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业务风险表现及防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101918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外业务风险表现及防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表外业务风险表现及防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表外业务风险表现及防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表外业务风险表现及防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表外业务风险表现及防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外业务风险表现及防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外业务风险表现及防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表外业务风险表现及防范2012-2-3 10:36:05来源:?中国金融?2011年第24期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开展及风险表现在商业银行的开展中,从传统业务向表外业务扩散是一种趋势,兴旺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一般在银行收入中占比达30%以上,规模以上银行这一比例更高,瑞士银行的表外业务占其利润的比例已达70%左右,而德国银行的这一比例也经常保持在60%以上。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种类相比照拟单一,其中近两年获得快速开展的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和银行理财业务。2007年,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规模在万亿元以内,此后三年发行规模逐年递增(见图1),这一数据到2011年上半年到达8.5

2、1万亿元,上升速度较快,其总量占商业银行总资产比例已经接近2%。而银行承兑汇票在2010年开场迅猛增长,当年新增承兑汇票2.337Y亿元,比2009年增加1.87万亿元,并且在2011年上半年又增加1.33万亿元,总量增加也较快。承兑汇票和理财产品的迅速开展,促使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融资功能迅速增强。最近三年来产业资本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模式实现总量快速增长(见图1),2010年到达3.85万亿元,这一数据占社会总融资规模及同期商业银行报表内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例均大幅提高(见图2)。目前表外业务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开展,与表内业务的严格监管和增量下降形成鲜明的反差,并酝酿着

3、较大的表外业务风险。实际上,问题在信托行业也已经表达出来。从信托业协会2010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银信合作目前占整个信托资产的80%,2010年3月底到达1.97Y亿元,这个比例在2010年全年继续大幅增加,而增加的资金量那么大局部投入到了房地产和一些根底设施投资中。据测算,投入房地产的资金约占11%,其中银信资金大约6%;投入根底设施中的比例高达40%,其中银信资金大约占30%。另一方面,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产品为了获得盈利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风险较大、收益率也较高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工程中。2010年8月,银监会下发?关于标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2011年1月下发?进一步

4、标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通知?,这两个通知对银信合作业务进展了严格的标准。通知要求2011年年初融资类业务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比例不得高于30%,要求商业银行对其银信合作业务的表外资产在2011年按照每季度不低于25%的降幅转入表内。2011年以来,银监会又屡次下发通知,对承兑汇票业务和银行理财业务进展标准并加强监管。2011年8月底,央行通知要求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使纳入上缴基数敞保证金存款包含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局部,并要求自9月5日起分批上缴。从表外业务的风险分类来看,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承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当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

5、承兑等,此类业务,能够帮助企业扩大信用范围,但也有可能因为第三方出现资金困境而由银行承当代偿风险;其次是承诺业务,这是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此类业务也有可能因为承诺事项的潜在问题显现而引致风险;此外还有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展的货币(包括外汇)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这些业务本意为避险产品,但超过实际经营所需的衍生品交易往往创造出放大的风险。一般而言,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大多采用支持性信用工具,于是当被支持方发生信用风险时,银行需要向其客户提供资金,这样就形成了银行的或有负

6、债。或有负债的形成使银行承当了较大的信用风险,如票据发行便利这种与直接融资相结合的表外业务越来越集中在大型银行身上,使得风险集中化,给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平安性造成了威胁。而表外业务又有效地避开了监管当局的控制体系和风险监管,目前监管商业银行的重要指标就是资本金充足率,这一比率本来是通过控制银行的资产风险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但随着风险监管要求的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本钱也越来越高,为了能提高盈利能力而又不增加资本金充足率,商业银行就越来越多地开掘出了可以在表外反映的金融创新工具,但这些交易的快速开展乃至泛滥实际上从另一方面快速降低了实质上的资本金充足率,这就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而在财

7、务统计中,鉴于盈利性的要求和不同岗位的业绩压力,又导致在会计处理,特别是报表编制中降低了对或有负债的影响力,这就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被削弱,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表外业务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的聚集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防范原那么其实早在世纪之初,人民银行就公布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并详细规定了商业银行控制表外业务风险的根本原那么,作为控制表外业务风险的指导性文件,其中规定了对相关业务类别的风险控制模块,但这些模块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比方,现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也是世纪之初发布实施的,随着近年来金融企业的业务不断创新,表外业务的增长幅度与风险也在同步增长,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8、除对结算类的中间业务有规定外,对大局部表外业务未做标准,且各商业银行又各自使用原有的会计科目和具体核算方法。在其他管理模块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建立一套统一的、完整的全业务监管原那么,以逐渐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标准表外业务,防范金融风险。这就要确立表外业务风险防范的一些根本原那么。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立法原那么既要考虑当前金融分业管理的需要,也要考虑到银行综合经营开展的趋势,这就一方面要逐步放松对经营业务的限制,鼓励银行开发新的经营业务品种,引入现代交易方式,允许银行逐步拓宽经营业务领域,为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提供一个宽松的法律政策空间。另一方面还要合理地控

9、制表外业务无限制的开展,在其开展过程中防止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不良影响。其次是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仍处于相对垄断的开展阶段,加上有很多业务受到同级政府部门的影响,因此其风险意识相比照拟缺乏。随着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日益深化,虽然其风险意识也在强化,但同时还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框架。即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倡导的做法,用资本充足率方法对表外业务实施监管。巴塞尔委员会将所有的表外业务都包括在衡量资本充足率的框架中,这是综合性较强的适应于各类表外业务的规那么,即把各类表外业务折算成一定的表内业务等额,通过规定信用转换系数,然后根据表外业务涉及的交易对手方或资产的性质确定转

10、换后的风险权数,用这些权数将上述转换后的金额进展加总,汇总到风险资产总额中去,再按标准资本比率对这些表外业务分配适宜的资本。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应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业务情况,确定表外业务相对应的风险等级,制定统一的表外风险转换系数,以确保对表外业务经营风险进展量化分析,建立一整套监视指标体系,构建起风险管理及预警体系的框架。最后,要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信息披露监管。现行财务报表对表外业务的披露内容和范围均无法准确表达,这些报表在信息内容的设置上不够完善。如果要标准这些业务及相关内容,表外业务信息的披露可以从信息上大大扩大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内容,增强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相关性。而对重要的

11、表外工程进展详细说明和解释,以及对表外业务信息的标准披露,能够有效促使表外业务和表内业务进展充分的信息沟通,增加报表的实用性和商业银行报表管理的可用性。表外业务风险监管的具体措施基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根本思想,和上述表外业务风险防范的原那么探讨,我们可以详细制定商业银行控制表外业务风险的具体措施。首先,在公司治理方面,要求商业银行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评估、审查表外业务的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掌握表外业务经营状况,对表外业务的风险承当最终责任。同时,商业银行内部还应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综合分析与管理,并建立审慎的授权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表外业务应当获得上

12、级银行的授权。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对每项表外业务制定书面的内控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定期对风险管理程序进展评估,保证程序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应完善以企业信用评估为根底的授信方法,将表外业务纳入授信额度,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其经营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应设定所能承当的整体风险限额和每一种业务的风险限额,并根据不同业务明确各部门和各级交易人员的交易敞口头寸、期限及止损等权限。此外,还应对不相容岗位进展控制,使之不能重叠。客户管理应根据表外业务的规模、客户信誉和用款频率等情况,结合表内业务进展头寸管理,躲避流动性风险。在监管方法上应建立计量、监控、报告各类表外业务风险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准确反映单个和总体业务风险及其变动情况。经营表外业务形成的垫款应当纳入表内相关业务科目核算和管理。担保和承诺类业务可采用收取保证金等方式降低风险,并应当有真实交易的背景,真实交易是指真实的贸易、借贷和履约及投标等行为。对其经营衍生金融交易类业务应设计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市场风险评估模型,有效控制市场风险。此外,还应对表外业务有完整、准确的会计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进展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审计风险管理程序和内部控制,对风险的计量、限额和报告等情况进展再评估;在商业银行聘请外部审计师进展的年度审计中应包括对表外业务风险情况的审查和评估。. v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