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308657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A.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B.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2、我国空间探月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体现了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C.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3、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之间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科学的统一 B.哲学是科学

2、的世界观和具体的科学知识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科学4、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就要先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5、“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人们的这一评价说明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B.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的首

3、要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6、下列观点与“理生万物”体现的观点相一致的是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存在就是被感知A.B.C.D. 7、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始基”的观点,我国春秋时代的管子一书中也有“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说法。这两种观点.都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都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都是完全正确的 .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B.C.D. 8、下列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上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列的两大独立的

4、基本派别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总是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9、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各种哲学思想精彩纷呈,其中不乏很多真正给人智慧的哲学思想,它们才是自己的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利益A.B. C.D.10、恩格斯指出:“正像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A.哲学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决定历史的进程 B.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

5、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C.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D.政治崩溃首先表现在哲学革命上1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第一次划清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B. C.D. 12、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伟大的认识工具,是因为A.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能解决一切问题C.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指导我们不犯错误 D.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

6、又辩证,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3、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14、植物休细胞杂交技术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硕果累累。到目前为止,通过细胞整合获得的杂交植物已有几十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许多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型植物将会呈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大开眼界。生物工程中所取得的这些成果的哲学意义有.说明人能够创造物质.人类只能听任自然的摆布,必须服从自然.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有力地驳斥了“

7、上帝神创论”A.B.C.D. 15、列宁说:“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是指.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 .有了物质,就有了意识A.B.C.D.16、“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下列说法与该诗句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中有动,动中有静17、“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物质是运动的 世界是物质的 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A.B. C.D.18、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根据对水文.气象等各

8、方面资料的科学分析,已经能够对长期和短期的天气变化情况做出准确的预报,从而减少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 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C改造世界必须尊重规律 D规律是人意志的产物19、如今,“微博”“微信”“网络”“电子邮件”“虚拟世界”“纳米技术”等许多新名词铺天盖地涌现出来。这些新名词的产生是人们在头脑中自动的,凭空想象的 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B. C.D.20、民间许多俗话其实不“俗”,其中往往蕴含着深奥的哲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蕴含的哲理是梦是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所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组合而成 梦境的素材在客

9、观世界都能找到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A.B. C.D. 21、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及至非议中前行。这说明 A.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认识在实践中反复而无限发展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22、下列选项中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毛泽东说:

10、“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回答1820题:23、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人们对同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B. C. D. 24、“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是因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B. C.B.25、

11、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依也。”材料二 培根说:“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材料三 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材料四 王守仁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材料五 黑格尔说:“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1)上述五则材料的观点各属于什么哲学派别?(5

12、分)(2)在根本方向上,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异同?(5分)27、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东盟各国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历史交往悠久。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历史进程。请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10分)28、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

13、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止境。面对病势新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制度自信。材料反映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15分)29、某市一中学高二(1)班学生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调查,他们了解到该市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具体表现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总量不足,投入少。基层文化队伍东北,素质偏低。基层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文化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封建迷信和赌博等落后文化盛行。结合材料,说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