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外国语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试卷初二物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965743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市外国语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试卷初二物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无锡市外国语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试卷初二物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无锡市外国语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试卷初二物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无锡市外国语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试卷初二物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无锡市外国语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试卷初二物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锡市外国语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试卷初二物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外国语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试卷初二物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利华教育网您的教育资源库无锡市外国语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试卷初二物理 200812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燃放鞭炮时,火药爆炸使周围的空气_振动_发出爆炸声;小朋友们在点燃爆竹后都会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是在_人耳_处控制声音。2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 水 中传播。而他招手产生的振动,人听不见的原因是_发出的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_。物质名称水水银酒精凝固点/0-39-1173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

2、),南极考察团配备的温度计应选用_酒精_ 作为测温物质。4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凝华_现象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_熔化吸热_的原因。5白亮污染是一类比较普遍的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在建筑物的表面发生了_镜面反射_,为了减少以上污染,应倡导建筑物的外墙_粗糙_(选填“粗糙”或“光滑”)些。6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里记载的“人工虹”是由于太阳光经过

3、小水珠发生了_色散_现象,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在1666年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得出了太阳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结论;当我们背对太阳时,会感到自己的后背很热 ,太阳的热主要是以_红外线_(选填 “红外线”或“紫外线”) 的形式传给我们的。7右图是一种“X光”玩具,它能让你隔着不透明物体看到后面的东西。这其实是件魔术道具,它的玄妙之处就在桌子底下。据你分析,AB两处放置的一定是_平面镜_。这件玩具的工作原理与_潜望镜_相同(选填“潜望镜”、“望远镜”、“显微镜”或“透视仪”)。8小明假期到天山镜湖游玩,他站在湖边看水面,发现一种奇特的景象:荷叶托起朵朵莲花,小鸟站在树上唱歌,鱼儿在树枝和云中

4、间尽情地游动其中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折射_形成的,云和树枝则是_虚_(选填“虚”或“实”)像9上海最长的高速公路A30(郊环线)全长约200km。一辆大巴在A30公路上匀速行驶108km,用了1小时30分钟,则车速为_72_(20)_m/s,以一辆某时刻恰好并行的速度为75km/h的出租车为参照物,该大巴内的乘客是_后退_(填“静止”、“前进”或“后退”)的。10汽车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这是司机的反应时间,即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刹车的时间)开始制动刹车,在司机的反应时间里,车辆前进了_12.5_m;又经过4.5s滑行60m后车停止了。则从发现

5、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14.5_m/s。11轮船在河流中逆流而上,突然船员发现轮船上一橡皮艇早已失落水中,船长命令马上调转船头寻找小艇。经过一个小时的追寻,终于追上了顺流而下的小艇。如果轮船在整个过程中相对水的速度不变,那么据此判断,发现小艇失落时小艇已失落_1_小时。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2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2.6108nm的长度可能是(B)A一个人的身高B物理课本的长度 C一座山的高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13在长度测量的实验中,某小组的同学对同一根金属丝测量了6次,测

6、得的长度分别是54.23cm、54.25cm、54.20cm、54.72cm、54.23cm、54.23cm,则该小组最终得到这根金属丝的长度为(DA)A54.22cmB54.23cmC54.228cmD54.31cm14下列现象或说法错误的是(D)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B90的水也可以沸腾C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发黑,是钨蒸气凝华的结果D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水雾15在下图描述的自然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发生的现象是(C)A日偏食现象 B湖边的夜景 C筷子变弯折 D汽车观后镜一些互成直角的平面镜一些小凹面镜一些小凸面镜平面镜16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很巧妙,当后面

7、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B)F2fabcdO1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将光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D)A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小18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

8、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且胶片应正立放置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 ,且胶片应倒立放置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在白色的墙上蒙上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19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把相机“调焦”好,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照相机的距离变大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形

9、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该(A)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20右图是视力矫正原理模型图。图中的眼镜与眼睛分别是(C)A凸透镜、近视眼 B凸透镜、远视眼C凹透镜、近视眼 D凹透镜、远视眼21开普勒望远镜里装有一组物镜,物镜的成像原理及其作用类似于(C)A一个放大镜B投影仪镜头 C照相机镜头D一个平面镜22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1里=0.5千米),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B)A5kmh B50kmhC100kmhD10kmh23右图是用

10、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 t 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成立的是(D)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3a/2t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a/tA B C D24星期天晚上,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下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距离s与散步所用时间t之间的关系则下列描述中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B)A从家出发,到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然后就回家了B从家出发,到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C从家出发,一直

11、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D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然后找同学去了,18 min后才开始返回25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下图,则可知(C)A甲的速度为1.5m/sB乙的速度比甲大C甲到达1.2米处后,再过6秒,乙才到达1.2米处D经过6秒甲在乙前面1.0米处26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D)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三、 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31分)27在图8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图8

12、图9在图9中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物体AB的像AB28将图10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如图11所示,S点为潜水员眼睛所在的位置,a和b两点是岸上的灯泡和潜水员看到的灯泡的像的位置,试通过补全光路的方法判断a和b两点哪个点是实际灯泡的位置。图11图1029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烧杯中的水温升到90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某同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1)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2)试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 _持续吸热,沸腾时温度不变_;(3)如果在烧杯的水中再浸入一支装了一定水的试管,且试管不与烧杯的底和壁接触,如右图,则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

13、加热足够长的时间(水未烧干),试管中的水温为_100_,_不会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图乙30小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根据记录的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图线如图甲所示,图甲(1)根据图甲,可以知道,小华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焦距是_10_cm。(2)某同学用该透镜进行实验时,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距为_30.0_cm,根据图甲则可以知道,距离凸透镜_15_cm处,可以成_倒立_、_缩小_、_实_像。(3)如果某次实验中像成在光屏上的下边缘,并且不完整,在保持蜡烛的高度不变的前提下,应该将凸透镜向_上_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找到完整的像。 (4)小红看了小华的实验图线后认为:无论图线怎样延长都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