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08963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长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延长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延长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延长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延长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延长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长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长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暂 行根据SY/T5842-93、SY/T6105-94、延长油田?勘探工作手册?、SY/ T 5336、SYT 5387-2000、SYT 5355、SY /T5615、SYT5979,SY T5781SY/T 5830、GBn 269、SY/T5835、SY/T 5367、SY/T 6081-94、 SY/T 5358 、SY/T5107-1995 、SY/T5108-1997 、SY/T5579-2000 、SY/T6511-2000、SY/T6221-1996等行业规要求,结合延长油田实际,编 制?延长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暂行。本技术要求适用于

2、延长油田股份XX。二次采油是油田开发的必经之路,是保持油田高产稳产、提高采收 率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低渗、特低渗油田开发的二次采油主要有注气、 注水两种方法,注水开发是主要方法。油田注水开发是技术密集性系统 工程,任何疏漏,都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制定一个科学、 合理的注水开发方案。注水开发方案是油田开发的纲领性文件,与油田 开发的经济技术效果有必然的联系,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注水开发方案 的编制工作,做到科学、合理、高效的开发油田。注水开发方案一般包 含油藏工程方案,采油工程方案,经济技术评价,注水监测方案等容。一、油田开发方案开发地质、油藏工程局部技术容?砂岩油田开 发方案编制技术

3、要求开发地质油藏工程局部?SY/T5842-93, ?油田 开发概念设计编制技术要求?SY/T6105-941.1 根底资料要求1.1.1 油田地理特征资料a. 油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植被特征、地形、地貌:b. 发现井所处区域构造位置及钻遇地层;c. 产油(气)层深度、层位、厚度、岩性、物性;d. 气候特性:气温、风力、风向、雨且、水源;e. 交通、公路、铁路情况;f. 人文、经济状况。1.1.2 钻井录井资料延长油田?勘探工作手册? 包括钻时、泥浆性能、岩屑、岩心、荧光录井,相照顾片等。1.1.3 岩心及其实验分析1.1.4 发现井或评价井应有完整的岩心剖面,至少在主要含油层段 中要取得具

4、有代表性的岩心,现场详细岩心描述。1.1.5常规岩心分析的取样密度应符合SY/T 5336的规定、层非均 质越严重,要求取样密度越大。应取一定数量的大直径样品在一块样 品上测定孔隙度、不同方向的水平渗透率、垂直渗透率等;特殊岩心分 析应按储层分类分别进展;测定相对渗透牢曲线所用岩心必须恢复润湿 性后进展。1.1.6 有边、底水的油藏还应取得一定数量的水层岩心分析数据。1.1.7 应取得储层水敏、酸敏、碱敏、盐敏、速敏及其潜在损害因 素的实验数据。1.1.8开展岩矿、粒度、电镜、粘土矿物、X衍射、古生物等分析。1.2 测井及其参数解释1.2.1 发现井或评价井应利用各种现代测井技术,测全测准全套

5、系 列,从中优选适宜的测井系列。1.2.2 进展油气水层解释解释储层参数,判断油藏类型和规模。1.3 试油试井、试采资料1.3.1 发现井或评价井完井后应进展分层试油,以确定油气、油水 界面,储层流体性质和类型,压力系统有效厚度标准等。进展合层试 油,以确定油井产能。1.3.2发现井或评价井必须进展不稳定试井,以确定储层物性参数、 边界条件、单井控制储量等。1.3.3 为选择合理生产压差,系统试井时必须保持测试条件的稳定。1.3.4 试采期间必须取得连续的油、气、水产量和各种压力资料, 以确定油井的合理生产条件和稳定的产能。在多油层油藏的条件下需 进展出油剖面的测试,认识出油厚度随生产压差的变

6、化。试采方法和要 求按 SYT 5387-2000规定进展。1.4 流体性质分析1.4.1 应取得流体性质常规物性分析、组分分析、高压物性分析、 流体流变性分析资料。1.4.2 对于可能在低于饱和压力下开采的油藏,必须取得屡次脱气 别离数据。1.4.3 对于边、底水油藏应取得地层水的物性及高压物性资料。1.5 圈闭1.5.1描述圈闭类型、构造形态、地层倾角、闭合高度、闭合面积、 含油高度、含油面积。1.5.2 编制不同含油层系的油层顶面构造图。1.5.3 对裂缝性油田还应注重裂缝产状和特征购描述,按 SYT 5355 要求进展。1.6 油层划分与比照寻找区域性标准层和适合本区的辅助标淮层,通过

7、标淮层控制,结 合旋回性、韵律性、岩性、油水系统、用二级旋回划分居组,有条件的 油田还可按三级或四级旋回划分秒岩组或小层。划分结果制作柱状比照 图和油层平面团按SY /T5615要求进展。1.7 储层1.7.1 在识别大相、亚相的前提下,在细致描述岩心的根底上,综 合各种分析及鉴定资料,逐级分析沉积相,并描述其岩性、物性、含油 性及其展布。1.7.2 分层描述储层的产状,包括埋藏深度、油层厚度、有效厚度、 层数、分布状况,把储量落实到细分的层上或含油砂体上。1.7.3 分层描述储层的岩矿特征,包括岩石构造、胶结物和胶结类 型等。1.7.4 描述储层的物性和非均质性,物性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水

8、平渗透率与垂直渗透率,润湿性、压缩性、导热性等。储层的非均质性 一般用地质统计方法。有三个表征参数:a. 级差:渗透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b. 非均质系数:渗透率最大值与平均值的比值:c . 变异系数:其值小于 0.5 为相对均质,0.5-0.7 为非均质,大于 07 为严重非均质。描述储层非均质的方法还有数理统计法中的概率统计和频率分布 函数、累积分布函数等方法视所研究的问题选用。1.7.5 描述储层微观孔隙构造,包括孔隙类型、孔喉形态、粘土矿 物的组分及分布、成岩后生作用对孔隙构造的影响等。1.7.6 依据岩性、物性、电性、储集类型、孔隙构造等分类指标, 将油层分为主力层、非主力层、差油

9、层,分别研究开发政策。不同岩性 油藏按 SYT5979,SYT5781SYT 5830 要求进展。1.8 粘土矿物及其敏感性分析其分析容见1.1.7 和1.1.8。1.9 隔层和夹层:描述隔层和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渗透性、水 敏性及隔层或夹层在开发中的作用。1.9.1 隔层、夹层应描述岩性、厚度、平面分布。1.9.2 夹层应对其频率、厚度、分布进展描述。1.9.3 隔、夹层的分隔性、渗透性、膨胀性及裂缝发育情况,在一 次、二次开发中的作用。1.10 渗流物理特性 描述界面力和润湿性、毛管压力、油水、油气相对渗透率不同油层 水驱油效率等。1.11 流体性质和分布1.11.1 流体性质1.11.

10、1.1 分析原油的组分、密度、粘度、凝固点、含蜡量、含硫量、 析蜡温度、蜡熔点、胶质沥青质含量和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流变性等 特性。1.11.1.2 地层水性质:主要描述其组分、水型、硬度、矿化度、电 阻率等。1.11.2 描述流体界面、饱和度分布、油水过渡带的厚度及分布,以 及控制油气水分布的地质因素。1.12 油藏压力及温度系统1.12.1 应录取原始地层压力、压力系数、压力梯度曲线。1.12.2 应录取油藏温度、地温梯度曲线。1.13 油藏驱动类型和驱动能量1.13.1 用原始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差值,实验分析岩石和流体的压 缩系数,确定油藏体积,计算弹性能量。1.13.2 用气油比和废弃

11、压力等参数计算溶解气能量。1.13.3 用气顶指数表示气顶能量的大小。1.14.4 预测水体大小和补给状况,并依据试采资料,计算单位压降 产量和水浸量、水侵系数、用以表示油藏边、底水能量。1.13.5 天然驱动下油井产能应由试油、系统试井、试采资料计算合 理日产油量,采油指数。1.13.6 油藏驱动类型常综合型,计算每种驱动能量的产油量占全油 藏产量的百分数,即该能量的驱动指数。1.14 油藏类型1.15 储量估算1.15.1按GBn 269的规定计算地质储量。储量技术经济评价按SY T5835 进展。1.15.2按SY/T 5367的规定估算可采储量。二、 油藏工程设计2.1 开发原那么2.

12、1.1 坚持少投入、多产出,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2.1.2 根据当时、当地政策、法律和油田的地质条件,制定储量动 用、投产次序、合理采油速度等开发技术政策。2.1.3 保持较长时间的高产、稳产。2.2 层系划分2.2.1 根据开发原那么和地质特点确定是否需要划分层系。2.2.2 层系组合必须符合下述原那么:a. 同一层系油层及流体性质、压力系统、油水边界应比拟接近。b. 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备一定的地质储量,满足一定的采油 速度,到达较好的经济效益。c. 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备良好的隔层,以防止注水开发时间水窜2.3 流动单元划分2.3.1 根据开发原那么、油藏特征、油气水分布以及试油试采成

13、果 等确定划分渗流单元。2.3.2 各开发层系的投产次序,油层压力保持水平,确定各层系注 水开发时机。2.3 开发方式2.3.1 研究有无采用人工补充能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3.2 对应该采用人工补充能量开发的层系,应尽可能早的采用人 工补充能量开发。2.3.3 井网、井距2.3.3.1 以最少的钻井投资控制最大的地质储量,并满足开发原那 么。2.3.3.2 利用探井、评价井试油成果以及试验区生产资料计算油井产 能及单井控制的储量。2.3.3.3 利用注入井试注或实际生产资料 ,计算每米有效厚度的注入 指数。没有实际注入资料的,可采用类比法或经历法计算。2.3.3.4 描述、评价天然裂缝的条

14、数、密度、延伸方向、延伸长度、 宽度、充填物、开启程度等。2.3.3.5 测试、评价水力压裂裂缝方位、形态、延伸长度等,并判断 天然裂缝、水力压裂裂缝在一次、二次采油中的主次作用。2.3.3.6 确定启动压力:根据岩心分析的空气渗透率统计的平均渗透 率,确定最小启动压力、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两相最小启动压力。2.3.3.7 假设裂缝特征不清楚的,采用反九点注采井网;假设清楚, 可采用其它注采井网,如矩形反五点、菱形反九点等注采井网,裂缝线 上的注采井距不能小于裂缝长度的4 倍,非裂缝方向上的注采井距不能 小于经济极限井距。2.3.3.8 确定布井围。2.3.3.9 论证注水方式及注水井、采油井工

15、作制度。2.3.3.10 提出几套布井方案,并计算各方案的静态指标及储量损失等。2.3.4数值模拟,产能预测2.3.4.1 油藏模型中的渗流方程,油层改造,外边界条件,初始条件 等。2.3.4.2以年为单位,计算各方案的平均单井日产油,全油田年产油, 综合含水率,最大排液量,平均单井日注水量,年注水量,油田最终采 收率等开发指标,并进展优选。2.3.4.3 根据开发层系及流动单元,设计合理的注采射孔层位、位置、 厚度,设计合理的注采参数。2.3.4.4 根据采油速度要求,确定采油井合理的油层改造规模。2.3.4.5 提出钻井、投产、转注程序、运行方案及其它特殊的技术要 求。2.3.4.6 提出开发试验安排及要求。2.3.4.7 预测增产措施的工作量。2.3.4.8 列出钻井工作量数据表,井下作业数据表,资金安排数据表3.3 计算各方案的最终盈利、净现金流量、利润投资比,建成万吨 产能投资,还本期和经济生命期,采油本钱,总投资和总费用,分析影 响经济效益的敏感因素和敏感度。2.3.4.9 综合评价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筛选出最正确方案。四、采油工程方案?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编写规?SY/T 6081-944.1 开发过程中系统保护油层及措施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