热情。 写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说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是形式上积德、厚德的一个过程。 行善。是善的落脚点。能积极为他人做好事,对人有礼貌,与人和睦友好相处等。行善

10、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谐社会。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点,修正已有的错误。 思善。是想善、言善、写善的思想升华,是自己内在品质提升的重要过程,自己通过对善事的感悟和反思,将善变成自己优秀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成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 扬善。就是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周围的人宣传行善的好处,讲古今中外行善积德的名人故事,宣传行善积德对自然、他人、社会以及诸事众物的相生关系,引导大家都明白行善于人于己都有利的道理。 八、活动的分层目标 通过“行善、积善、扬善”的发展过程,形成健全的人格。依据年龄及知能的差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小学 一、 二、三年级重在培养

11、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一句好话暖人心”的朴素道理,懂得要保护自己,感知善的意识。 小学 四、 五、六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感知善的快乐,在积善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九、活动措施及要求 1、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具体要求。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学习、纪律、安全、卫生、活动等方面能约束自己;其次是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再次,礼貌待人。遇到同学、老师要问好,每天放学后回家要主动与家里人打招呼,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并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紧密结合学校已开展的“十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到“日行一善”教育实

12、践活动中去,体验做善事的快乐。要求学生,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每人每日至少做一件善事,个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形成“知行善、学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 3、做好记录。每天选取一件善事记录在“行善”日记中,字迹要工整,书面要整洁,内容要真实,写成“行善日记”。学校将加大检查力度,对学生的“行善日记”由各班小组长、班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由年级组、少先大队部、政教处 以及活动领导小组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行善日记”将作为学生、班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4、把“日行一善”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寻善源可以与品德课教学、经典诗文诵读、校本实

13、践课程相结合,和各班推行的“每周一诗”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存善心要与音乐、美术、体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结合,与班级的“每周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教育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等;纳善言应该与文明礼仪常规教育相结合,与语文的摘抄、日记和周记等结合。行善事要与平时的一举一动、“十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相结合。总之,要把德育教育活动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营造“学校主抓、学生参与、社会支持”的浓厚氛围。 5、从学生“文明礼仪”入手,深入开展“五不五多行动”,即:不随意扔废弃物,多弯腰捡起一片纸屑;不浪费水资源,多拧紧一个水龙头;不

14、践踏花草,多保护环境;不讲脏话粗话,多说“您好、谢谢、对不起”;不自私自利,多伸援助之手。让学生明白:不论时间、不论地点,对身边人和事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帮助、一个小小的弯腰动作等都是善举。 6、要求政教处和少先大队做好师生心灵感悟文章的收集整理工作。在师生中征集“心灵感悟”,组织人员开展评比,筛选优秀的感悟语言在全校师生中推广。 十、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3月) 20XX年3月上旬,举行隆重的活动启动仪式。向全体学生宣讲活动主要内容、活动范围和学生分层目标,让学生深刻认识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电视等媒体,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

15、、通过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在学生当中 认真做好“日行一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的良好氛围。 学校制定总体活动方案。各班根据年段特点制定班级活动方案。第二阶段:实践实施阶段(20XX年3月) 1、每天坚持至少做一件好事,每天认真记录“行善日记”。 2、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学生“日行一善”成长手册,通过看、读进行体验并记录下来,定期在一定的范围内汇报,各班要及时组织总结,开展总结评价,发现闪光点,将突出的人和事加以推广。 3、发动学生通过看、读向善、从善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和善人善举的故事。 4、组织开展优秀事迹报告会,表彰做善事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过校报、黑板报、电视等途径宣传优秀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